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没有可能因为忘了喜乐而不喜乐?
如果喜乐只是一种情绪,那不可能。
伤心的时候,不需要记得就会哭泣或皱眉,快乐的时候,不需要人提醒就会哈哈大笑或是眉飞色舞,
忧愁的时候不需要决定就会叹气。
情绪像海边涨潮,来的时候挡都挡不住。
可是喜乐超越情绪,是生命的中心点,理论上,我应该绕着那个点而活,但现实里,我很容易把眼光从那个点抽离,甚至,用后脑杓子对着那个点,自顾自,面向世界蹦蹦跳跳。
忙的时候,我真的会忘了自己应该喜乐,可以喜乐,也愿意喜乐。最近操练这功课,才注意到自己真的不如想像中,那么渴慕做一个喜乐的人。
我本以为有某些原因在阻挡自己喜乐。
甚至,我认为自己可能沾染了太多文青的体质,都到了大婶年纪,还会不小心落入多愁善感的气质里。
其实事情没有那么复杂,我只是忘了。或者,如作者说的,失焦。
每天闹钟响了之后第一个知觉,就是跌下床去,把那一天的责任背起来,我关注该做的事,比做一个怎样的人更重要。
原来,我不那么在乎做一个喜乐的人。
这个发现让我惊讶。
不是上帝没把喜乐赐给我,而是我把她收在珠宝箱里,没戴在脖子上。想想挺可怕,也许我会等到苦难来临时,才急急翻箱倒柜把她找出来呢!
喜乐不是我的需要,不是我软弱时的答案,她是个穿戴在外面,看得见的标记。
什么原因让她如此喜乐?你听过人这样问吗?
我记得女儿小时念过一个基督教小学,每天下课时间,学校老师会带着班上小朋友走到校门口,等家长来领。
每次去接孩子的时候,我都会注意到那个黑发黑皮肤的老师。她总是好开心的样子,笑脸盈盈。“她在高兴什么?”我常喃喃自语。
超喜欢看见她,每次碰到,都可以感觉自己的嘴角不自主地上扬。
后来听说她怀孕生老三,临产前辞掉工作,之后,我去接孩子时就看不到她了(虽然她没教过我女儿),怅然若失。
过了一年,有天孩子放学,我惊讶地发现领她那班出来的,竟然是那位喜乐老师。孩子说她来代课。
“她看起来是个很棒的老师”我忍不住说。
“嗯!没有人不喜欢她!”孩子点点头:“她总是那么喜乐!”
“为什么?”我没经大脑就开口问。
孩子一脸莫名其妙,揪着我说:“什么为什么?喜乐需要理由吗?”
那年,女儿才小二,对她来说,所有认识上帝的人都应该喜乐,不需要任何理由。
虽然当时我觉得她少不经事。现在,我却必须承认:她是对的。
喜乐,理所当然,对连结于喜乐源头的人来说,喜乐一直都在。是我活得太失焦,太匆匆,太.......不把穿戴喜乐当成一回事。
喜乐?我真的忘了。
明早我起床,决定不要跌下床,要跌在喜乐里,再也不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