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4日早上,我们七个兼职教研员在教研室王爱霞老师带领下来到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参加“洛阳市初中语文优质课教学观摩交流会暨高新区张俊娜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洛阳市中小学教研室、高新区文教体局教研室共同举办,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承办。一天学习,收获很多,总结如下:
《大雁归来》同课异构
课文: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
配课学生:
洛阳市第二实验学校七一班、七四班学生
教师:
汝阳县实验外国语学校王乐乐老师
洛阳市外国语学校郭洁琼老师
一、汝阳县实验外国语学校王乐乐老师《大雁归来》
两个活动
活动一:读课文,知文意。
活动二:品语段,悟情感。
开课前老师特别强调了科学观察记录包括,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这两个问题一个关注的是课文内容,另外一个关注的是课文的手法。
对于生字词的处理,它采用的仍然是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特别强调了一个多音字“栖”,又强调了一个不常见词“半蹼鹬”,同时涉及到了一个典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她的第1个问题设计是:速读,圈出与大雁相关的句子,提炼信息组成语段,介绍大雁的相关知识。在这里老师有一个提示,按照大雁迁徙的规律,时间方向,生活习性,食性,活动地点,居住习惯,性格特点等方面,从文中分别提取信息,归纳介绍。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很快从文中分别找出了与大雁相关的句子,而这些句子正是概括说明文行文思路的关键句。
这个环节的处理,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巧妙设计环节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同时归纳信息,形成说明文行文思路,引导学生如何给长篇幅文章理清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另外一个亮点就是:老师能够给学生安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整个课堂有安安静静的思考,有安安静静的归纳,这正是我们课堂需要的,请给学生安静挑战思维的时间,给学生安静交流的机会。
活动二:紧紧围绕大雁是富有灵性的这一点,圈出文中对大雁进行细致描摹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什么是“细致描摹”?老师对细致描摹这个概念进一步解释和分析,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老师设计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独自概括赏析圈点批注,完之后三人一小组相互交流补充。学生在老师一句句的鼓励下,越来越好。学生分别抓住了字词、句子情感、手法、说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赏析。
老师在这个环节中语言总是不紧不慢,温和平缓,没有课堂的浮躁感和急促感,娴静的老师,平静的学生,安静的课堂,带给人静好的美!
这节课最后的归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美的知识,美的语言,美的手法,美的情感,美的思想。这节课老师抓住了两个关键,一个是“野性的诗歌”,一个是“抒情的手法”。
二、洛阳市外国语学校郭洁琼老师《大雁归来》
老师在出示目标后,首先引用了作者在文中的一段话,引出“野性的诗歌”这个短语,同时又引导学生从《辞海》中去揣摩“野性”这个词的含义——难以驯服、回归自然。接下来老师紧紧抓住野性这个词,分别从10个方面进行信息提取。
在这个环节设计上,老师从基础入手,为学生建好了逐步学习的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步步拾宝。老师细化教学,把难度系数几乎降为0,教会学生条理清晰的分析课文提取信息。没有难度的课堂,才能使学生产生了好学的自信。
第二个环节讲文章如何用抒情的语言来抒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在这作者又引用了《辞海》中对大雁这一动物的介绍,然后通过这一段介绍与课文的语言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发现课文语言的生动性、抒情性和优美性,从而让学生在赏析中慢慢体会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情怀。
这节课我的感受比较多:
1.老师一直是手拿书本关注文本,自然而然主场随意,师生在文本对话中,同执一本书、同赏一篇文。
2.引用《辞海》注解课文,让中西文化在课堂中碰撞中产生共鸣,让学生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3.课堂的PPT 看似无板块的随意自然,实则一线贯穿前后连贯,步步相扣。
4.《辞海》与文本的对比阅读,注重阅读的文化影响,潜移默化的是语文素养。
5.教师参与学生讨论,把方法指导融入到讨论中间,板书不展示,让人更有期待感。
6.问题:什么是诗一般的语言?在这一点上老师没有明白。建议老师用一段说明和诗的语言进行对比,从中感受诗的语言的简洁、诗意、美好和情感充沛。学生在课堂上对诗一般的语言理解也不到位。课堂呢出现了理解的难度,以至于是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对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情怀,概念比较模糊。从而导致思维的难度和表达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反应,及时对课程内容作出调整,进行解释搭桥,让学生顺利的渡过难关。
这次活动的促成,离不开洛阳市教研室康爱春老师努力付出,离不开高新区教研室张俊娜老师的鼎力协助,洛阳语文人的年度盛宴,我们受益匪浅!感谢为此付出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