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家分晋”到“三家归晋”说山西印象
光述928历史文化旅行
山西,简称晋,因居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今天就从两个典故开始说起,三家分晋是周定王十六年,即公元前453年,晋国卿族赵、魏、韩三家三分晋国,赵国都城在晋阳(太原晋源区,后迁至河北邯郸),辖山西中部、东北部、东南部少部,魏国都城在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河南开封),辖西南部、东南部少部,后来疆域扩大至河南、河北;韩国都城在平阳(后迁至河南禹县,后迁至河南新郑),辖东南大部和西南少部。后被东周天子正式承认为诸侯,中国历史由此进入战国时期。
其实从上面的两张地图就可以明白,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无非是地处中原的晋国被一分为三了而已。
除了三家分晋,还有很多成语跟山西有关: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国与晋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后来就把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了。
楚才晋用:用以形容本国人才被别国所利用。
退避三舍:主动退让九十里。即主动退让回避、避免冲突。是晋国重耳在出逃避难于楚国时很得礼遇,后重耳回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退三舍以避之”。
唇亡齿寒、假道灭虢:都出自晋国以向虞国借道路伐虢为由,顺道灭了虞国。唇亡齿寒是指虞国与虢国的。
纸上谈兵:则是出现于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只知道在纸面上讨论打仗,后来接替那个将相和里的廉颇为将,在长平之战中,按兵书死搬硬套,不知变通,被秦军大败。
这样大家就会完全明白:凡是出现了晋国的就是春秋时期,出现了魏赵韩的就是战国时期,原来山西历史上如此有趣。
其实三家归晋并没有山西多少事,如果是有就是“晋”这个字,被三家分了,总要还回来,也就有了著名而强大的三家——魏蜀吴归于一晋了。历史是有很有趣的,这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上天还给晋国一个公道吧。
真正说山西印象其实无论怎么说都无法摆脱晋商,毕竟小编本人也算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出差各地也就是跟各地的老板沟通、合作的。在我的印象里,山西人比较大气热情,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还有点不习惯;绝大多数山西人实在中都透着精明、算计、很会活跃气氛搞好关系。
总的来说,可能因为我喜欢历史文化比较厚重有底蕴的地方,所以对山西的印象也还好,已经在头条号写了很多关于山西的文章,明天将写别的地方了,暂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