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与强迫思维:要么全有,要么全无(如果我不能做到所有,那我就一点不做)

01 引子

我在深圳,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我的一位网络咨询者M,长期失眠,并患有二十多年的头疼病,风一吹头就疼。

有一次聊到这个头疼是如何引起的,她说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下地干活(北方农村),被冷风吹了一个上午都没有回家拿衣服。

这件事本来没有引起我的额外注意,但是她临末补了一句话:

“其实隔壁地里的大婶一直要借她的衣服给我穿的,我就是没要。”

作为一个对任何形式的“不”都非常敏感的咨询师,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没要”,和拖延、排斥一样,都是心理阻抗的不同表现形式,如果我们多加留意,里面很可能隐藏着各种引导你“破案”的蛛丝马迹。

“为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

经过深入的自我观察,她貌似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话,正是这句话,引导了我们下一次咨询的方向:

“到家还得还给人家”。

“到家还得还”,意思就是,这不是我的,我不能一直拥有,既然如此,那我就干脆不要借:要么这衣服是我的,我可以一直持有,状态不变;要么我干脆不要,这样也是状态不变:一直不是我的。

貌似不经意的话,却折射出一个深层的强迫思维问题——要么全有,要么全无。

这是强迫思维中一种要求“完全、彻底”的心理诉求:“如果不能全部这样(全有),那我就全部那样(不要)”。


02 强迫思维的外延和变异

强迫源自内心无力!

人越无力掌控一件事,就会越紧张,越紧张就越想控制,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越想控制,越怕控制不住,就越紧张......

想象一下热恋中的情侣由于太紧张对方而产生的控制欲。

强迫思维人人都有,只是在不同程度的压力下,因每个人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不同而表现出的强迫程度不同而已。

比如,有的人面对100万的业绩压力,会紧张得吃不香睡不着,非常紧绷、想抓控一切。而对有些人,1个亿,只是个小目标。

压力是相对的

由于无力,所以就希望一切事物从简、不要变化,因为越简单越固定不变的事物就越好控制、管理。

这个结论也符合人的本性——希望待在舒适区,最好不要有任何变动。

为了做到一切从简,人们发展出的基于想控制的、希望极端简洁的思维,就是强迫思维

有强迫思维的人,一定忍受不了复杂和弹性,因为复杂意味着麻烦不好管理,弹性意味着不确定性和变化,这些变化非常耗费人的心力。

心力是我经常会提到的词,意思就是内心力量的大小,你也可以理解成心的容量,就是说,当一个人心里的力气、容量太小时,是不足以承受额外的不确定性的。

但是生活总有不确定性啊,怎么办呢?我想控制这些不确定性——强迫思维,就是内心想控制一切、固着一切不要变动的思维倾向。

囤积也是强迫思维的一种:把有可能还有用的东西都囤着,以免“到时候”要用时没有,避免不确定性。比如,囤积好多微课却不及时听,买好多衣服没穿过,冰箱里囤积好多菜吃不完......

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强迫(这句话本身也有一种强迫思维的倾向:能不能把那么多的内容高度概括成一条一句话的万能法则?我心力不足,懒得记那么多)?

强迫思维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无法忍受有的这样,有的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又这样,又那样;边这样,边那样。

而更喜欢:要么全部这样,要么全部那样。

纵观强迫思维的基本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追求极致的简单——如果事物有的这样,有的那样,规格多样不好管,所以,渴求一切事物都统一规格,没有例外;

B)不要变动——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来回变动不好管,所以,渴求一切都固定不要变化;

C)对顺序、秩序的强迫——要按顺序,从第一个、第一节开始,不能从半路、中间开始;

为什么不按顺序、从半路开始也会耗费心力?因为“半路”意味着,前面的是这样,后面的是那样,前面的和后面的不一致,这太“复杂”了。

强迫思维对任何形式的事物都会强迫——不管是实际可见、可触摸的物品的规格,还是头脑里的概念,都得一致。

D)对完整性的强迫——要全部、彻底、绝对、完全,无法忍受只做一半、或只拥有一部分。

为什么事情没做完,剩下一半也是强迫?因为不完整意味着,有的做了,有的没做,还得分类管理,这太“麻烦”了。

事情“整体”全做完了,没有什么事悬着吊着待定或未解决,我心里就干干净净的。

“我可受不了你说话只说一半”,或“要是这事今天不做完,我都没心情吃饭睡觉”。

这四类强迫思维,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归根结底是一样的:强迫思维显示的倾向,就是追求极致的省力和绝对的安全。

继续演变,就会发展成更严重的、挥之不去的强迫念头,比如洁癖(彻底洗干净、完全干净)、反复确认门窗是否锁好、被迫害妄想(不确定我是不是绝对安全,会不会有人跟踪或陷害我)等等,这些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


03 强迫思维的具体表现

下面做详细讲解:

A)追求极致的统一、一致 VS 无法忍受参差不齐(有的这样,有的那样);

所有物品分类、摆放要全部一致:整理狂的逻辑就是,所有物品都要按照物品的大小、长度、宽度、用途分类清楚、摆放整齐。

怎么可以有长有短、大小不一呢?

厨房用具怎么可以和尺子放在一起呢?

微信或短信的未读消息提示,不点掉不舒服。


品类、颜色、高低一致

规格一致的放在一起,不要有不同和例外,因为例外意味着需要耗费额外的心力去处理。

一个有整理癖的人,脑子里像是有一个储物分类地图,你想要什么物品,他能直接告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

整理狂整理过的东西,更希望它们保持整齐的状态,讨厌被使用,因为使用会打乱整洁。

一个人内在有什么样的思维,外在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就像一个整理狂,首先是内在先有对井井有条的强迫,然后表现在外的,就是物品摆放得很整齐。

当然了,也有人喜欢整理后的轻微打乱,但有个前提,得是他自己主动做的。

比如,收拾好的东西,拿一两个出来“随意地”放在外面,以显示自己对物品的控制力——这取决于当事人心里还有没有富余的心力这么显摆自己:“看,我一点不怕乱,我能控制(或忍受)不整齐”。

这是一种在整体上控制之后的有意凌乱或主动凌乱,象征性地随意摆放——只是象征性而已。

强迫思维趋向于固着不动的静态,而排斥灵活变动的动态,这显示了强迫思维的趋静倾向。

再往深了说,就是趋向于死板不流动,久而久之,自然会越来越收缩自己的行为,缩小自己的活动范围。

会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动作幅度会越来越小。

这个“动作幅度”可以是比喻上的意思,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做任何动作时的越来越收缩。

比如,会变得越来越宅,屏蔽未知和新生事物(“不要跟我提未知,未知就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一个对实际物品摆放有强迫思维的人,对观念、概念一类的非实物,也同样是强迫的——强迫思维不只表现在具体物品上,同样表现在意识形态上(这一点,我会反复强调)。

B)不要变动 VS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悬而未决(有时这样,有时那样);

以一个想锻炼的人(比如我本人)做锻炼计划为例(你可以把锻炼时间换成任何别的事项:几点午休、几点写作、几点睡觉),我想要每天都固定在下午7点开始锻炼,不能今天6点半,明天8点10分。

如果下班时间不太确定,或有可能某天有临时的会议导致开始锻炼的时间“不能完全一样”,考虑到这种不确定性,“我得把锻炼安排在一个最没有可能发生例外情况的时间段”,比如,换成早上的五点半。

夏天可以早上锻炼,可冬天的早晨实在太冷了,想改到下午锻炼。由于四季的变化导致的时间变动会让一个不想有任何变动的人(还是说我啦)讨厌四季的变换。

午休:今天中午可以午休,明天可能会有客户来访需要接待或者有临时会议会安排在我午休计划的时间段内,这可不行,不能有的时候可以,有的时候不可以。

哪怕一个月才有一次客户来访的“例外情况”发生,哪怕两周才开一次例会,只要有一次不能准时下班,导致我的锻炼时间“不能完全一样”(跟A一样),这些不确定性是非常大的困扰。

关于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例子还有:

对睡眠环境要求极高:不能有一点声音,尤其是不确定性的声音:手机开机无法睡着,因为有可能会有电话或消息吵醒我,只能关机或静音(甚至更强迫的,即便静音了人家打我电话我没接,会不会不好?)。

或不确定的温度:睡觉时有风,盖被子会热,不盖又怕早上冷,反复纠结,半夜都没睡着。

以及非常讨厌手机电池报警:不知何时会关机,不确定性让人焦虑。

未读短信、电池报警、信号不稳

A和B的内在关联,往深处理解其实是一样的——不确定性意味着不一致、不统一:有的这样,有的那样;有时这样,有时那样。

“我希望,这事一旦定下,就再也不要发生变化了”。

强迫思维讨厌任何形式的变动,对“永远、绝对”有特殊癖好。

这种不能“总是、永远、一直”的想法,会使一个强迫思维者因不确定性而放弃整个锻炼或午休安排——这就是拖延:要么全部都定在这个时间,如果不能,那我就干脆不做了。

人的大脑意识里的概念和意义,和现实生活的表现往往是一致的。

你有什么样的意识,你表现出来的行为跟那个意识自然是一样的。

一个有强迫思维倾向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紧张、控制。

就是没有弹性、不愿变通。

就是僵硬、死板。

我们的生活状态,是我们的头脑意识映射出来的结果而已。

C)对顺序、秩序的强迫 VS 无法忍受从现在、半路开始;

不按顺序一个一个来,等于乱,乱就需要耗费额外的心力。

看书:不能从半路、中间开始。不能忍受从目录中选一个感兴趣的章节开始看,必须从第一章的第一节的第一个字开始。

一本书的前三章你非常没兴趣,一个月内你咬牙切齿把第一章看了五遍都看不下去。你反复攻克,每次都是没看几页就又扔到一边,始终没有熬到你感兴趣的第四章。

微课已经开始半个小时了,我没有从头开始听,算了,今天不听了。

我今年都四十岁了,才从半路开始学英语?我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的。

早干嘛去了?我要是早开始就好了,不然现在早成了(没法从现在、当下开始,因为现在是半路、中间)。

结果,学习英语,或一本计划要看的书,就因为你的强迫思维而被拖延了。

或者,因为没有从第一分钟开始听,你把很多微课都放弃了。

D)对完整性的强迫 VS 无法忍受缺憾、不完全;

C类说的无法忍受微课开始半小时后才听,除了对秩序的强迫,也有这类对完整性的强迫的影子。无法忍受只听了一半,有一半没听,不完整,我受不了。

锻炼:如果因为天气原因或某天的临时加班导致锻炼中断了一天,感觉锻炼这件事不完整了。

下象棋:刚开局,车和马那么重要的棋子都丢了,不完整了,算了,没心思继续下了。

我写拖延和强迫的文章,恨不得列举生活中所有方面的所有例子,涵盖所有的类型,如果不能全部顾及,我就不想开始。

说话:必须把想说的、知道的全部说出来,没法收放自如(弹性,需要心力)地说该说的,忍住不该说的。或,可以脑补美剧《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敲门的画面,“Penny,Penny,Penny”,必须敲三下、叫人名字三次,如果Penny在第二声敲门时开门,Sheldon也必须再敲一下,补叫一声"Penny"这事才算完。

破罐破摔:有了失误,已经破坏了我的好形象的完整性,我不再是好父母(或好员工、好学生)了,既然这样,破罐破摔吧。

无法在已经不完整,或已经丧失部分条件的情况下坚持。

必须要一大块整块的时间才能做事,无法忍受零零碎碎的小块时间的拼凑。

做事要一次做完,没法忍受今天做一部分,明天和后天才能做完(整)。

如果没法一次做完,我就一直拖着不做,到时候再说,这个“到时候”,说的就是整块时间,等我“准备好了”可以一次做完的时候。

拖得太久的事一旦开始做,又必然是往死里做,恨不得一天一夜不吃不喝不睡觉,这样的干法,又加剧了一个拖延者灾难性的沉重感——任务太重了,太累了,想想都怕。

恶性循环,下次更不愿动了。

这类拖延的根源是一种急,想要一口吃成胖子。

这类因为着急要一下子(一整块)全部做到,又因为没法做到而一直拖着的,就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型拖延,这在一个人的拖延行为分类里占很大比例。

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本来是对自己的高要求(要完整、全部做到),反而变成了自我发展的阻碍!


04  “要么全有,要么全无”思维导致的拖延

无法同时Hold住两个对立的、矛盾的观点,只能要一个,这不就是极致的简单吗?——我只能要么全部这样,要么全部那样,不能有的这样,有的那样。

这种思维倾向最直接、最形象的表现就是,过于简单地切割事物,一分为二,非黑即白,不会辩证、多维地理解事物,因为他们没有心力去思考。

为什么这些话在这个情境里可以说,换个场合又不能说,“哎呀太麻烦了,我就是一个简(说)单(话)直(不)来(用)直(脑)去(子)的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

这样的人给你的感觉,说好听点是不会变通,不分场合,说难听点就是:认死理,一根筋,极端化。

断章取义,就是一种简单生硬地切割别人的意思的思维方式。

关于全有全无思维,有几个比较典型的类型如下:

4.1)All or Nothing. 要么全有,要么全无。如果我不能做到所有,那我就一点不做——拖延;

4.2)No. 1 or Nothing. 要么第一,要么全无;

100分是默认应该的,99.5是不好的。

耻为天下第二名手,没人会记住第二名。

无法忍受一般、还行,必须是第一:要么顶尖(注意这些字眼:最、第一、唯一),要么啥都不是。

《拖延心理学》这本神书上有个说法:它不是黄金,就是垃圾。

如果不能做到第一,我就干脆不做——拖延。

4.3)Perfect or Nothing. 要么完美,要么全无。

我不把英语音标练到完美我就不开始练句子。我不把口语发音练到比老外还好听(达到完美的标准),我就不开口说英语——拖延。

4.4)Ever or Never. 要么永远,要么永远不。

如果你不能保证绝对、永远爱我,我才不要跟你谈恋爱(你得保证:太平洋的海水都干枯了,石头都腐烂了,你都不许变,否则,我才不要开始)——拖延。

说回开篇的这位咨询者M,后来又说到跟丈夫的沟通总是争吵,有时候丈夫本来好声好气地跟她说话,她也会不自觉地进入吵架模式。

这时,她又对我说了一句经典:“既然他的性格就是这样,今天对我的态度好一次两次有什么用?”

“要么你一直对我好(永远),要么这一次两次的好,我不要也罢(全无)”。

这跟借邻居大妈的衣服还得还给人家,不是一模一样的逻辑吗?


05 形成原因及自我救赎

强迫思维是一种由于对变化适应不良演变而来的极端简化的思维倾向,这符合潜意识的适应机制——控制不住,那就简化它。

本来,你以为简化就能控制,结果不成想,强迫思维没有使你更有控制力,你的“试图控制”反而使事情变得失控了。

强迫源自内心无力,而每个人都会有无力感。

这就像恐惧,世界上没有人敢说自己没有恐惧。

把一个亿当成小目标的王健林,工作中的无力感可能更大(他自己的说法是,如履薄冰),因为他面对的困难的层级一定是我们这些所谓普通人的几何级倍。

无力感没有绝对值,只有相对值。

我们的目标,决不是彻底消灭恐惧,而是学会如何与恐惧和谐共处。

如果人类的基因里没有恐惧,我们的老祖宗们(那些猴子)个个想找狮子、老虎比划比划,那今天就没我们什么事了。

我的意思是,不要把强迫思维当成洪水猛兽。更不应该把拖延和强迫思维当成你的敌人,因为你一次次因拖延而对自己一再地痛恨、失望,只会离真正认识自己渐行渐远。

我从不主张用打鸡血、发狠誓、骂亲娘的方式激励自己,因为用这种方式激发出来的三分钟热度式的改变,除了加深你下一次的挫败感和更加对自己失望之外,并没有任何正面的作用。

你看那些发狠誓要减肥、戒烟的,往往没几个能坚持几天的。反而那些貌似轻描淡写的,往往是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知道自己这一回是来真的了。

是真的,就不需要恶狠狠。

那个“内心的触动”,就是深深地感悟到了些什么。

真正的决心,一定是来自深深的理解,而绝不是发狠誓。

你越发狠,说明你内心深处的阻力越大,你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打算,才需要用外在的气势给自己暗示——骗骗自己,或骗骗别人。

我也不鼓励看太多的技巧书,比如时间管理,比如战胜拖延的多少种方法,要是看这些有用,你早就不拖延了。

我称《拖延心理学》是神书,指的是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前三章的内容把拖延者的完美主义式的思维分析得非常透彻、深刻,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然而后面的章节还是给了很多的技巧和方法,而没有真正把强迫思维、完美主义这些心理上的内容做更深入的探讨。我作为一个资深的拖延者,并没有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做出任何改变——我要是能改早就改了。

因为我们缺乏的从来不是技巧和方法,而是对自己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就是这本神书


既然我们说的是拖延“心理学”,那么心理两个字才是我们治愈拖延最核心的部分。

我们要做的,是认识自己,是对自己所逃避、抗拒的事情的深入了解。

你为什么会如此无力?

为什么非常抗拒做这类事情而喜欢那类事情?

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活生生把你逼成了拖延狂?

什么样的经历把你变得如此强迫?

你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匮乏的家庭?不管是物质层面上的匮乏,还是在精神层面上缺少爱和关怀,都会使得你渴求占据更多资源:不管是恋爱关系中的控制狂,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囤积狂,都源自内心的匮乏感和因匮乏导致的不安全感。

你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喜欢过度表扬的家庭?“你好棒,你真厉害”的夸赞不绝于耳。或者相反,你做什么都被否定、打击、翻白眼,好像你做什么都是错的。

“我必须保持凡事都出类拔萃(完美形象)才能不让家人的期待落空,我怕家人的表情从满怀期望的笑脸变成失望的面无表情”,或者“我做什么事都要很优秀,爸才有好脸色(表现不出彩会被人嫌)”。于是,你过早地学会了察言观色,从小就太过懂事。

表现平平对你来说如同站在坑洼之地,你无法忍受自己是个“泛泛之辈”,只能用高标准维持自己假、大、虚、空的好形象,或把本就不多的心力全耗在了察言观色上(我要多优秀,爸才会对我笑一下?),这就慢慢演变成了后来的完美主义——我必须凡事表现出色,不到完美不敢出手。

“我好累!”是你发自心底的叹息!

又或者,你生活在一个求全责备的环境里,从小就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生怕犯一丁点微不足道的错就会招来破口大骂。所以你学会了对自己和他人要求极端挑剔、苛刻,不许犯任何错误。这是完美主义心理中求全责备的来源。

你也可能生活在一个奉行丛林法则的环境里,没人同情弱者。无能只会被无情嘲笑,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民族的集体潜意识)。你极端害怕对别人有任何的依赖,指望别人帮助等于求同情,等于无能。

这就演变成了凡事只能靠自己,没有人可以给你绝对保障。你有一种发自肺腑的不安全感,所以想要确保永远、绝对、彻底的安全、可靠才行,完全彻底地靠自己才是唯一保障,别人和外界都是不确定的(你可能难以信任他人)。

你还可能生活在一个对生活感到无比沉重的家庭氛围里,父母的表情、语言从方方面面都在向你表明,生活如此沉重,他们如此无奈,以至于你受到委屈,或面对困难时,后背从来没有过支撑。

这种无力感、沉重感,我们称之为灾难性思考:随便遇到一点小事,在你看来仿佛都是巨大的灾难——你的内在小孩瞬间陷入彻底的瘫痪。

前面说过,强迫源自内心无力,无力使人紧张并害怕失控,怕失控就想控制,控制就变成了强迫,如此循环往复。

那如果我不控制,任无力感吞噬呢?这就变成了退缩——面对事情愁眉苦脸、一筹莫展、万般作难,永远往后拖。

强迫性地控制和任由无力感吞噬,都会使你瘫痪。

怎么办?

我在关于自卑的文章里说过,《自卑者千万不能再励志了,应该“励差”》

这里我要重申!

拖延者不要再对自己发狠了,应该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和接纳!

这是同样的道理。

你缺的从来不是大志向和对自己不够狠,恰恰相反,你缺的,是对自己不够爱和关怀,而这一点,从来没有人教过你。


06 我的思考

拖延不是意志薄弱和时间管理的问题(当然跟意志和时间管理技巧有关,但决不能通过对自己发狠的方式逼自己,这只会适得其反),而是涉及原生家庭、自尊感、价值感等多个维度的深层心理问题。

你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如果脑子里浮现出自己的拖延情形,或任何与之相关联的事件、感受、情绪,不要迟疑,赶紧记下来。这些浮现的恐惧,往往就是需要你拥抱的隐痛。

当你看到自己内心深处原来隐藏着种种不敢触碰的痛和怕,当你开始对自己产生些微的怜悯而不是憎恨,你才有可能慢慢发生变化。

觉察到自己脑子里正在运作的各种思维、念头、内心戏,是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开始。

我们无法看到自己行为的全貌,陷在强迫思维的泥潭里无法自拔,是因为我们没有第三只眼,无法自行观察到自己。

就像你无法看到自己的耳朵,只能看到别人的。

强迫思维是一种钻尖式思维,越往里钻就越尖越细,越走越远。

而自我观察是一种退出式的思维,随着对自己的行为模式的一次又一次的观察,你会一步一步从牛角尖一样的狭隘思维模式中往外退出。

终于有一天,你看到了自己行为的全貌。

你会有一种站在外围观看的感觉。

经过长时间的自我观察,你会发现自己的拖延类型和在某种情境下必然出现的念头,你开始能总结出自己行为上的一些规律性模式,找到自己反感、抗拒某些事情的根源。

继续关心自己、爱护自己,你内心开始慢慢生出一些不一样的温暖和力量。

或许,忽然有一天,你很想直接跳到第四章开始看那本被你拖了好久的书了。

又或者,有一次,你无意间发现自己居然轻松做完了以前要硬着头皮、咬牙切齿逼自己才能做的事了。

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为了追求彻底完整和完全一致而耗费的力气,远远超过了事情本身需要耗费的心力。

有衣服借给我,我先穿着。老公今天对我好一次算一次,好两次算一双。当我开始回应对方一次、两次的好,对方可能会对我好第三次、第四次。而如果我要先得到“永远都对我好”的承诺才开始回应,幸福可能永远在明天。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

如果本文对你的强迫思维,哪怕只是一点点细微的撬动,我也会感到欣慰,因为我已经相对克服了完美主义,不再等到“能带给读者极大的震撼”时才发表它,不再等到“我要列举出所有的拖延类型”才开始动笔(即便有如此的觉知,我这篇文章前前后后还是写了一个多月)。

向着完美无限趋近的过程,而不是完美本身,让我们变得更好。

前者使人进步——我是不完美的,所以我要努力。

后者使人却步——我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不开始

也许,认识到“每一次不完美的尝试,都是向完美的一步靠近,而不是要等到完美才开始”,是本文能带给你的一点点思考。

如果以上描述的种种拖延和强迫类型,你一种都没有,那么,请用力为自己鼓掌!

如果有,请用力打赏!

嘻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482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7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6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73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89评论 5 37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4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51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88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7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48评论 2 32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64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12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6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6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1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0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拖延心理学-Jane B.Burka&Lenora M.Yuen 序言 “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
    际弋阅读 5,929评论 0 27
  • 本周我们开始学习掌握自己的生活。不过,也会有崩盘的时候。崩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感同身受的拖延症...
    Jean_zz阅读 5,700评论 2 36
  • №.1 本书导语 也许你认为,拖延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小毛病,人们不过是偶尔想要偷个懒而已。但事实上,拖延大部分时候只...
    夜阑明月阅读 2,656评论 0 9
  • 本书导读 原书共246页,总计25.7万字,拆解版大约2.5万字,你仅需要1小时20分钟就可读完这本书。 你上班经...
    惜她阅读 3,038评论 0 9
  • 仓央嘉措,远离凡尘的修者,你的空灵隐藏在漫天映照的霞光中,将世上的一切弥漫。你说过,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
    小九郭阅读 598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