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超市中,最关心的还是钱大妈。
钱大妈,听名字就很接地气,感觉每次去到它那里,就是和大妈在一起,大妈最懂人心。再说它的门头,一点也不花哨。
记得刚入驻,我也像很多人一样怀疑和观望。“不卖隔夜肉”,真的每天都卖完了吗?九点打五折,十一点半免费送,真的会言出必行吗?于是,清晨路过那里,总会观察他们进了多少货。只见小小的门店里堆满了菜,店员们一直在那里忙忙碌碌,晚上也会看它货架上是否清空。经过多日观察,每天到晚上9:30就所剩无几了。
每次下班路过那里,都遇上钱大妈打八折,有时跑步晚上九点,还能遇上打五折。有一天8:30路过那里,那可叫门庭若市。我的担心又来了,人们会在打折的时候才来买菜吗?
钱大妈,靠一条与众不同的标语,靠一张与众不同的打折牌,能存活下去吗?
1、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店,雇了好个人,人力成本必然会增加。
2、员工每天六点上班,晚上十点下班(具体时间待观察确定),你的员工不疲劳吗?如果轮班,那你到底顾了多少人?
3、为什么平时人少,晚上八点之后人气更旺?人们有食物的心里价位,贴上标签并不代表食物的真实价值。
4、“不卖隔夜肉”、“让每一餐都新鲜” 这可是会引起公愤的,“别人家卖的是隔夜肉吗?” “别人家的菜不新鲜吗?”
5、靠什么取胜?培养人们的购物习惯,培养人们的忠诚度,始终是一大难点。尽管我多次劝说,父亲就一直不愿光顾钱大妈,还找了很多别人也不认可它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说句良心话,我下班时去买过一次,一把茴香1.28(折后),一包豆芽1.18(折后),还是物超所值的,还很新鲜,不过不打折时卖的价格于我有些高了。
6、竞争对手太多,走几十步就有一个超市,扳着手指头已经数不过来了。
起早贪黑钱大妈,独树一帜钱大妈,言出必行钱大妈,能存活下去吗?在这之前,苏宁小店是因为不接地气而倒闭,一直觉得苏宁小店价格太高,并且不喜欢一进去就会响铃“欢迎光临”,还有一个原因是种类太少,经常在它那里买了还得去另一个地方买,后来就索性不光顾了。
不过打心里,还是希望钱大妈能存活下去,我的一些小幸福是它给的。
有一次从钱大妈买茴香回家路上,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已,很有讽刺意味,原来茴字有四种写法呢?竟钻研那些无用的东西,还以为自己很博学。
快到家,邻居告诉我可以种茴香,决定试试。五天之后,见它们没精打采的,怕是要死掉了,怪心疼的。拨开一根来看,也没有生命的迹象,只是不忍心把它们扔掉,并告诉自己,给成长一些耐心。于是,再一次让它们伸入更深更黑暗的泥土中,并将周围的泥土弄紧一点。这些天,见它们中的一些叶子枯萎了,另一些叶子却挺拨了身躯,每一株都冒出了新叶,又对它们有了新的期待。
今天放假,改到大白天去那里买菜,再一次改变了我对它的成见,原来放在平时不打折的,人也很多。仔细观察发现,它总会不定期推出一些物美价廉的食物,应季的蔬果,也能在它那里找见。也许我该这样定位它:想种茴香,去找钱大妈;想吃新鲜的带根的能养活黄豆芽,去找钱大妈;想吃价格亲民的细长的红薯,去找钱大妈;想吃椿芽炒鹅蛋,去找钱大妈……也许,它还能给我更多惊喜的。
它的入驻引来了更多竞争者,半个月前,先入住了一个卖菜的小店,也学东施效颦,挂起了打折的牌子,每天路过那里,就听营业员在门口不停喊叫:七折了七折了,七折了七折了……因为好奇,我还是进到了店里,那里感觉是地菜市场的东西搬到了精品店里,一点儿也没有买的欲望。
钱大妈,“不卖隔夜肉”;钱大妈,“让每一餐都新鲜”。希望它一直将这种理念贯彻下去,并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花默黎
20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