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的这些年头里,由于多数时间在出差,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向往那种井井有条的生活,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儿,其余时间作为对自己的馈赠,或酩酊,或娱乐,或大睡。
而当真正过上了朝九晚六极其规律的生活没多久又觉得哪里不对,很多次问自己这样规律化的生活有哪些利弊,通过不断的搜索,思考,分析最终还是决定打破规律,破而后立。
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从移动支付,到新零售,到人工智能、互联网+,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说不定哪一刻某个信息、事件就闯入我们的生活,对于极其规律的生活而言,在时间和空间节点上该怎样处置闯入者值得深思,现在我的结论是以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生活和工作的框架不变,但细节的填充可以破而后立,打破规律,让不确定来应对不确定。
一个观点:在相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儿,在不同的时间做相同的事儿。这里所说的时间既包含工作,也包含生活。这里稍作解释,工作上,我们可能被分配多项任务,可以尝试在每天相同的时间处理不同的任务,同样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处理相同的任务,更深一个层次,对于同一样任务要有不同的思考角度,这项任务现在是怎么做的,它还可以怎么做,保持好奇,保持思考,不要沉浸于完成任务的自我感动与喜悦,每一个新的思考和想法很可能是下一个突然到来任务的基石。于生活亦是如此,很多人喜欢健身,阅读,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做这些事情,当某天有些突发事情与这些日常重要事情时间节点冲突时,我们不得的抉择,要不断的权衡,消耗心神精力,最终由于习惯无法延续还会产生不好的感受,如若可以把每天19点-20点的阅读时间放到清晨,或者稍微提前、延后甚至在地铁公交上,每天都做这件事,但时间不固定,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问题,深一个层次,我们还要试着建立自我补偿机制,自我原谅机制,未完成的任务要补偿,同时因为客观因素未完成也要原谅。
综合来说,破而后立是为了给哪些充满未知和不确定的事件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在保证生活基调的基础上更从容的应对,更自在舒适的生活,个人观点,不尽完善,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