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杂志上看到了一首诗,诗名叫做《减法》。诗很短,言辞随性自由,晕染着一种哲学的洒脱。诗的开头写道:“我们终其一生,就是在做减法。”看得我颇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们不得不承认,数学这门学问,理性和缜密的背后,蕴含着浓郁的哲理。小学的时候学习计算,我们总是从加法开始学起,当我们对加法运算拥有了一定程度的沉淀,才会开始接触减法的概念。书上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我想,不仅是对数学计算,于人生而言,大概亦是如此。
我们呱呱坠地,如同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置于世界的画板。流年似水,日月如梭,我们从蹒跚学步到迎风奔跑,从懵懂无知到睿智成熟,看着一片茫茫纯白被描绘出斑斓色彩。春去秋来,昼夜更替,我们不断地从这个世界汲取,一路出走,一路获得,于是人生的基数从“0”不断地做着加法,从个到十,从十到百……
所谓成长,其实就是不断做加法的过程。加一次挫折,积累一次教训;加一个好友,收获一段友情;加一本书籍,获得一份知识……我们不厌其烦地做着加法,一件事,一个人,一座城,一方土,或好或坏,或喜或悲,随着年月的推移,沉淀出更强大的自己。
但一个只会做加法的人,并不是真的懂计算,就像成长并不一定意味着成熟。数学需要减法,生活亦然。
梅兰芳大师曾经说过:“由简到繁繁又简,无限功夫内中含。”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一个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成长路上,我们用加法沉淀心灵,于所见所闻中见真知,在喜怒哀乐里品人生。我们像一株幼苗,热切地渴望着阳光雨露,尽情地汲取着水分营养,然后不断拔高,长出侧芽,将枝叶伸向更辽阔的世界。由简到繁,我们在欢笑和泪水中悄然蜕变,加上智慧,加上经验,加上人情世故,加上爱恨情仇。白纸不再,以绚烂替之。
如果你认为我们一辈子都在做加法,那就错了。成长的最终目的是走向成熟,我们所做的一切加法,都是为了能让未来的自己在面对减法时能从容不迫,能有条不紊。减一段感情,告别一抹回忆;减一头长发,放下一段过去;减一身不羁,褪去年少轻狂……加法之后,成长之后,我们开始学着做人生的减法,当年,往事,故人,故地,或近或远,或爱或恨,漂泊在人生的溪流,源远流长。
老师说:“真正看一本书,要先把它读厚,再把它读薄。”人生之书大概也是如此。成长的加法过后,我们要开始意识到减法的意义——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或许并不知识渊博,但一定如美玉般通透。何谓通透?走过许多路,见过许多人,有过爱恨离别,有过刻骨铭心,领略过世界的复杂,但繁华落尽,却不会被乱花渐欲迷了眼,而是依然能抽丝剥茧,清晰地认识到人生的本质……通透的前提是丰富的阅历,正如学习减法前要掌握加法。
佛教里面“舍和得”的概念,与加减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有舍才会有得,二者无法分离,相互矛盾,而又密不可分。人生路上,加减算数本也是一种矛盾,但若只加不减,只会被肩上愈来愈重的担子压垮,若只减不加,最终便会一无所有。
在我看来,与其说:“我们终其一生,一直都在做减法”,不如说:“我们的人生,一直在做加减混合运算。”加法让人成长,而减法让人成熟,不分彼此,无所谓高低。只有敢加敢减,敢爱敢恨,敢拿敢放,才能拥有通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