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贺岁档前的这几个星期,电影市场仿佛冷静下来,作为“冷静期”的第一部电影,《至暗时刻》给12月开了个好头,作为一部讲述丘吉尔上任到做出“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样的决定的传记类电影,时间范围比其他传记类电影小的多。也正因为在狭窄的时间线里叙事,才更衬托出了这部电影周密紧张的节奏铺陈。
同样提到了二战时期的敦刻尔克,不少人会联想到九月上映的《敦刻尔克》,不过不同于诺兰专注的事件本身,《至暗时刻》更多关注的还是做出如此伟大决定的丘吉尔和决定前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背景。
影片里作为顺叙标志的时间牌,也是在意味着每动一次,末日就可能近一些。
丘吉尔上任前的会议厅,是灯光昏暗,只能看清人头的那种,暗示着那时的英国,内部政府动荡不堪,外有纳粹势力步步紧逼,可以说丘吉尔即将接手的,完全是个烂摊子。内阁不乏求和的声音出现,为了和平去跟纳粹谈判,图个太平。
而丘吉尔却把绝不谈判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三十多万人被救回祖国的怀抱的时候,预示着下一次是休整后的绝地反击。
当然,作为一部传记电影,灵魂自然要放在人物上,说实话,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观影全程都不知道胖胖的丘吉尔的扮演者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瘦瘦的那个警察---加里奥德曼。
为这部戏大量增肥还原人物,只是为了更顺利地显示自己的演技,整部影片包含了丘吉尔的太多细节,抽烟、喝酒、说话、演讲、烦恼、搞笑……加里奥德曼有太多空间来丰富这个人物,但又只有一个出路,就是把一切特点都以最后的“Never give up”作为终点。
所以无论电影要怎么美化这个人物,都要从丘吉尔的坚毅出发,或憨态可掬的笑容,或镇定自若的神态,或忧愁烦躁的动作,或血脉喷张的演讲……
那种深夜孤零零坐在电话旁坚守住“不妥协”的决策力,那种能在预示着重大危机的“红色广播站”里还能说得人热血澎湃的感染力,也正是丘吉尔的鲜明外显之所在。
是那种可以在正反交织的会议上力排众议的气势,是那种通过唇齿碰撞出燃起民众火花的谋略,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胆识。
看似憨厚亲近的丘吉尔,实则自有铁腕,他深知和平谈判将会带来什么,是为了换一时生存而放弃未来安居乐业的生活,是为了换一丝烛光而放弃的整片光明。
对于公民而言,后者远比前者重要,所以深深具备昆体良演说气质的雄辩家丘吉尔,在演讲中鼓舞人心的方式,就是道出其心中所想,没有艰苦奋斗胜利,就没有幸福美好的生存!
再说丘吉尔的特征,他大概是对handsome最好的注解,那种慢慢抽动雪茄,眉眼一起促成微笑的亲和,结合着那种狭路相逢,勇者无畏的卓越胆识,算得上是男性魅力的完美提现。
又有无法回答的问题抛出来,是那个时代成就了丘吉尔?还是丘吉尔成就了那个时代?
不管怎么说,历史人物总能让我们回顾和反思,回顾当年起因类似的抗美援朝……着眼当下正处于低迷的勇敢、自信、信仰、思考的时代元素,我们应该拾起这些精神财富,最起码它们引领过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从黑暗走向黎明的时代。
最后我觉得,以丘吉尔那几句让人心潮澎湃的演说结尾是最合适不过了,那种力量,能把因战争终日疲倦的人鼓舞得信心满满,充满斗志,充满希望!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 ,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