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着小宝去超市,超市中间设置一个很简陋的儿童乐园。
能玩的只有滑梯、蹦跳、钻洞和在吊着的球上荡秋千,场地很小,还散发着脚臭味,但是玩的小孩特别多,小宝也一定要进去。
跟我一起站在护栏外面的有十几个家长,有站的,有坐的,几乎人人都低头看着手机。
不断有人间歇性的抬起眼找找自己的孩子,呵斥几句:“谁谁谁,不要***!”,也有家长直接冲进场地,训斥自己说了不听的孩子,推两把、骂两句,驯服为止。
一个玩的脸蛋红扑扑的男孩,七八岁的样子,在妈妈的劝说下穿衣服离开,经过我身边的时候,我听到了这样的对话:
“妈妈,我是不是这里面最听话的孩子?”
“是的,其他小孩都不听话,你最乖!”
我回过头去,看到男孩脸上一脸幸福,他的身高跟妈妈只差了头部的距离。
小宝在里面玩的很开心:地上爬、滑梯外檐上向下滑,还捡了地上的垃圾跟其他小朋友玩游戏。
我看着她笑笑,心里却是百般滋味。
小孩子被不停的要求这样那样、被训斥,这种现象太多、太频繁,无处不见。
哪怕是最懦弱、在外面受欺负最多的人,到家里也一样可以大声训斥自己的孩子,甚至打骂。
大多数人眼里,听话与否是判断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尺。
这样的情况在我家也发生着。
看过不少教育方面的知识,让小宝爸和我意识到跟孩子做朋友的重要性,所以平时尽可能的给小宝一个“没大没小”的环境。
但是生活总是琐碎的:
小宝爸从小城里长大,爱干净,平时小宝去楼下玩,一定会嘱咐:“不要玩土啊,土里有细菌,不要在地上躺,不要往高处爬......”
所以小宝总是碰触到小宝爸的“高压线”而被禁止。
而我,从小跟村里的小伙伴在泥堆里玩大的,小时候的我还特别爱闻烟头上过滤嘴的味道,口袋经常揣着捡来的过滤嘴。
我当然认为,小孩要玩的高兴才好,身体没那么脆弱,并且要多夸,每每会因为“小宝爸说小宝——我说小宝爸”而引发不愉快。
再加上小宝经常是奶奶带着,小宝奶奶跟多数的奶奶一样,宠溺却也要求听话,总也能听到“不要...!快点...!不听话就...!”
我很感激小宝奶奶的辛苦,也明白一个人的观念基本不会改变,当然不会去说,不过在小宝挨训的时候,我会给她做个鬼脸,事后告诉她:“谁训你了,你就当没听见,不要理他们,妈妈跟你是一队的。”
所以小宝现在听到谁说“不听话就...”的时候,会很放心的说:“我妈妈跟我是一队的,才不会!”
但是慢慢的问题也出来了:小宝爸反映,给小宝训话的时候,小宝小动作太多,无所谓的样子,并且自己如果有干的不好的事情,比如画画,宁愿打人也不让看。
主要原因当然在我这,在夸奖与批评之间没把好那个度,小宝爸和我都还需要时间慢慢的引导改正。
在对小宝的教育中,我们也不断成长,最后分享一些切身体验。
“数子十过不如夸子一长”,从吃饭、穿衣、擦桌子到背古诗、写字、画画,夸奖比批评的效用大的多。
一家人性格不一,小孩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教育,但是必须有一个人,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给孩子绝对的安全感,让孩子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人跟她一起,可能这样一来小孩离家出走的概率会小一些,叛逆期也好过一点。
家人一定是爱自己孩子的,巴不得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全给孩子,但是爱不同与控制。
善待自己的孩子,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不要设置太多的限制,试想:一个被说的一无是处的、听话的、任由摆布的的孩子,怎么拥有勇敢、勤奋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