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BBC纪录片《雨果带你看世界》(What Is The Big Idea),豆瓣评分高达9.3分,BBC的经典之作。
共52集,每集短短5分钟,适合3-10岁的孩子看。
说起这部动画片,它号称是为孩子量身打造的“哲学动画节目”。哲学?孩子?八竿子打不着啊!感觉有点故意搞噱头。
但看过之后,你会发现,实在太惊喜了!
其实随着孩子慢慢成长,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越来越复杂,会问出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也会对各种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产生疑问。
这个小男孩就叫“雨果”
关于这部动画有两个关键词,可以概括为:儿童,哲学。
小孩子学哲学?听上去略显深奥。但仔细想来,我们小的时候不就最喜欢问问题的吗?什么是梦?为什么我会做梦?为什么天是蓝的?……
孩子们纯真的发问,其实正是他对生活最真实的探寻。而至于哲学,它研究宇宙,研究万事万物的演化规律,研究人,也就是对我们以及我们生活的环境的探寻。
那抛开这些深度而沉重的思考,我们就考虑一个问题,如果孩子问“什么是爱”,你怎么回答?这部动画就帮你解决了这个问题。
动画每集5分钟,一共52集,告诉你什么是什么,用最简洁的方式解答一个复杂而抽象的概念。
整个过程围绕一个叫做雨果的小男孩展开,这也正是为什么动画要叫作“雨果带你看世界”。动画将抽象的概念与简单又充满童趣的画面相结合,每一集的故事都是以雨果的一个抽象问题开始,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探索小小的哲学世界。
整个52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类型的问题:关于世界的基本概念
比如《什么是大》,《什么是朋友》,《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宠物》,《什么是感官》等等。
以《什么是大》为例,片中列举了大象、雕塑、蚂蚁等形象,并通过对比,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大”这一概念。这是看得见的大。
还有看不见的大,比如胃口很大。
再比如,你生很大的气。
最后让小朋友自己思考:大象看起来总是那么大吗?如果有两头大象站在一起呢?
第二种类型的问题:自我的情绪认知
比如《什么是妒忌》,《什么是生气》,《什么是恐惧》等等。
以《什么是生气》为例,这一集以几个惹人生气的场景开始,比如毛怪玩棋输了,雨果的冰激凌被猴子抢走了,让小朋友体会是不是和自己生气时的情境如出一辙。
赛车比赛中,猴子因为输掉了比赛而生气,认为那是男孩的错,但真的是这样吗?生气是不是因为别人的行为却惩罚了自己?
还需要明白,如果有人做了坏事,生气是应该的,但是不要伤害任何人。
第三种类型的问题:对各种社交互动关系的理解
比如《什么是分享》,《什么是其他人》,《什么是服从》,《什么是友善》,《什么是争斗》等等。
以《什么是分享》为例,分享的可以是看得见的东西,比如食物,玩具。
也可以是看不见的,比如宝贵的时间和更加宝贵的想法。
有些东西你就是不愿意分享,不分享会有不好的影响吗?
有时候你和别人分享你的东西,但他们从不和你分享,该怎么办呢?
这些都没有唯一的答案,让小朋友自己找到解决方法吧。
第四种类型的问题:关于人生的那些永恒问题
比如《什么是老》,《什么是长大》,《什么是成长》,《什么是变化》等等。
以《什么是老》为例,当我们吹灭更多蜡烛,当许多人比我们更年轻时,我们就老了。
老了会走不动路,但是,老了也意味着懂得更多,可以和别人分享的经历更多。
最后一句话“好问有助于保持我们的思维年轻”,也是对整部动画片最好的总结。
没错,是否变老取决于我们自己。
每一集时长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是信息量是巨大的,小编自己刷的时候都感觉大脑要一直不停运转,因为这些问题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你会一直想要思考思考再思考,然后获得启发也获得内心的豁达。
每一集的结尾,雨果都会抛出一个问题。在循循诱导孩子们思考之后,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寻。
要知道,既定的答案从来都不是解决孩子们困惑的最佳途径。
雨果在设置好的情境里,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猜想,让他们跳出所谓正确答案的条条框框,从而获取解决疑问的主动权。
这才是了不起的想法啊。这不也是我们现有的教育中最缺乏的思辨性思维。
这部《雨果带你看世界》画面非常简洁,看着很舒服。三维动画人物虽然没有那么多精细的细节,但基于眉毛和嘴巴的处理,我们还是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雨果的情感变化,你会不自觉地和他一起开心、难过。
对于一些小道具的展现,我们又不得不佩服BBC的精细。
看这个画面里的自行车、滑板、小号等,惟妙惟肖,就好像我们日常用的。
而整体色彩鲜明,是孩子们喜爱的彩色。还会有一些撞色的搭配,但亮度又不会太高。说是哲学启蒙,这部动画对孩子们而言,还是美学熏陶。
而且每集5分钟,彼此之间关联不大,这对于观看者来说不会有太多心理负担,也不用担心孩子盯屏幕盯久了对眼睛不好。
这样一部好动画,大月亮特别推荐给你。正在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都适合看,作为学校课外延伸的内容也是非常棒的。
获取密码:B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