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40+的二宝妈妈,今天是我新工作的第四天,也就是挤着北京高峰期地铁朝九晚五打卡上下班的第四天。工作内容暂时还比较简单,所以一天的工作下来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
唯一不好的就是北京太大了,公司离家太远,从家到公司单程就需要一个半小时。从家出门,先得骑车去地铁站坐地铁,中途换乘两次地铁,出了地铁站,再坐两站公交车,完了再步行不到十分钟,才能到达公司。下班回家时,再反着来一遍。
这样一天三小时花在上下班的路上,而且上下班高峰期,地铁根本不指望有座,能不被挤成肉饼就不错了。先不说工作累不累,就这每天三小时下来,哪天也步行一万步以上了。这对于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的成千上万的上班族来说,太平常不过了。
可要知道,之前的我,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在一个三线小城,过着饿不死也撑不着的还算悠哉的日子。每周上完自己的四五节课,从来不用坐班,也不用每天去学校,大多没课的时候都是居家生活,带娃做家务之外,躺躺坐坐、吃吃喝喝是常态。所以,习惯了十八年的懒散、安逸生活的我,要适应现在紧张的早出晚归的生活,还是得有个过程的。
是的,我放弃了人人艳羡的、相对稳定轻松、时间自由、有着超长寒暑假的大学老师的工作,加入了朝九晚五挤地铁上下班的千军万马之中。很多人想不通,觉得可惜,可只有我自己知道为了家人团聚,做出这个选择我是无怨无悔的,这也是我当下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当然,每种选择,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自己一直在高校呆下去,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圈,等于看到了死亡之前的每一天。虽然大学老师的职业听起很不错,但是这样一眼看到头的生活想想也挺可怕的。
走出舒适圈,从一个职场小白做起,表面看起来是很艰辛,可能要适应很长一段时间。但起码,往后余生,我的生活多了很多可能性。我要学习很多新东西,才能跟得上快节奏的职称生活。从这一点来说,这才是我40+人生后半场刚刚拉开序幕。
摘录《约翰•克利斯朵夫》里的一段话:“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者三十岁时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说腔走板。”
所以,对于生活,没有人可以偷懒。不学习,不成长,不思考,基本上都是死路一条,不管男人还是女人,不管你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里。
40+,我的后半生才刚刚开始,加油吧,亲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