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我真的很迷茫,是迷茫到快疯掉的那种迷茫”。
确实,迷茫就像一把无形的刀,一刀刀的割下去,令人明知疼痛却难以反抗。
毕业生苦闷:本该迈出人生第一步的毕业季,却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成年人抱怨:在三十而立的年纪,自己却一事无成。
焦虑,浮躁,百无聊赖,迷失方向,似乎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迷茫中跌跌撞撞。我们迷茫地呱呱坠地,迷茫地努力学习,迷茫地选择专业,迷茫地寻找未来。
但谁的人生不迷茫?这些无力与艰难,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感同身受。
最近,一位相熟的弟弟打电话向我抱怨哭诉,电话这边,我能感受到他的焦躁和无助。
高考后,他在家人的建议下学了英语专业。谁知上大学后,高强度的专业课程令他无法接受,于是他又在大二时,跟风换到了据说是万金油的经济学。
整个大学过得也是浑浑噩噩。看到别人去参加学生会、社团,他跟风;看到别人出去兼职赚钱,他翘课打工;看到别人追了某个剧玩了某个网游,他也“不甘落后”,考了一堆证,毕业时依旧迷茫。
看到别人充满光环的实习,他跃跃欲试,会计、行政、人力,他都做过,但每一份实习都不超过2个月就辞职了。
最后临近毕业,高不成低不就,他始终找不到自己喜欢又满意的工作。
后来,他看到周围的人辞职考研,辞职考公务员,特别是听到同学对公务员福利满满的赞赏后,他也想跟风进入体制。
辞掉工作,历经几次考试,好不容易当了公务员,问题又接踵而至。就在这个月,他发现自己将要被安排下基层时,他突然就想提出辞职了。然而这次工作还未持续一年。
“我再也受不了了。”这是他无数次跟我重复的一句话。
我问为什么?他说每天的工作,除了陪客户喝酒拉项目就是喝酒听客户吹牛,闲下来还要替领导写发言稿。无聊的工作内容,让他想吐。
我说,当初考公务员考的要死要活,难道不是因为自己真的想做这份工作?
“我哪知道公务员也要喝酒?都说这份工作好,我才想去的。”
电话这头,我无言呆住。他又说:“我这个月底就要辞职,下个月我要去北京,想投身互联网行业,做个运营什么的,你看可以吗?”
我说转行哪有那么容易,再说你做好准备了吗?你知道运营是什么吗?
“我现在就百度。”
他的回答让我有些震惊与无奈。我本着为他好的初衷,有些歇斯底里的喊道:
“你能不能放下那份浮躁,认真地想一想自己究竟想要干什么?就算你要转行,能不能好好的认真准备?为什么你的生活总是这么火急火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先好好想想这些问题,再做决定要不要月底就辞职。”
他猛然怔住,半天回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你。”
人生是一片迷雾森林,有的人在经过苦难的洗礼后,他们褪下了自己内心的骄傲,放低自己,缓缓拨开迷雾,最终走出迷茫。
有的人总执着于自己内心的童话梦想,渴望一步登天,万人之上。
而当一个人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现实的桎梏又令人无法得到时,我们就会陷入迷茫。
但可悲的是,我们不仅不愿承认自己的能力落后、不努力、急功近利,更把包袱扔给残酷的现实。
于是我们总能听见对于现实的种种抱怨。但抱怨往往是最没用的东西,让你陷入迷茫无法自拔的,正是这种感性的冲动、急躁。
要想走出迷茫,第一步就是先对自己做出理性的考量。
在《少有人走的路》里,派克说:“周密思考往往是一种费力而痛苦的过程。但我们绝不能为了逃避痛苦而在至关重要的决定上作草率的成见和臆定。理智上的严密考证、分析是必须的。”
所以,要想打破举步维艰,就必须先理性思考。
陷入迷茫的人不妨先仔细想一想,自己最擅长做什么?要走的路是不是自己真正能坚持走下去的?要进入一个新行业要做些什么?哪些理论准备和实践经历是必须的?
在思考过后,做出选择,才能迈出你的第二步。
事实上,选择的难度会超越理性思考,思考只是纸上谈兵,而选择,要克服的是人性的弱点。
做个普通员工你不甘心,做辛苦的工作你又放不下自己舒适的闲暇,创业又害怕风险。
所以对很多人来说,选择的结果,就是无法做出选择。那么究竟该怎么破?
在日剧《问题餐厅》中,有这样一句话刻骨铭心: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那干脆选一条最难走的路。或许迷茫的人真的要好好想想那句鸡汤:人总是要逼一把自己,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但如果你连选择都找不到,那干脆听听王小波的建议:“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最后,行动起来,不要再在原地徘徊了。有人说,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从来都没有布满荆棘,而是蹲满了傻逼,而最大的那个很可能就是你自己。
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睁开双眼,从人生的独木桥上站起来,勇敢的向终点奔去。
因为只有大步向前走,才不会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