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条新闻,标题是“因与爱人吵架,女子驾车连撞8车,致使两名路人受伤,称当时不想活了。”打开一看其实是发生在去年的一件事情,之所以再次出现在新闻报道里,是因为该案件近日在法院进行审理。
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该涉事女子称自己当时只是气过头不想活了,现在非常后悔,希望法官能够从轻处理,自己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还有婆婆需要照顾。
面对这样的事实悲剧,我竟无言以对,生气愤怒就可以让自己失去理智,做出如此不可理喻之事吗?当冷静下来的时候,已经造成悲剧且无法挽回。
我们经常会说“冲动是魔鬼”、“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可是我们都是凡人,有几人能做到不生气,又有几人能对他人的指责谩骂笑着接纳。况且愤怒本身就是人的四大基本情绪(喜、怒、哀、惧)之一,想要让它消失或者不产生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我们就应该让愤怒控制我们,在关键时刻失去理智吗?答案当然不是。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愤怒。
什么是愤怒的情绪
百度百科上关于愤怒的解释为:愤怒不仅仅指当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而现在也指对某些社会现象以及他人遭遇甚至与自己无关事项的极度反感。
有心理学研究者解释为:愤怒只是一种次级感受(secondary feeling),与悲伤,羞耻等构成情绪群(cluster)。用通俗的话来讲,愤怒不是核心感受,当我们期望受挫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得到尊重却受到侮辱,我们希望自己被肯定却遭遇贬低,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原始感受是受到伤害(如果归因到他人故意,会加剧愤怒)而产生的悲伤,焦虑。
我比较认同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雅克·希拉尔的观点:愤怒是内心不舒服的反应,是感到不公平和无法接受的挫折引起的。
既然愤怒是一种内心不舒服的反映,那么不表达出来,长期压抑这种情绪,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
压抑愤怒情绪的危害
影响身心健康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中心的教授威廉斯的研究表明:长期的愤怒,会让一个人的心血管在短时间内就快速积累恶性胆固醇,从而导致他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心平气和的健康人高出5倍之多,中风与心脏病的猝死率也会大大提高。而且,长期压抑愤怒情绪的人,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高。
不仅如此,压抑愤怒的人,其罹患癌症、哮喘、关节炎、糖尿病、各种过敏症的可能性,也都比心平气和的人高出不少。长时间处于愤怒情绪的人,其内分泌也会失调,比如人体的唾液,因愤怒而发生改变,人在愤怒时吃平时最喜欢吃的东西也变得味同嚼蜡。所以,不表达愤怒,面对愤怒隐忍不发会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影响人际关系
压抑愤怒除了给愤怒者自身造成伤害外,也会给他人带来不愉快,使人际关系变得不和谐,且容易加深愤怒的程度。比如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可能会因为一些事情而产生分歧,这时候如果双方不及时采取沟通,就会产生误解。他们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内心里已经有了很大的意见。那么在接下来的事情上,就很难达成共识。久而久之,积怨成恨,只会两看相厌。
发生隐性伤害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在愤怒的情绪中,就会变得比较消极,产生报复倾向,当然这种报复不是暴力或者正面的,而是隐性的。比如拖延、躲避、故意违背另一方的意愿等,见过一对夫妻,丈夫让妻子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妻子由于对丈夫心存怨气就故意放到外面而没放到垃圾桶里。还有的学生,因对老师感到不满,就故意不好好听课或者做一些违反老师要求的事情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向另一方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这样的结果只会给双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还有就是如开篇中提到的女司机一样,长期对愤怒情绪压抑,让她无法排解,情绪已经在她的内心积聚到了非常大的负能量,稍微一触发可能就会爆炸,刚好老公和她吵架,这一发不可收拾,让她积聚已久的愤怒瞬间爆发,最终酿成悲剧。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既然不表达愤怒会产生那么多危害,那是不是面对愤怒我们都要表达出来,而且做到以牙还牙的报复呢?当然不是,表达愤怒,不是让你去冲对方发脾气,更不是要去报复对方,而是既要让对方知道他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到不满意,又让对方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你感到舒服,更让这种表达促进你和对方关系的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就表明,如果一个人只针对事实,而不是用敌意攻击的言语或行为来表达愤怒,而且发怒的时间少于三十分钟,他们的心跳与血压在表达过愤怒情绪之后,都呈现出健康的指数,体内的免疫细胞功能也正常,甚至会出现类似于喝了咖啡之后的愉悦感。所以面对愤怒,我们不是压抑不表达,而是应该恰当正确的表达。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
如何恰当地表达愤怒?
表达事实,而不是表达指责
通常我们在生气地时候,第一反应是指责对方,比如小孩不小心将杯子摔到了地上,家长一般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看把杯子摔坏了吧!”当家长这样说的时候,其实给孩子心理造成的是一种伤害。假如家长换种方式说:“我看到杯子掉到了地上,有没有伤到你”,试想小孩听到这样的话语时,内心更多的可能是感动。这种方式比你直接发泄情绪,进行指责效果更好。再比如领导看到一名员工迟到时,可能会说:“你怎么总是迟到!”当员工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理可能会感到不舒服,假如领导这样说:“你本周上班迟到了三次,今天是你第四次迟到,这样的迟到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考勤制度。”当你表述客观事实,而不是愤怒的指责时,更容易使他人接受你所表述的内容。所以面对情绪,需要客观的表述事实而不是指责。
表达愤怒,但不要迁移情绪
处于快速发展的时代,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紧张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去“踢”别人。
“踢猫效应”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里再普及一下: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这是一种空间上的情绪迁移,当然还有时间上的情绪迁移。
比如下面这样的场景:某天小A的女友看中一款包包,但是价格非常高,于是小A就劝说女友不买了,可以用其他的礼物来代替这个包包。表面上女友没再说什么,也看似同意了小A的方案,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女友对小A都是爱理不理的,当小A问她怎么了的时候,她总是不耐烦的说:没什么。但是可以明显感觉到她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情绪在时间上的迁移。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当你觉得得罪了一个人,对方却一再表示没有生气。过了一段时间后,却在另一件事情上发泄出来。情绪的迁移往往伤害的最多的可能是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因为你在其他人那里引起的负面情绪,最终可能都会由于情绪的迁移发泄到了亲人身上。
在上面两个案例中,被领导训斥的父亲和没买包的女友如果能表达出自己的不满,“领导的批评让自己很生气”,”没有买到心爱的包包我不开心“那么得到的可能是安慰或者他人的理解,也可能使不满得情绪得以排解,抑或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为行为道歉,但不要为愤怒道歉
愤怒的情绪需要正确的表达出来,而不是过度的表达,如果由于愤怒而发生过度的表达行为,那么就需要对愤怒的行为进行道歉,切记这里讲的是对愤怒的行为进行道歉,而不是对愤怒的情绪本身道歉,如果你对愤怒的情绪进行道歉,那么你就不应该愤怒,说明一开始你就错了。比如妻子打碎了你心爱的手表,你很生气,便冲妻子发火,妻子就会感到很伤心。这时候你就需要为你愤怒的行为向妻子道歉。你可以向妻子表达:“看到你把我的手表弄坏了,我很生气,但是我不应该发那么大的火。”这里的重点是要表达生气,生气是没有错的,但是发那么大的火伤害到妻子是不对的。而且表达愤怒,也会让对方知道做了什么事情让你感到生气和愤怒,那么在接下来的交往中对方可能会改变让你不舒服的行为方式,这对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本身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愤怒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不能很好的表达和排解,那么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开篇中提到的涉事女司机,假如她不因愤怒而发生极端的行为,那么也不会导致后面的悲剧。所以正确的表达愤怒非常重要而且必要。如果你可以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的愤怒,不仅可以促使对方发生改变,而且有益于你们关系的改善。因此面对愤怒的情绪,不要一味压抑,或者一味爆发,而是要学会正确的表达,如果你没有更好的方法,不妨按照文中的建议进行尝试:学会表达事实而不是指责、表达愤怒但不迁移情绪、为行为道歉但不为愤怒道歉。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或方法,也欢迎留言分享,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