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一种暴力,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刻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在日常生活中,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基于暴力沟通的基础上,这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神奇而和平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这本书的框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异化沟通的方式、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以及如何用非暴力沟通倾听他人。
1
首先,作者用较少的篇幅介绍了四种异化沟通的方式
1)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别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是邪恶的。比如,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老板布置的任务我不想做,那他就是太苛责了;有人开车横冲到我面前,那他就是混蛋。
我们总是留恋于事情的表面,当不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时,就以此来评判并定义一个人,并习惯将人分为好人和坏人,并认为坏人应该受到惩罚。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的电视剧,里面都是宣扬勇敢与正义,而坏人总是没有好的结局。仿佛这样的收尾方式才畅酣淋漓。
但是,有没有想过,老板给你布置任务是不想让你无所事事、蹉跎度日?那个开车横冲直撞也许他在送一个病人?所以,看一件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的恶劣就去言语重伤,殊不知虽然过了嘴瘾,但也伤害了别人。
2)进行比较
作家丹格林伯格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写道: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与他人做比较。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今社会,各种纪念日可以说是一种秀恩爱、炫富的节日,无数的人会在纪念日那天各种秀自己的礼物、红包等等。对于没有收到的礼物的人来说?心情自然很低落,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开始觉得自己的不幸。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伤痛。
3)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因为逃避责任,让沟通变得困难起来。比如,你问你一个员工,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会说我不得不做。这种试图回避责任的态度,也是一种异化的沟通方式。好的相处方式是让沟通的双方都很舒服。
4)强人所难
强迫别人去做自己的不喜欢的事情,也许他去做了,但却不是出于内心的真正喜欢而去做。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长期以来,我们强调人性本恶以及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这导致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虑,以至于不愿意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
2
1)区分观察和评论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即在特定的时间和情景中进行观察,并清楚的描述观察结果,而不是直接就评论这件事的好或坏。
讲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比如昨天哥哥心情不好,妹妹和爸爸妈妈告状说: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这就是一句评论而非观察。我们可以这么说:哥哥告诉我,他生气。这就是一句观察的结果,而非评论。
2)体会和表达感受
感受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表达内心的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受,还可以改善工作。比如,看到孩子摔跤了,哇哇大哭,如果我们直接和孩子说:你怎么那么不小心?自己摔倒了怪谁?那么孩子一定会哭的更凶,因为摔跤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件残忍的事情,此刻他最期望得到的是安慰而不是来自父母的责怪。
我们可以这么说:宝贝刚刚你摔了一跤(观察),妈妈也很难过(感受)。这会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妈妈也是关心他的,有了这种爱的鼓舞,他下次走路就会变得很小心。
当然,要想清楚的表达感受需要丰富的词语。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情况。为了更好的沟通感情,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比如兴奋、喜悦、开心、舒适、放松、温暖、害怕、担心、失望、苦恼、尴尬、惭愧、遗憾。
3)需要
需要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
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并对其作出批评。比如孩子把外套放在沙发上而不是衣橱中,我们可能会说他是懒虫。其实我们内心的真正需要是孩子要懂整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其他人就比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比如,在你们的结婚纪念日,丈夫回到家没有给你准备任何的礼物甚至他都忘记了这个节日,你可以把自己的需要直接说出来:这个结婚纪念日,我想出去吃大餐。而不是去指责他:你每天就知道工作,完全不关心我、不爱我,你连今天是什么日子都忘记了。
4)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个要素就是请求。
在表达了观察、感受、需要之后,我们要请求他人的帮助。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更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呢?
这要求我们要提出具体的请求,即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需要他们做什么。
要多把否定的事情说用肯定的语气来表达出来。比如一位女士说,我不希望丈夫每天加班。丈夫听了她的请求后回家早了,但是回来就看电视、玩游戏。这位女士依旧不开心,因为她没说出具体的请求。她可以这样对丈夫说:我希望你早点回家陪我去散步,那么丈夫听到这样的请求后,回来也许就不会宅在家中。在婚姻生活中,我们会感到沮丧或灰心,很大程度是因为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当你说需要别人的关心时,实际的想法是即使还没哟察觉到自己的需要,其他人就能考虑到你的需要,而且你总希望这样被照顾。但是,不把自己抽象化的想法说出来,别人怎么会了解你内心真实的请求呢?
3
这也是这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如何用非暴力沟通倾听他人和关爱自己。
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但是,书中讲到倾听我们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的体会对方。“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我们常常认为,在亲友感动痛苦时,我们应该想尽办法使他们好受一些。然而,急于采取行动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他们的状况。
那么如何倾听呢?
首先,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多用你不高兴,是因为你需要……的语句。
然后,要给别人反馈。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最后,我们还要保持关注。
怎么判断对方的感受是否已经充分表达呢?首先,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会变得轻松。另一个更为显著的标志是他停止了谈话。
如何关爱自己?
实际上,关爱自己、自我沟通是了解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那么如何自我沟通呢?
首先,先客观的观察描述事实,看看情况是不是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然后问问自己,真正需要做的到底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看看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并通过感受来发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求。
总结
总而言之,沟通很重要,它是我们每个人都需具备的技能。很多人认为,让别人了解了你说的话,就相当于完成了沟通,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一场好的沟通,让别人听明白你说的话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借此沟通跟对方建立有好的关系,或者传达了一致目的,这才是有效的沟通。
在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不要先急于批判对方做的对与错而是观察对方的行为、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请求,这才是最完善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