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拐角的净水机旁边,有一棵硕大的桂花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在那里接水的时候,我总是认真的同它对视,盯着桂花树看。
最近几天心情很不美丽,偶尔忽视了它的存在。
早上出门接水,忽然闻到一阵淡淡的香味,抬头之际,一片惊喜!绿叶丛中露出星星点点的鹅黄,如同一个顽皮的小孩轻轻探出头来,没来由地欢欣雀跃起来。
这株桂树,我盯着看了那么久,它早就是属于我的了!盛夏已过了,它给予我盛大的花开,外加无言的安抚。
白露过后,夜起秋风,天凉了起来。半月后,桂花开了,风清露冷,秋分到了。——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和春分一样,在秋分这一天,昼与夜、寒与暑,都是平分而处于均衡的状态。白昼与黑夜均分时间,暖阳与凉风共享寒暑。此后夜渐长、日渐短,天气将慢慢转凉。
秋分也是农民丰收节,硕果累累,稻谷金黄,田野上展开丰收的画卷,像调色板一样,铺陈开来,明黄的白桦叶热烈、灿烂;墨绿的落叶松浓郁、雅致;扇形的银杏叶火红共同织就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秋分三候:蛰虫坯户;雷始收声;水始涸。
一是蛰虫坯户。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地面的热量一天天散失而不再得到有力的“补给”,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随之一次次地下降。
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潜伏”穴中,“关门闭户”,以防寒气侵入。
二是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代表着阳气,“雷始收声”,秋意渐浓,气温一天比一天下降。这天,昼夜平分,其后,阴长阳衰,黑天越来越长,阴气旺盛,雷声消失,寒意来袭。
三候水始涸。到了秋天,秋色的绚烂迷人。而北风吹来,是干燥寒冷的空气,往往到了这个时候,秋高气爽,阳光灿烂,雨水非常稀少,因此,一些河流沟渠等等水源紧缺、干涸。
秋风四起,秋凉加重,秋水始涸,快速推动着秋色的浓度逐日递增。秋天的千色万彩,浓缩在一黄一红之中。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四季之月,秋月最静,也最能诉说,黄昏之时,旷野站一下小会儿极好。
秋分应是有黄、红、白三种颜色的,它的黄有千姿百态,那高高银杏树如小扇的叶子黄得多么绚烂,那凌霜绽放的菊花黄得多么高贵,那田野里成熟得低下头的稻穗黄得多么充实……
红有千变万化,那枫叶之红,如红雾迷天,如朝霞流丹;那秋果之红,如少女脸上的红晕般媚人,如星光红宝石般亮丽……
蓝天映衬下的白云清新俊逸,洒脱脱俗,层层叠叠,宛如悠闲的羊群抑或巍峨的雪山,不断变换着形状,壮观而神秘。
节气进入秋分,仲秋之末,秋之黄、秋之红、秋之白将逐渐加深,终成层林尽染之势。
丹桂飘香、菊黄蟹肥,在这充满“色香味”的全息式秋景图里,伴着秋风赏菊,来一两老酒品蟹,在月光下循丹桂之香漫步,如此,便是“人间好时节”了!
枫叶红、桂花香、蟹正肥、菊花黄,秋分的景色可谓“色香味”俱全,可算作秋天里最珍贵最美好的一段时节:阳光、温度、秋风,一切都不疾不徐的,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温柔。
正是人间好时节,赏菊、品酒、望月、循丹桂香漫步,风吹过来,扑在身上,不觉燥,不觉凉,像一个妥帖的拥抱似的,很是舒服;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有一种令人愉悦的味道,可能来自草木,可能来自土地,可能来自路边的果摊,说不好,只是愉快;有时候,一抬头撞见铺天盖地的晚霞,美得辉煌,美得浓郁,美得让人落泪……
秋天唯一让人遗憾的,也许就是太短了吧,短到就像一个转身,如果不好好珍惜,很容易就会错过。看山川重叠,层林尽染,看白露横江,秋风解缆。
半暖半寒的秋日,或浓或淡的秋色,从立秋写到秋分,从空旷的原野写到漫长的月色。
秋分时节,从日常里抽身登高望远,看看天色和云影,看看秋水和草木,心间无事,不慌不忙,不疾不徐,生活如诗。
秋分,是秋的正中间,所谓平分秋色是也,分开了初秋的闷躁和深秋的寒凉,有某种余韵,也像是某种开始,故而在这样特别的时节,仪式感可是少不了的。
唐人元稹写道:“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秋天走了一半,秋分平均了寒暑,是时间的重要节点,值得用诗铭刻。
“白露过秋分,农事忙纷纷”。从白露节气到了秋分时节,人们忙着秋收秋种,喜笑颜开,一片丰收繁忙的景象。窗外是桂花香,一盏明灯、一杯热茶,恍惚间便走进了陆游的诗卷“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秋分平分了盛夏与严冬,兼有初始与结束的韵味,既带着昨日的遗憾,又不失对明日的期盼,大概也因如此,人们会把许多愿望放在这时,或是对将来的冬的期许,或是对已过的夏的怀念,但秋终究是有秋的意义:并不是所有的繁华落尽,一切都将归于凋零,拂去浮华,一切都将回归原来的本真。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老舍)九月秋意渐浓,处于一年中最宜人的温度里,不急不躁。
无事的诗人最喜赏月,夜将清冷的月光洒在人间,地上仿佛铺了一层发光的霜雪。世间,陷入静谧而甜美的梦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