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是由顾客决定的。
顾客为一种商品或一种服务有付款意愿,才能使经济资源转化为财富,使物品转化成商品。工商企业与所有其他的人类组织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在市场上销售一种产品或一种服务。无论是学校、医院、军队或教会,没有一个要这样做。任何组织,只要是为了在市场上销售一种产品或一项服务,就是一家工商企业。任何组织,如果不是为了在市场上销售,或只是偶尔为之,就不是一家工商企业,而且绝不能像一家工商企业那样来进行管理。
任何企业的第一项考验,不是使利润最大化,而是获得足够的利润来应付经济活动中的各种风险,从而防止亏损。
—— 德鲁克1973《管理.什么是企业》
“非营利组织”是来自西方的一个管理学名词。在1950年代前,没有人谈及“非营利组织”或“非营利性部门”。例如,学校只是把自己视为学校,医院只是把自己视为医院,教会就是教会,诸如此类。渐渐地,人们开始用“非营利组织”来称呼这些机构。然而,这是一个消极的名称,它仅仅告诉人们这些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过,这至少也表明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所有此类机构,无论其具体目标有多么不同,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
现在,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些“共同点”究竟是什么。这些共同点其实并不在于这些机构都是“非营利性”的,而在于它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也不在于它们都是“非政府性质”的,而在于它们所做的工作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或政府性机构。
一旦顾客购买了某一企业的商品,付了费用并对其感到满意,该企业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非营利性组织既不提供商品或服务(企业),也不实施调控(政府),其“产品”既不是一双鞋子,也不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法规,而是“经过改变的人”。非营利组织是人类改造的机构,其“产品”可以是一个康复的患者、一个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一个年轻人成长为自尊自重的成年人,也可以是一个被完全改变的人生。
1950年代之前,管理对于非营利组织是一个非常负面的字眼,因为对它们而言,管理意味着企业行为,而它们恰恰不是企业。事实上,当时大多数非营利组织相信它们并不需要任何可能被成为“管理”的东西。毕竟它们没有所谓的“损益”,或者通过损益来衡量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从许多方面来看,在20世纪后半叶,非营利部门已成为美国蓬勃发展的“朝阳行业”,无论是教育、卫生保健,或公益服务志愿者社团,或迅速发展的各类医院。非营利组织同样面临巨大而不同以往的挑战。
—— 德鲁克1990《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