大数据时代,好像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快进播放。拼命努力学习去拿到那一纸文凭,然后费尽心思赢得HR的青睐得到一份工作,接着迎合领导迎合客户接下一个个项目…然而却回答不上一个简单的文化常识。
对啊,有些人是有高学历,可是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当孩子问起《红楼梦》里的悲欢离合时,在问到《简爱》中的温情感动时,支支吾吾后只能说一句“那有什么用?还不如多写几道数学题,这样以后你才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有一份好的工作…”他们的后半辈子很可能会慢慢变得消极无趣,眼里也只有工作的烦恼。
这正是因为他们在最能够感知美的阶段放弃了对美的追寻,以至于后半生再也没有了因美而产生的感动。
我认为高三是一个人一生中理性思维迅速发展,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只是功利性求学而放弃了对美好事物,对文化底蕴的感知和学习,而被迫纠缠于繁琐的题海和应试技巧之中,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因为,一个青年,他不只是面向高考,面对未来的工作与薪酬,更是面对他自己的一生的,他需要有一些东西来丰盈这一生,而不是在自觉无聊与迷茫的日子里自怨自艾得过且过。
对于高三课堂上讲解名著一事,我认为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名著中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感知文化中的美,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同时,名著的讲解也可以增强学生们对文章小说的感知力,在试卷的阅读题目中获得更高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当然,我们也应该在学业文凭与文化传播中找到其中的平衡点。不得不说,在当今这个社会,无论是学生本身还是家长老师学校,无一不操着学生升学的心。我们必须要承认,在中国教育体制下,文化固然重要,但是学历也不可缺少。所以,在高三这个紧张的冲刺阶段,对于名著的讲解,可以当做是点心当做是佐料,不可影响到课程的进行,耽误到学生的正常学习。
其实,高三课堂开设名著鉴赏,本就没有什么对错可分,支持或是反对都显得有些绝对,而直接叫停更是有些操之过急。但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不让对于学历的追求成为文化洗礼的阻碍。毕竟,一生很长,我们要好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