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愿你们的情意在孤独的沙漠里释放的赤裸裸。
愿你们能在筑梦的路上走得坦然走得自在走得欢快。
愿你们能笑得开怀,哭得坦率。
我喜欢看着时钟发呆,喜欢看它的指针一遍遍走过。
成长,就如同这一圈一圈的痕迹,你不会发现自己被困住,也永远不会走出这个圈。
这十几年来,有两本书对于我而言是很重要的。一本是圣埃克絮佩的《小王子》,另一本,是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他们都让我明白,成长的意义。
这是一个有血有泪还留有余温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阿米尔有一个同父异母而又不为人知的兄弟哈桑,他们是兄弟,是朋友,但也只是表面上。他们的童年中最重要的就是“风筝节”。哈桑天生就有一种直觉,他能感觉到那断了线的风筝会往哪边飞。阿米尔放风筝,哈桑追风筝,配和得合得天衣无缝。他们拿到了第一名,但背后的代价就是哈桑因保护他拿到的风筝而被留下了铭记一生的记忆和耻辱。而阿米尔,则袖手旁观了这场伤害。
……
阿米尔最终成为了一个作家,有了妻子,家庭,定居在和平的美国。似乎所有的事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着。某一天,阿米尔从别人口中得知哈桑已在一场屠杀中死去,而他的儿子索拉博依旧还留在战火纷飞的喀布尔中。阿米尔还是决定要去找索拉博。这个决定是需要勇气的,或许这次就免不了一死。但他还是决定了,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再是小时候的那个需要哈桑保护的弱小卑微的阿米尔了。
故事要结束了。
索拉博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虽然这个家里没有自己的父亲,没有母亲,没有自己亲爱的“莎莎”奶奶。但是这里至少有阿米尔,有自己父亲的兄弟。
又是一年风筝大会。而这次,是阿米尔在为索拉博勇敢地去追逐现实的风筝。
我喜欢这个故事。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我在复述它的时候会讲上一大堆,会跟着它的情节胡思乱想,天方夜谭。
我曾一度以为阿米尔是个软弱的人,冷眼旁观,自私胆小。如果他不去接索拉博回来不受伤的话,我敢说我一定一辈子都看不起他。这本书有这样大的魔力,竟能让我轻易地写出“一辈子”这样的字眼儿。我记得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风筝》。它和这本书一样,没有催人泪下的大起大落,却充满了令人心碎的荡气回肠,留下了怎么诉说也诉说不尽的遗憾,和怎么体会都体会不到的心情曲折,成长。说得矫情一点,作者正在用故事来诉说他小时候的悲伤和感慨,当然,还有成人的内心的变化多端的感情存在。
正如这本小说的标题,《追风筝的人》,这人,只是在追风筝这么简单么?当然不是。对于哈桑来说,他追的是他口中对阿米尔“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承诺,追的是他童年快乐的向往,追的是他对这个家,对这个世界的真心。只苦于无人道,无人知晓。对于阿米尔来讲,他追的是他对于哈桑“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回报,追的是他心底埋藏最深的愧疚,是他无言的道歉,是他对这整世界欺骗和谎言的勇敢面对,是他的成长、失败、经历、痛苦,只是为了再多做一点点自己能及的事。和千千万万遍的思念。
其实我们也与文中的主人公一样,有自己的信仰,有只属于自己内心的那只风筝。
愿我们没能实现的梦想,在最无助难过的时候开出最灿烂的花朵。
愿那些没能珍惜的青春和回忆,在经历了成长的阵痛之后能在心底认真而又平静地告别。
祈祷我们能在它没断线前牢牢抓住它,为心爱的重要的人和心底的信念,好好活着。
愿有人会陪伴着我,陪伴着你,颠沛流离。直到海角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