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我们常常认为是对方的行为导致了我们或好或坏的感受。因为我们总是关注对方的行为,不习惯表达自己的感受,总觉得那样做是在示弱,所以我们习惯于指责对方的行为是错误的,常常会说,“因为你……,我才这么难受”。我们希望赢了对方,让他知道自己是错的,那么他出于内疚就会补偿或者满足我们。而此刻,对方只会感觉到你的指责,他的反应通常是解释、辩解甚至反驳,而不是反省和道歉。于是,一场争吵无可避免。
非暴力沟通认为,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每次看到父母娇惯孩子的时候,我总是觉得生气和失望。比如看到奶奶给已经快五岁的孩子喂饭吃,我总是说:
“妈,你什么时候才能不喂她吃饭,她都快五岁了。”
“妈,你不是总说累,这些她自己会做的事,你就不要替她做啊!”
“妈,你这样什么事情都替她做,你以为是为她好吗?”
妈妈每次听到这些话,她肯定是不高兴的。可是我明知她不高兴,还是忍不住要说,最后发现,除了让妈不高兴以外,根本对这事毫无帮助。我改变不了她。
现在,我试着去体会我的感受和需要。我感到担心、着急和害怕,如果孩子凡事都有人可以依赖,那么她长大后会不会不自立,会不会没有勇气自己面对生活。如果她长大后不能自己照顾自己,那买单的是我的整个后半生。
现在,我试着体会妈妈的感受和需要。在我那样说的时候,她一定觉得难过和生气,因为照顾孩子是件很辛苦的事,尤其她是一个心细如发的人,她其实身心都很疲惫,她的付出希望得到认可而不是指责。面对孩子,她总是担心,即使是我们三十多岁的人,她也总是担心,更何况孩子。她担心不喂孩子吃饭,孩子就吃得少长不高,她担心不帮孩子穿衣服,孩子自己穿得慢会着凉,她担心不帮孩子刷牙洗脸,孩子洗不干净。她不可能不担心,但我想她也需要有片刻的放松。
现在,我不再生妈妈的气,不再认为她不懂什么是真正为孩子好,我也不会再试图去改变她。我想我最应该做的,是想办法确认妈妈的需要,如果猜测准确,我要想办法让妈妈至少每周能有那片刻的放松和宁静。
前几天晚饭时间,妈妈一边喂孩子吃饭一边说累,我说:“妈,虽然我不能切身体会你说的隔代亲,但是我可以理解。我希望你觉得累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不管是洗碗也好、给孩子洗这些事,我们来做。妈,你不要心里只装着两个孩子,也对自己好一点。”妈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那天晚上很开心的跟我聊家常,我想,我成功的跟妈妈建立了联结。
家人之间,重要的是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谁对谁错。每个人生而不同,我们需要包容彼此的差异性,去体会对方行为背后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就更容易换位思考,理解对方。家人之间相互理解和体谅,家里的气氛一定是温馨而舒适的,孩子最最需要的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家庭氛围。
参考书籍:
《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 华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