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艺术哲学》这门课程让我系统地了解小说和绘画、音乐、雕塑、舞蹈一样算是艺术创作,这些艺术种类之间有相通之处,我觉得他教授的内容总和自己平常能感觉到却说不出的东西相和。
这两天主要关注了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区分、形式开启质料、文字开启生存场这三个问题。
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区分
他认为艺术品首先有物性存在,往上是形式存在,再往上是实事性存在,然后是主题性存在。
昨天描写芳泽湖景色的文章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物性存在是芳泽湖的美景,形式存在是采用文字手段而不是绘画或音乐把美景表达出来,实事性存在就是眼前湖景、树木、石头等等,主题性存在是我观景后悠闲自在的心情。
但很显然,我这篇文章不能称为艺术品。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所有物象刚开始只是罗列在一起,显出一副萧瑟画面,但没有起意,然后通过夕阳西下这四个字串起来,最后来了一句,断肠人在天涯,那股游子思乡之意跃然而出,将整首词的意境提了上来。
所以,就算四个层面的内容都有也不一定是艺术作品,就如画龙点睛一样,没有那一点,龙就还是一幅画,有了那一点,龙才活了。
唉,我每天日更的很多内容都在描写景物,没有一篇活起来。感觉我现在日更写景算是在每天生产斧头,算是工艺品,有些实用性,比如熟练程度、记录信息、自省;但不是艺术品,没有艺术性,没能化境。虽然这中间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我相信若是不做工艺品,以后也无法做出艺术品。
如何用形式开启质料?
王老师将文学作品的语调分为实事语调和形式完成性语调。实事语调就是作品整体呈现出的形式,就像你知道了红楼梦所有的情节、人物等等,但你并不一定懂红楼梦表达的形式完成性语调,只有懂了你才明白红楼梦到底讲的什么,意境是什么。小说必备这两样东西才是真正的一部艺术作品。
所以在写小说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小说表面上的文字、情节、人物等形式,还要通过这些让小说的形式完成性语调加进来,兼顾事实描述和情感评价,才能由小说外在的生存场开启内在生存场。
内在生存场
小说描述了一个个物象,组成一个个象意群,象意群构成了小说的生存场。内在生存场越大,艺术价值越高,生存场是艺术品能够成为艺术品的根本所在。
我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如果用生存场的理念往上套,也能看出为何《凤凰血》能够位列榜三。这篇小说组成了几组象意群,人物够多,情感类型够丰富。我不确定这个小说的内在生存场是否够大,但起码比其他几篇大些。
听了这些课,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完全是凭着一腔热血在写作,这段时间在短篇小说领域横冲直撞地探索,好像在这些课程里面找到组织了,原来其他人也是这么探索的,还是好好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磨炼一下技术水平吧,不然怎么能走得长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