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临界冰
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个美国选秀节目的视频,一个戴着眼镜有点胖乎乎的小男孩,自我介绍说,“我今年9岁,上八年级…”,台上评委个个惊讶得目瞪口呆,在美国,八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初二,也就是说,这个小男孩连续跳了五年,名副其实的小神童。
关键这还不是最厉害的,在接下来的表演中,小男孩娴熟精湛的键盘炫技,让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屏幕前的我瞠目结舌,这岂止是神童啊,简直就是非人类啊!
想必每个人学生时代身边都会有那么一群“烂人”让你恨得牙根儿直痒吧?整天看不到怎么用功学习,下课该玩玩,该闹闹,一到考试稳稳的拿高分,关键球打得还好,歌唱得也不错,更别提打牌下棋啥的,就是说人家玩都比你玩的强。
这些人妥妥就是爹妈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吧?当然你每次被骂的时候也会有说辞,“我基因没他好啊,我智商不行啊…”。这是典型的“归因谬误”,遇到问题的时候,永远都是外界的毛病,跟自己没关系哈。
其实人的智力水平呈U型分布,就是说,大多数人智力水平相差无几。
那为什么在同样的一堂课45分钟的学习中,学习效果却相差甚远?
为什么你每天复习到12点,人家9点就睡了,成绩还是比你好呢?
为什么一起毕业工作5年的同学,在你连一项工作中都还没有做到优秀的时候,人家已经在几个领域超过80%的人?
很显然,这涉及到效率的问题。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提高效率,节约时间成本,让你心安理得的“懒”呢?
美国心理学家J.H.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的概念,就是对认知的认知,相当于对认知过程的反省和调整。人和人区别主要是元认知能力的不同。
成甲在《好好学习》中举过这样的例子,元认知就好比选择我们开车从北京到天津的道路,可以选省道也可以选高速,不同的元认知能力,相当于选择不同的道路,谁的效率更高,显而易见。
而提升“元认知”的能力,就相当于把省道升级到高速。
01、“念念自见”提升反思和内省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一种内省的能力。
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对自己的大脑有更好地掌控能力。相反元认知能力弱的人经常会陷入自己的情绪情感中,被其左右。
比如,看电影,一些人都会深陷情节当中,跟随主人公或喜或悲,看完电影,会说,“嗯,好感人”。还有一些人会跳出剧情,去想这个人物为什么会这么设置?他的性格符合什么样的场景,安排得合不合理?影片要传达什么思想给观众。
说白了,第二类人是在分析“看电影”这件事而非电影本身。这就是一种觉知内省的能力。
觉知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参与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挖掘看得见事情背后看不见关系的过程。
每个人都可以尝试时时去思索这些问题并让这种思索成为习惯:
我在想什么?
我的身体感受是什么样子?
我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其根源是什么?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知,那么,使我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的想法能为我自己带来哪些潜在的好处与坏处?
这样的想法能为他人带来哪些潜在的好处与坏处?
长期“刻意训练”后我们的情绪觉察与掌控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元认知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02、“临界知识”助力“元认知”四两拨千金。
“临界知识”是成甲在《好好学习》这本书中植入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提升我们在工作学习中的认知深度和认知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临界知识”,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学习知识有的时候在精不在多。在人人都是手机控的今天,很多人几乎时时刻刻手机不离手,刷微博微信朋友圈,在碎片化的阅读时代,我们似乎每天都在接触着海量信息,看起来每个人每天都在不停输入的“知识”,为什么你浏览了那么多的信息,甚至读了那么多的书,你的认知水平依然没有进步呢?学习层次依然没有提升呢?
成甲认为,那是因为你读的书并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你只是陷入“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通过专家们长期的验证发现,有些底层的理论,往往能解释相似情境中的很多问题,因此也能在更普遍的领域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这些理论就是“临界知识”,掌握了这些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金”模式,从而极大提升学习效率。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提及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临界知识: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安全空间等。
临界知识有别于专业知识,它不特定在某一领域,而是适用于各个领域。因此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某一领域的大师在另一个完全不想干的领域也能做得非常出色。
比如你想象不到弗洛伊德除了是我们精神分析流派的祖师爷,还是德国著名的散文大师;达芬奇除了著名画家的头衔之外还是发明家、天文学家和建筑师;爱因斯坦、钱学森和李四光小提琴的造诣相当深厚…
当你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底层规律时,跨界就不是什么大事情了。像我们熟知的知识网红,几乎个个都是跨界的高手,Scalers号称是游走于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成甲除了在得到App中做专栏之外,他的主业是园林建设的咨询专家,有自己的设计院…
回过头说一下临界知识和元认知的关系,元认知是思考的过程,临界知识是思考的工具,有了临界知识的元认知相当于有了升级到高速公路的利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回馈分析,对标调整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向我们推荐他常年采用的回馈分析法,每当你做重要决定时,写下你所期待的结果。几个月后,把实际结果与你所期待的结果做对比,然后从中寻找规律:
你擅长创造什么样的结果?
为了实现你想要的结果,你需要提高自身的什么能力?
哪些低效的习惯会妨碍你创造想要的结果?
在寻找机会做出改变时,不要浪费时间去培养那些你力不能及的技能;要把精力集中在你的优势上,依靠自己的优势成就人生。
回馈分析法实际就是行动后的反思对标,从结果中你可以清晰地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在后续的行动中强化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让自己的精力和资源更加的专注和聚焦。
元认知提升旨在提升我们掌控认知整个过程的能力,对结果的监控自然是闭合环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04、输出是践行最佳方式。
把想法写出来是最简单易行也最有效的认知监控方法。
写出来是你“看见”自己思想的过程。曾国藩有一位老师叫做侨仁,曾教给他一个修身要诀:研几,即认真对待瞬间念头、细微小事,将它与修齐治平的大事联系起来。“研几”的最佳方式就是写日记。
我们知道元认知是通过觉知让你的无意识变成有意识的行为。而记录自己瞬间的想法和念头实际上就是抓住潜意识里浮现的东西。
有人把元认知又称为人的“第七感”,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无道理。
05、敲黑板,总结一下。
总结一下提升效率的几条思路,供大家参考:
1、经常“刻意练习”思索一些问题,提升自己反思内省的能力。
2、学习临界知识,助力提升元认知的能力。
3、联系回馈分析法,对标结果,关注自己的优势点。
4、利用输出的方式,提升潜意识向意识的转化能力。
掌握了这些技巧,加上勤练习,多思考,希望有一天你能实现“懒”得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