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灿烂的阳光。走在干净的柏油路上,斑驳的阳光透过金色的柳树林,照在身上,仍有一丝寒意袭上身来。无暇欣赏这浓浓深秋的美景,匆匆而过,又开始了一周的忙碌。
第二节课是我组杨老师的公开课,他讲的课文是第六单元小说《刘姥姥进大观园》。围绕着这部经典名著,他主要从三各方面来组织课堂教学任务。
在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情节后,杨老师立刻从凤姐、鸳鸯两人戏弄刘姥姥吃鸽子蛋的精彩片段入手,对众人的笑进行了重点赏析。通过欣赏笑剧,知晓缘由;欣赏笑态,笑显性格;品析笑料,笑知冷暖三个环节,有步骤,有层次地分析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惜春、探春等人物笑的特点,既有群像描写,又有个人肖像的突出。
可以说,众人的笑各具情态,惟妙惟肖,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巧妙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特征和体质特点。杨老师很聪明,在这堂课上,他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来进行分析。
自然而然,这个环节为第三个教学环节做了极好的铺垫。在笑态百生中,一幅规范森严,长幼尊卑有序的封建社会的透视图就出现,有利于学生对主题进一步的理解。
我个人认为,杨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从整体感知情节,到人物形象分析,再到小说主题的揭示的过程,符合小说文体阅读思路,环环相扣,精练得当。
但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课堂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点地方拖泥带水,需要再提炼,压缩内容。另外,刘姥姥这个次要人物出场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这个人物的出场,有助于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这堂课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