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A的小孩快要读幼儿园了,同时朋友A也在考虑,需不需要给他小孩报些兴趣班,毕竟中国的家长还是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的。
朋友A开始从身边的朋友收集信息,看看有哪些“比较有用”的兴趣班可以报名,了解的越多,她也迷茫了,因为他发现有些小孩可能在初期阶段表现比较好,过了一段时间后,因为本身不感兴趣,也就搁置在那里了。
比如她邻居小孩,从4岁起就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学钢琴,现在9岁了,却碰都不想碰钢琴了。现在有点意识加反叛心理,怎么威逼利诱都不管用了。
再来一个她亲戚家的小孩,家人也是花了极大的心思在培育上面,这个小孩是极其成功的,小孩已经养成了喜爱读书的习惯,每天回家后就读书,也不去找同学玩,自然,成绩是拔尖的,也经常在小学杂志发表文章。
但朋友A看到亲戚小孩这样子的学习方式,她觉得太苦了,而他自己自认为也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可以培育,所以她很迷茫,对培育小孩的未来充满迷茫。
其实,朋友A只是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实质的东西,你往往能坚持做好在大多数人看来很难的事情,靠的其实是内心的第三驱动力。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阵子,朋友圈被王健林的日程表刷爆了,太多人惊叹首富的不容易。
——短短24小时,两个国家,三座城市,飞行6000公里,媒体称王健林每天的日子都是这样,而且在飞机上,他也没有空闲,仍然要与部属研究项目。
其实,这只是你想象中当首富不容易的地方,因为你自己做不到,就想当然的觉得首富这样子的安排是多么的累啊。
另外,你还给自己内心一个安慰。难怪我当不起首富,首富原来这么忙的。
这是你认知局限的地方,你忘了还有第三驱动力,说不定,人家一点都不觉得累,还挺享受这样子的生活方式的。
说到第三驱动力,我们来认识一下,第三驱动力是一种源于内心想要的驱动力,他无需他人督促,奖赏;他是一种内在欲望,是一种通过获取成就感的驱动力;只为内心,不为别的。
这样子的驱动力,才会让我们走的更远。
回归到朋友A的疑惑,再举一个我小叔孩子的例子。
小叔的小孩,今年10岁,积极参加校园的各种活动,平时在家也是各种兴趣班。但是小妹妹兴趣勃然,每一件都做得挺好,没有逆反心理。
我就很好奇啊,总用我的认知去看待这件事情,觉得小妹妹是被小叔逼迫利诱学习的,原来并不是,很多课外兴趣班,还是表妹自己要求的,比如朗诵,画画等等。
原来,小妹妹在兴趣培养方面,她是有自主的选择权的,小叔不会逼迫她学习她不感兴趣的课程;小叔只有一个要求,报名了就要好好学。
小叔还有一个绝招,会带小妹妹参加各种小比赛,让小妹妹有一点挑战,更有一些成就感。从而是自己真正想做。
不管是小孩的培育,还是我们大人的学习,我们要找到我们的第三驱动力,通过成就感来维系这种驱动力,让我们拥有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