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是改编了小马过河的故事引入:两只小马给小鹿老板送货,一只背了一袋食盐,一直背了一袋小苏打,路上在水缸里泡了个澡,最后才送到货,小鹿老板拿称验货时,学生知道老板会发现食盐变少了,从而引出溶解。而小苏打学生接触较少,可能不太清楚会不会溶解,正好给学生看看小苏打,并且少量演示小苏打是否会溶解的实验。演示后学生会发现小苏打也会溶解。发现两种都会溶解的话,又问学生还能不能在此基础上再发现,提出其他科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的问题。引出课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再让自己设计实验,公平公正的比较出哪种物质溶解能力更强。第一课学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出验证问题的对比实验。验证后,教师总结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这里强调完全溶解的状态,可以拿刚开始溶解的小苏打现在已经完全溶解了,再呈现给学生完全溶解应该有的状态。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小组合作实验。一个小组4人,2人溶解食盐,2人溶解小苏打。一个小组完成一组对比实验。最后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结果。最后根据大多数的数据分析出结论: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个别小组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这是要拿出来看一看他们的溶液,并一起分析差异大的原因。最后回到故事,小马因为丢失了食盐和小苏打被老板罚钱,小马就想能不能把丢失的食盐和小苏打再提取出来。为后面的课做好铺垫。
但是我还是有一些疑问想听听老师们的想法:1、这节课我想以故事的方式串联显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但是不知这种故事在科学课堂上会不会显得比较幼稚、不够科学呢?2、在实验的过程中,我提前帮学生准备好50ml的水,并把食盐和小苏打平均分好几分,课堂直接让学生加入搅拌溶解即可,但是好像还是需要训练学生平勺量取,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加入等量的50ml溶液,课堂会更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他们记忆也会更加深刻。但是如果想一节课上完整的话,时间有限,该如何取舍呢?3、这节课有一个操作是搅拌,为了让溶解更快,我选择了塑料的搅拌棒,没有选择玻璃棒。请问塑料的搅拌棒有没有严格要求搅拌时不能碰到烧杯壁或底部。
或者其他老师有好的建议,咱们可以交流一下,感谢老师的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