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教师这个职业一直处于改革之中。不光有一些新政策出台,也会有一些能够引起极大反响的文章面世。张老师在书中说到了他看到的两篇:一篇是《教师铁饭碗打破了,教师该如何自处》,还有一篇是《教师除了教书以外,到底还能干什么》,并由此引出了自己对这一现象的观点。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其实这类文章一直都存在,它们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首先是能引起教师对自身的关注。也可以说是教师自身对这个职业的反思和共识,很多教师都会经常思考自己的职业现状与未来。当然,它涉及很多问题。比如说对教师政策的变革,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为了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了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为了激活教师的职业状态。但我总觉得,这些改革以及对教师职业的忧思,可能都还没找到一个真正正确的方向。
比如当我们在质疑“教师除了教书以外,还能做什么”的时候(这个质疑很有意思哦),好像教师还需要有做别的职业的能力,他才能更好地做教师,而不是把教师做好了就足够了-教师何必要做别的职业呢?其实,能当好一个老师,本身就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可能要倾尽全力,倾尽一生的心力才能做好的。
我们为什么要问:他还能不能做别的职业呢?我先不讨论他是不是有做别的职业的能力,我就想问:我们为什么不更多地鼓励教师执着于自己的职业呢?把这个职业看成是生命的职业,看成是天职,看成是命业,那该多么美妙啊。
其实,在谈到教师管理变革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教师更专注于自己的职业。在热爱的基础上,专注于自己的职业,所谓的术业有专攻,其实往往指的是,职业需要我们倾尽全力,才能把它做好。如果做这个职业时你不断分心,或者要在你的职业之外找个什么别的职业来证明你在这个职业的能力,这些仔细一推敲,实在是很荒唐的。
第二个需要我们思考的是,我们一直在呼唤打破铁饭碗,比如现在网上热传的“教师退出机制”,很多的宣讲里都在说“要退出不能胜任教学岗位的教师”,这个说法也很有意思哦!
其实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不是铁饭碗,这种比喻是不妥的,但教师这个职业是相对稳定的。而这种稳定,到底要不要去打破它?这种稳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其实是需要反复推敲的。
如果变革的目的,并不一定能真正地去推动教育更好地发展,使得教师更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自豪感,包括从工作中能够得到正常的回报,那么变革的意义何在?
所以我们需要回过头想一想,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是今天才有,也并不是只有中国才有,到底是让教师处于不安全之中更有利于提高这个职业的质量,以及道德形象呢?还是让更多的教师专注于这个职业,用心做自己的工作,倾尽全力就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对这个职业应该担当的职责会更好一些呢?这样的问题,其实是需要反复思量的,不是一次就能问完的,不是一次就能作出简单的评判的。
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为了改变某些个别的教育状况,而使得整个职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这是一种常识。
另一方面,如果改革的目的是使得教师对这个职业有强烈的危机感,时刻想着要在职业之外寻找出路,或者要给自己留有一条后路的话,这可能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