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一个初秋的一天上午,天气还有些炎热。一位老汉赶了很远的一段山路。
邻近中午,老汉口干舌燥。望望眼前的巍峨的大山和崎岖的小路,心中满是不为人知的酸楚。
村庄、人家,往往是路人希望的象征。但真正要在村庄、人家留宿或者填包肚子,也并非易事。
留宿和填包肚子,同进京赶考一样,同样考验着经验与智慧。
一路走来,听三三两两的路人私语:“庄子里李员外家的千金不知得了什么怪病,不吃不喝,面黄饥瘦,眼见妙龄少女奄奄一息。”
老汉知此,心生一计:何不冒充神医,解决吃饭问题。
“医者必有药”,这是谁都懂的道理。否则糊弄不过去不说,也许还难以脱身,扭送官府论理。
老汉坐下休息,脱下双鞋,用手磕一磕鞋里的沙粒,又用手抠一抠鞋里天长日久积下的臭泥。
心生妙计。
他把臭泥揉成一个个紫黑色的“药粒”,胸有成竹,向庄内走去。
以“药丸”为凭,自嘘神医。
庄有病人,奄奄一息,谁人不知,谁人不急。 听有神医,皆大欢喜。 簇拥入屋,高上待承,在所不惜。
路人满意,奉上药丸。
房中闺秀,服药丸,狂吐不止。路人见不妙,急夺门,逃如飞。
少女呕吐,一血球,蛋黄大小。血球出,少女饿,来食欲。划破血球,一果粒。全家喜,派丁追。挽生命,真神医。
妙龄少女,生食黄瓜,刺肠胃。胃血裹瓜,数月余。瓜粒出,大病愈。为谢恩,家丁追。不计酬,神仙失,深山里。
正所谓:“饥渴难耐心生计,无奈用上脚下泥。久病正待催吐物,机缘巧合成神医”。
国庆中秋.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