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关注永澄老师的公众号,是从成甲老师公众号那得知。持续关注了3-4个月,推送文章的阅读打开率大概在70%。给我的感觉是永澄老师有很多的理论和模型,在一个细小的点上深耕很深,我个人在学识上与之的差距不知道有多少量级,也可能正因为如此,又或者经常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文章内容理解上不透彻,总觉得永澄老师写的东西有道理,但总很难理解和应用。
然后一开始想到去线下参加钻石行动,内心是拒绝的,在报名后一直的几天里都在争扎,总是不停的在自我疑问:线下活动是否对我有用? 现场会不会让我很不舒适(内向型性格特征)?要来回1个半小时,值得吗?线上听效果是不是一样?
在纠结了N久后,最后还是去参加了,抱着目的是:1)真正学习到对自身有用的目标制定方法和模型;2)打破自己不舒适区,多参加公众活动,即使不愿见陌生人,但是也要逼自己去;3)认识一些志同道合、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当天钻石行动工作坊大概与持续4.5小时,永澄老师讲解分成4个部分,我整体说下我的理解和收获。
1)牵引力是目标,越是唯一必要的牵引力,越是能推向目的的实现。
我理解的目标就是一股牵引力,就像在海上的一艘帆船,一股定向的风不断牵引往目的地去。
需要做的是找到那股牵引力(目标)、然后持续放大牵引力(管理目标)以及带动牵引力(分解目标和制定任务)。
在和同组伙伴讨论的时候,提到旅行游玩的目标会产生很好的牵引力去引导实现,但为什么在学习上、工作上,往往需要很大的“坚持”“努力”才能达成呢,甚至还达成不了。
在这里,我的思考是,其实就是牵引力(目标)能切实带给你什么(目的)?
出去西藏旅行是目标,目的可能是满足内心的期许、满足虚荣心能在朋友圈晒图、体验西藏文化、甚至是为了体验高原反应(我这个逗比就是这样)。发现要实现以上目的,就非去西藏不可,不是去北京、去丽江、去成都可以实现的,可以说去西藏旅行是实现上述旅行目的的唯一性选择。
结合自身情况,那为什么说一个学好英语却难以有牵引力?首先问为什么要学好它,学好英语可以获取更为前沿的资讯、更好的工作机会、更好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出去旅行更能无障碍的交流。
但发现,要完成以上的目的,其实不一定要从英语出发。收获前沿资讯,可以上得到App;更好工作机会,英语好也不是它的必要条件。所以当学好英语不是以上目的的必要前提下,自然就不会为了目的而奋力学好英语。
2)做少得多,用降低边际成本的做法学习英语
目标设定需集中,以做少方式不断降低边际成本,最终实现“多”。其中要找到最想做的那个目标,然后防范可能会导致目标失败的风险,以及最后规划出恰当可实施执行规划。
我把学英语这块定为今年最想做的事情,然而学好英语太泛了,更具体一点说,我的目标是在2017年12月31号前能自由无障碍的阅读英文非虚构类书籍,例如《思考,快与慢》。
反过来,假设我设定“多”的任务,希望在听说读写都有长足的进步,可能最终并不会如愿,在英语学习中,听和读是输入的过程,只要在积累足够的单词句式、语法理解等,才能有“资本”去输出(说和写)。所以盲目提高口语是不现实的,倒不如缩窄目标,针对一件重要且边际成本低的事来攻破--自由阅读英文非虚构类书籍。通过不断的用英语,即可积累书籍知识,又可积累单词和句型等,那说和听也就自然而然就懂了。
3)用具体的规划来监督执行、监控结果
永澄老师分享了动力赋能的表格,便对刚才的的思考更加清晰化,在这里,填下为什么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必要性越是唯一,越是能激发牵引力。
动力赋能的表格里,对于学好英语阅读,其中的2条是这么写的:
“为自己争口气,在学习了10多年的英语所花费的时间和经历,不让它变成沉没成本”我们国人花了这么多时间来学习英语,从小学到大学,用了10多年来证明自己英语学习是失败的,我认为我需要改变自己,让英语确确实实成为我的语言工具。而这这点目的上,几乎没有替代的目标,我不能说学个数学、语文来弥补“那口气”。
“人生历程是非连续性的,说不定未来某个机会就因为我懂英语,而这个机会将大大改变我的未来”这点虽然说人生不同的机会、晋升,不一定与英语有关,但与英语有关的机会,一定不是其他可以替代的,比如进入外企、做翻译等,这些需要英语作为必要条件。
还有其他点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然后开始制定更为细致的半年计划
以往的自己,没有太清晰的规划,有段时间经常背背单词,有段时间读背文章,有段时间专攻语法。
知道想要达到的目的,但没有清晰的步骤和具体行动计划。而“任务计划”这张表帮助我重新规划具体的半年计划,然后细致到每个月的计划。
当我把每项需要执行的任务列在上面,比如背单词、语法学习、英文书籍阅读等。发现要具体到每一个月,甚至是每一周需要完成的任务,我诧异的是,为什么之前没有这么仔细的计划过。假设我要把我的单词量从5000提升到10000,那么我半年的计划就是掌握5000个新单词,分配到每个月则是800左右,细致到没一周则是200个,再细致到每一天,我则需要背30个新单词。之前没有计划的时候,今天背几个,明天背一些。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单词处于什么状态以及获得了什么效果。而更为具体的规划,除了监督完成量以外,能监测到执行的效果。
好了,再重新回看永澄老师当时展示的课件以及对应的表格,在知道以上的方法和工具后,要做的是好好规划下我的英语学习了,不但是英语的学习,其他重要的事情,都需要在这个框架下指导自己。
另外,说下现场印象深刻且有共鸣的几个小点:
1、递弱代偿,一个复杂的概念,后续再慢慢研究。百度了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说世间之物,后衍的物种的生存强度(生存的顽强程度)总是呈现递减态势,一代比一代弱,于是,要想生存下去,就得不断地寻找更多的支持因素,这个支持因素就是‘代偿’”。套用在我工作其中一点应用是,经常在项目里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但往往又会衍生出其他几个大的问题和风险,不断为了填补问题和风险做出新的方案,这种循环会让整个项目风险值提高,且很难执行。要做的其实应该换个路径思考,重新针对目的提出解决方案。
2、最近也在看《穷查理宝典》,对于自己喜欢想做的事情,的确得先让自己配得上它。曾经也焦虑过,为什么有些人有这么多牛人的朋友,有这么好的资源。向内看,先让自己有能力、有实力和这些牛人对话才行。相对焦虑来说,加油看看书还更为实际。
3、GROW模型,多次在推文中看到,但还是需要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应用。目前比较大的感悟是和自己工作相关,作为一名广告狗,其实为品牌和产品要做的也是GROW。Goal:品牌和产品要去哪?;Reality:现实有什么竞争和挑战?;Opiton:营销策略是什么?;Will:具体解决方案是怎样的。
以上就是在本次活动的总结和收获。当然,线下活动也还是有不足之处,以下提几点问题和建议:
1、时间过长:4.5小时会让人精力涣散,感觉控制在2小时左右较为合适;
2、组织引导:广州线下在入场时如果有人引导下位置会更好,也便于分组互动;
3、拍照细节:开场前进行小组拍照,我们3人站在台上尴尬了一阵,没人为我们拍照-。-;
4、环境:空调貌似不给力。
最后感谢永澄老师的,就觉得这样的工作坊应该收费。广州的组织者也不容易,估计大家都是来自各行各业,没有功利去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