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讲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发展。1924年7月,在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广州沙面租界,数千名中国工人举行政治大罢工,抗议英法帝国主义者限制中国居民自由出入沙面租界的新警律。华人警察也参加罢港,斗争持续一个多月,终于取得胜利。
农民运动也在逐步发展,广东各县农民纷纷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向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开展斗争。为了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经共产党人提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自1924年7月起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由共产党人彭湃、袁孝先、毛泽东等主持,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也得到了发展。
《妇女周报》大力提倡男女平等,主张妇女解放。为了造就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在共产党人阵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这一所学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所以通常被称为黄埔军校。
1924年5月,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亲自兼任总理,任命曾被派往苏联考察的越军参谋长蒋介石为校长,国民党左派廖仲恺为党代表。这年11月,刚从欧洲归国不久,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的周恩来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中国共产党还从各地选派大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在第一期学生中,有徐向前、陈赓、蒋先云、左权、王尔琢、许继胜等等。这期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有56人,占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
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他同其他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这才使黄埔军校为国民党共产党培养了一批能征惯战的优秀军事将相之才。为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同时也有一大批黄埔军校毕业的将领血染疆场,牺牲在抗日战争的前线。比如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是黄埔一期毕业生,1942年在反击日寇大扫荡的战争中,左权将军光荣牺牲在山西辽县十字岭。
为了纪念左权把辽县改为了左权县,周恩来、叶剑英、恽代英、肖楚女、叶荣臻等共产党员的高级干部都曾一身戎装在黄埔军校任教官,极大的发扬光大了黄埔精神。从黄埔军校走出来一批叱咤风云,威名远振、战功赫赫的共产党将领,如林彪元帅、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聂建英元帅以及陈赓大将,罗瑞卿大将、许光达大将等四十多位将帅,还不包括牺牲在抗日和对敌斗争一线的黄埔军校毕业的优秀共产党员干部。
历史的发展总有这样一种情形,一个小小的革命斗争火种会引发一场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5年5月,上海工人首先发起反对外国资本家的迫害和压榨,发动大罢工,但遭到日本资本家武力镇压,枪杀了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
5月28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党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决定30日到租界内举行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活动。当上海的工人和学生正在街头宣传示威时,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向密集的人民群众开枪射击,打死学生工人13人,伤者无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激起了全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怒。多年来,深埋在中国人民心里的对帝国主义的怒火一下子喷发出来,形成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局面。党中央决定成立上海总工会,成立上海工商学联合委员会,加强对运动的领导,全国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从通商都市到偏僻乡镇,到处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怒吼,以五卅惨案为导火线,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以不可遏制的浩大声势迅速席卷全国,这就是五卅运动。
发生在广州和香港的有25万人参加的省港大罢工,是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罢工工人成立由共产党员苏兆征任委员长的省港罢工委员会,对香港实行封锁,大罢工前后坚持了16个月之久,十多万罢工工人成为广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
党在领导五卅运动中得到很大发展。党员从1925年年初不足1000人,发展到年底1万人,不少没有党组织的地方,也建立了党组织,为适应大革命高潮到来的新形势,党中央及时提出要在极短时间内将党从小团体过渡到集中的群众政党,大革命的风潮风起云涌,工人阶级开始走向斗争的第一线。产业工人,在共产党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共产党员在工农群众和知识阶层的影响越来越大,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从城市到农村,工人开始联盟农民民族要解放,人民要翻身,要荡涤一切污泥浊水,要打倒反动的军阀统治,在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国共两党合作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5年,经过两次东征和南征,消灭了盘踞在广东、广西的反动军阀,平息了广州的武装叛乱,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准备了可靠的后方基地。
1925年,在一片革命大好形势下,3月12日,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旗手-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给国民党的改革,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内大革命都留下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原先就坚持反共立场的国民党右派重新开始活跃起来,躁动起来,集结起来,开始背叛孙中山先生制定的方针、路方针、路线、旗帜道路。国民党的内部左右两派进一步分化,矛盾进一步激化,使国共合作统一战线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
时间到了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这就是中国当代史上的北伐战争。站在誓师大会主席台上的,是一身崭新笔挺戎装,39岁的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蒋介石麾下有10万北伐将士,其中不乏黄埔军校的高才生,也有不少优秀的共产党员。
蒋介石正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向一面面军旗,一列列方阵,不知疲倦的行着标准的军礼,清瘦的刀形脸上泛着兴奋的光芒。
蒋介石是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在这次大会上,国民党选举出来的中共执行委员中,中派占了多数,共产党员只有七人当选,占不到五分之一。蒋介石就是在这次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随后又被选为常务委员,又担任了国民党军总监。
蒋介石阴险毒辣,善于搞反革命的两手,自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他的反革命面目日益暴露,开始向共产党挥刀动武,建立其个人的反动独裁统治。
3月20日,国民党二大刚刚结束,蒋介石就采取了严重的反共行动,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蒋介石无中生有的指责共产党人私下调动中山号军舰,以此为借口,在广州实行全程紧急戒严,监视并软禁共产党人,解除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第一军中排除共产党员,这就是中山舰事件。
一个多月以后,蒋介石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借口避免党内纠纷,提出所谓的整顿党务决议案,规定限制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活动,让共产党把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交给国民党,共产党人不得担任国民党组织部长,进而由蒋介石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掌握了国民党的党天下,又兼任军人部长,钻入了枪杆子,随后又当上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国民党革命军总司令,成为中国南方掌握最高权力的人物。
1926年7月,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这也是国共合作的最后一战。北伐就是要讨伐盘踞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由帝国主义支持的军阀,矛头直对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势力,当时北洋军阀掌握的军队有七十多万人,国民革命军只有10万人左右。
面对敌我兵力悬殊的形式,国民革命军在苏联顾问指导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在沿途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九月占领了汉阳、汉口。10月10日攻克武昌,全歼吴佩孚部主力,江西战场的北伐军,于11月初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福建方面,12月不战而下福州,随即北伐军制定夺取浙江、上海,会师南京的计划,于1927年2月进占杭州,平定浙江全省,三月占领安庆、南京等地,开进上海。
至此,北伐军完全占领长江以南地区,在北伐军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1926年9月在绥远五原誓师,挥军南下,11月控制陕西、甘肃等省,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
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北伐进军过程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舍生忘死,发挥了先锋模范的作用,尤其是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率先攻入武昌城,成为赢得铁军称号的第四军中的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
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广东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了3000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随军北上。北伐军向长沙开进时,中共湖南区委发动工农群众参加带路、送信、运输、救护等工作,还组织农民自卫军直接参战。这种热烈的场面在中国以往的战争中是罕见的。
北伐战争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如火如荼展开时,洪流中包裹的暗流,胜利中暗藏的危机也在发展。到底是什么危机呢?我们下篇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