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
四年级开始,爱人给朱宝买了一部华为nova手机,爱人的想法是当孩子想要一个东西一直得不到的时候,她就会一直想,她觉得这会在孩子幼小的成长中埋下遗憾。
有这样的想法也属自然,因为我们从小就生活在物质比较匮乏,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导致我们很多的需求是被压抑着的,比如看个电视还要去邻居家,面对店里的零食只有眼馋的份,玩游戏机得攒上好久的零钱,而且还玩不到一小时。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孩子对物质的满足上,普通人家的开放与富人家的限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手机的使用。
看到身边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孩子早早就迷上了手机,父母忙于赚钱,因为单位时间的产值太低,就必须投入更多的劳动时间。对待孩子往往没有耐心陪伴成长的条件,手机成了很好的代陪方式。
身边几个家庭条件不错的孩子,父母明确规定,初中或者高中以前孩子不能有属于自己 智能手机,甚至家里连固定的网络都不开通,关于上网课打卡这样的线上活动,都是通过父母的手机在监护下完成的,玩游戏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在周末或者固定的时间,确保孩子也能跟同伴聊相关的话题。
不被手机占用过多的时间,也就不会有手机上瘾的问题,孩子才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其他能力的培养上。
那已经过早的给了孩子手机,经常因为手机问题让亲子关系紧张的父母,那该怎么做呢?
樊登与自己孩子的一次对话就值得借鉴。
樊登看儿子嘟嘟沉迷于游戏,把他拉过来问他:“你认为玩游戏使劲玩会有什么后果吗?”
嘟嘟想了想说:"眼睛会坏,学习成绩很差。“
樊登说:”这是很严重的后果,你想知道爸爸最担心的后果是什么吗?“
嘟嘟点点头,说想知道。
樊登用讨论的口吻继续说:”我最担心的是你因此而游戏成瘾,一个人一旦玩一个东西成瘾了,他就很难自我控制。自控力没有的话,这个人就什么事都做不成。“
我就以这样的方式问过孩子,发现孩子其实都有相似的认知:对眼睛不好,无法控制自己。她的回答几乎结合了樊登与嘟嘟对话内容的要点。
其实这未必说孩子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后果也是我们大人经常对孩子说的。
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我们该引导孩子怎么做。
希望用手机来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这其实是伪命题,因为成人在这方面尚且已经溃不成军。
樊登的新书《陪伴孩子终身成长》中提到培养一个孩子是一个系统,两种家庭对系统的认知不一样,一种是用简单的系统,好比生产一辆车,看似复杂,但每一块流程都已经设置好了;一种是用复杂的系统,好比管理一个花园,看似简单,但生命的展现却是精彩纷呈。
众多家庭的差距就在养育的认知差上。
你对待孩子使用手机的态度,反映的就是养育系统认知的问题。
为什么优秀的家庭往往能代代传承?因为家庭创造的养育环境潜移默化的进入到一个复杂的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