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罪与罚》的创造者,谈起疯狂程度,说实话完全不逊色于主人公罗佳。他赌博、嫖娼、债台高筑,他坐过牢、被流放、天生患有癫痫病,尽管他债务缠身,但他对自己的恶习丝毫不加节制,写小说的唯一目的,是还债!被流放的日子成为了他重要的小说素材,他先后写下了《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文坛巨著,成为了俄罗斯文学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罪与罚》的原型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年轻的律师杀死了一个老太太,但是被捕之后,年轻人声称自己此举是为了伸张正义,他是无罪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便是在这个案例的影响下,写下了罗佳的故事:
正在上大学的法学生罗佳,因为家庭贫困被迫退学,不尽人意的社会生活步步紧逼,最后连自己所栖身的陋室的房租也难以为继。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压下,他将死亡的斧头瞄向了那个在他看来“对社会毫无益处”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太,以及碰巧赶来的老太太的妹妹,事后,他裹挟着得手的三千卢布仓皇而逃。至此,罗佳陷入了道德、法律、上帝的三重惩罚,负罪感使他半梦半醒、失魂落魄,背离亲人。最终,他跪着向妓女索妮娅忏悔自己的罪过,选择去自首,被处以八年刑期,完成了自我救赎。
在接受审判之前的罗佳,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自我主义者,他在心中将众生理所当然的划分为平凡的人和非凡的人。他自认自己应该是,也必须是有着拿破仑遗志的伟大的人,但是现实的困顿,让他失去了完成自己精神使命的机会,他被迫退学,没有最终成为一名“精英”人士。
在他眼里,放高利贷的老太太,压榨穷人、谋取利益,是个不折不扣的坏蛋,是个十足的凡人,理应接受超人的制裁,他理应打破这世间的不公平,理应杀掉这个蛆虫。他为的不是那三千卢布,这从他自首时仍旧包裹完好无损的钱袋就可以看出。
同时,他又是个会同情他人,有怜悯之心的人,在自己都深处极端贫困的情况下,仍旧一次次救助索妮娅一家。他爱他的家人,为自己的妹妹嫁给一个不靠谱的文官而担忧。
但他也向放高利贷老太太的妹妹挥下了斧头,如果说高利贷者是恶人,那她的妹妹却是实实在在的善良之人啊。这戏剧性的冲突,也是最终促使罗佳选择走出自我的潜在内因。
罗佳杀人后,心里本性的天平敲起了警钟,巨大的轰鸣声让他恍惚。他一遍一遍的自我致幻,不停的告诉自己,那是伸张正义的行为,与此同时,心中的另一个声音,也在一遍遍质问他的灵魂,拷打他的“捏造”出的正义与规则。
什么是罪恶,惩罚罪恶者本身算不算恶人......
渐渐地,他变得敏感又脆弱,他听不得任何涉及警察的言语,他用冷漠将他与家人隔离,用距离隔开他的好友,他将自己孤立在陋室之中,封闭在内心的那个他自认的正义的世界中。
因为他知道,从他打算杀死那个老太婆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背法律的,违背道德的,更是违背众人的良知的。他更知道,天性使然也好,教化濡染也罢,其实自己的心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
直到他在一次次的与索妮娅接触,一次次感受索妮娅这个同样生活在泥沼中的可怜的女人的挣扎,他内心的天平开始震荡了。望着眼前这个善良的女人,即使她的生命里未曾得到过半点儿阳光,但她从未退缩,越不被认同,她越挣扎。这个本被世人认为肮脏的女人,却有着最圣洁的纯净。
随着案件的真相一点一点浮出水面,罗佳所承受的痛苦越来越强烈,心中的苦闷愈发深沉。终于,在一间暗室里,他第一次放下了他背负的所有的“正义理论”,卸下了所有的道德枷锁,他向着索妮娅,说出了深埋心间的不可告人的秘密——他杀过人,残忍的。
随后,罗佳在索妮娅的劝说下,选择了自首,通过接受法律的制裁,抚平他心中愧疚的波澜,他入狱了,但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静。
在书中,作者最终赐予了法学生罗佳以自我救赎,那些有关于罪的东西,在肉体和心灵的惩罚中渐渐淡出了身影。
从他的超我意识肆意横行,到无尽的彷徨、迷茫、怀疑,再到接受自己、救赎自己、认清自己,一路走来,坎坷多艰。罪孽已然种下,惩罚便处处摇摆,宗教的、道德的、法律的,它们虎视眈眈。
法学生,最终还是找回了一个法律人的底线,找回了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