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舟山头龙角秃--登阳曲小五台
标签: 2015 @随波 @远山行 户外 游记
时间:15.5.12
地点:阳曲峰东村小五台
五台山,佛门圣地。世界上独此一处,恐怕无人掠美。
而冠以小五台或五峰山之名者多以,但凡形胜之地,或疏于文号,或流于俗称,或为了沾一点灵气,以小五台之名冠之多以。前几日,未能同行友人组织的阳曲县小五台之行,甚是遗憾,后读友人游记,无峰无迹,疑惑顿生,与网络流传不甚相符,心有不甘,遂联系二三驴友一探究竟。
网络是个好东西。一番功夫,搜寻到许多前人的游记,按图索骥,得以成行。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水再秀丽,没有人文景观的衬托,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文以载道,山水的灵秀,有了殿堂庙宇的支撑,才有文化的传承,才有韵味。
小五台山位于阳曲县城东北,距太原市区38公里。大运公路、原太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公路、北同蒲铁路均与小五台山擦肩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该山最高海拔1914米,由东、西、南、北、中五座环护而立的台顶,得名小五台。
小五台山山峰挺拔奇崖峻峭,山花野草姹紫嫣红,名贵药材争奇斗妍,野生动物出没林间,八角亭玉宇苍穹独成一绝,唐大中石窟造像文物精粹,绘就了小五台山地结灵气,蕴藏了小五台山文化内涵。小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活动场所和文殊菩萨道场,也是大禹治水系舟的“系舟信雨”地。
相传大禹治水系舟于此,故名系舟山。曾任明朝山西左参政的祝颢,参拜系舟山时诗曰:"滔滔洪水溺人寰,圣德神功力济艰。不信当年昏垫险,请看云际系舟山。"这首诗歌颂了大禹治水的德行,又暗喻了系舟山的高大险峻。来到阳曲县石岭关下,只见东北方向一道兀立挺拔、郁郁葱葱的山脉呈现在面前,这就是小五台山。山脚下便是峰东村。
小五台山最高海拔1914米,五座台顶犹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而起,巍然而立,上傲苍穹。小五台山集人文历史、古典故事、佛法智慧,自然生态、隽秀山峰、幽深峡谷为一体,人文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据当地人祖祖辈辈传说,太原别称 "龙城",龙角就在小五台山,金代大诗人元好问《过晋阳故城书事》中就有"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之句。小五台山有铜环铁轴,当地人称"金环银地橛",系着忻州卧牛城(忻州城的别称),镇着太原大龙城,小五台山是太原的镇城之山。小五台山的"系舟信雨"为阳曲县的古八景之一,碑记中有"数数降甘霖之露,频频显智慧之灯。"的说法,民间气象谚语也称"小五台戴帽,长工睡觉",即小五台山云盖山顶时即有雨来,因此这里又成为历代官宦、百姓求雨显灵的名山。
中台山腰有文殊寺遗址,该寺依山壁建于2层楼高的石基之上,攀上石基首先看到的是白云洞。白云洞亦称发云洞,据说常有白云从洞中飘出。这是一个自然生成的山洞,进深20米左右,山洞里有一尊文殊石坐像,相传是唐以前所刻。洞口有3级石阶,石基座上两边各分布着3个柱墩石,显然洞口原来有建筑,阶下还有两座结构精密的旗杆石和杆顶石斗,洞顶和周围散布着数通石碑,石崖上还有字刻,多为明、清时代修缮记载,白云洞便是"系舟信雨"求取甘霖之所。转过白云洞,是三四间石窑,中有一门,匾额刻有文殊寺字样,门前有一个深达十几米的旱井,可见古时寺中人烟繁盛。寺中有3进院,环绕皆是2层石窑洞,间或能看到成堆的彩塑佛像碎片和许多残缺的石碑。
小五台山风景名胜很多,东台山峰挺拔,有一寺为滂寺,是唐朝以远的古遗址,相传是"金环银地橛"的显现处。西台是古时种花的陡坡,北台有清凉山之称,有一庙称"文昌宫"。南台顶据传是一处插旗的地方,说的是求雨的时候以旗观风向。还有佛爷沟的精细石窟,是唐代开元年间的文物。黑龙圣母庙,与忻州西沟奶奶庙和晋祠奶奶庙有姐妹相称的说法。位于北台之下的白龙庙,金元年间建造,是求雨配水勾兑之庙。小五台山又名读书山,据《阳曲县志》记载,金代大诗人元好问的父亲曾隐读于此。山下峰东村还有文殊寺下庙,约在大明嘉靖年间重修,有文殊殿、龙王殿、观音殿、关帝殿、戏台、过厅、钟楼、古楼、僧房、石窑等建筑,部分在日军侵华时损毁。当年香火旺盛,求雨者南来北往,人流不息。
传说远古时,黑龙在汾河肆虐,被汾神台骀诛杀,尸体化作太原西北绵延的山脉,此地为龙头,大禹治水时曾在龙头山巅上系舟,因此被称为系舟山。山上有系舟的铜环铁轴,当地人称为“金环银地橛”,一头系着忻州卧牛城,一头镇着太原大龙城。宋太宗赵光义踏平晋阳后,系舟山被拔去龙角削平山头。
我们这次从忻州出发沿108国道,经兰村、豆罗、关城,石岭关村东拐,过高速桥从峰东村左拐,沿采石场路直达山脚之下。
石岭关古称“白皮关”,“石岭镇”,位于阳曲县大盂镇上原村北二里的地方,东靠小五台,西连官帽山。山势峻险,关隘雄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太原通往代、云、宁、朔的交通要冲,素称太原忻定出入之门户。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景点,过去人们说僧道之人最是逍遥,占尽了那山清水秀之地,享那陆地神仙之福,现在忻州的好山好水都让采石场,采矿场占去了,堵了山沟,绝了风水,富了少数人,贻害不知多少代儿孙,经过这些地方,每感痛心。书生空谈误国,精神的痛惜抵不上现实的催逼,张鸣说的好,“中国的知识分子总有一种一揽子解决一切问题的冲动。”虽不是读书人,总算有些半吊子书生意气,常发些无用之论,然而现实是勾连混杂的,观一叶何以能知三秋,嗨声长谈之后,歇心登山是正经。
不熟悉路线,误入采石场施工处,多走了一小段山路,问路于人,机器轰鸣中,阳曲方言也不甚了了,遂折返而下,正确的上山路线是采石场正对的沟口, 有一条机压过的泥土路,要开发景区的样子。
路比较陡,我爬的有些气喘吁吁 ,破烂在前面,连跑带跳的,不愧是练SRT的,救援别人,先得救赎自己。好的身体,才是保障。老曹老当益壮,步伐不快,胜在徐徐而进。
路两边开路中破坏的山体,影响了景观,我心中不禁惴惴不安,不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吧。
山风越来越大,快到山口了,在一条新旧路交接处,碰到一辆下行的越野车。上面不知道是庙里的僧侣还是工作人员。
终于翻过了垭口,爬上一条陡坡之后,豁然开朗,小小山窝之中,半山腰上寺庙红墙上的“南无大智慧文殊师利菩萨“遥遥相望。
沿着山窝小道攀援而上,两边的山桃已结出了毛桃,间杂着许多不知名的林木, 我们三人,啧啧赞叹着,小小的山窝之中,有如此的人间仙境。
从文殊寺半坡看去,山窝中五座山峰环绕着一个缓坡,虽不如大五气势宏伟,胜在短小精致,真乃形胜之地,只恨相机不给力,不能传达美景十分的精彩,取景也只能取到一座山头。
庙中几颗老桃树,点点桃红,映衬着斑驳的山墙,风吹铃铛传声远,古刹幽远少人知。
要了解一座古刹的历史沿革,最好是看碑文记述了,岁月侵凌,斑驳难辨。
山石窑洞的北门,有一古洞,洞中的菩萨已经损毁,信徒们收拢供奉。
旁边的碑文刻凿着历史,山墙之上记述着人心,题词留言很有意思
文殊寺旁边是五爷庙,一如既往,这里的香火最旺
沿阶而上,白云洞口文殊菩萨金身前的这幅对联无疑是对小五台最好的写照
一洞文殊半天云
五座山峰四面松
普度众生
新刻的碑文记述了功德主的事迹
更有这等大福缘
旗杆石
古桃树
小憩之后,老曹提议从北山返回,一拍即合。沿着寺后的一条小道,压着荆棘爬到山梁之上,轻便的速干衣这时候成了皇帝的新装。
看见嫩绿实则锋芒暗藏的家伙
山梁之上的石头,纹理像极了远古生物的化石,仿佛也能佐证大禹治水的真实性。
北峰之上,山势陡峭了很多,崖岸壁立,白石蓝天,绿树掩映,遥望天际,真想高歌一曲信天游。
远望上来的山路,距离产生美感,天地为案,双腿作图。
石岭关两边,北边是我的故乡忻定盆地,平展辽阔,南边是阳曲县,典型的黄土地貌,沟壑纵横,自豪感油然而生,大自然何其眷顾我等。
低头走路,老曹高呼,古庙,惊觉仰望,快步而上,进内一观,文昌宫也。这倒是让我想到了,老松台的魁星阁,东西呼应,东有魁星阁,西有文昌宫,”读书山“诚不虚也。老松台系王维兄弟读书之处,小五台元好问的父亲曾隐读于此,系舟山真乃文气聚集之处也。
文昌宫中碑记
从北台上下来的山梁之上,路掩映在荆棘之中,扑朔迷离,和我们玩起来捉迷藏
路边好多野猪刨下的深坑,经验丰富的老曹说这里有忻州难得一见的橡树林,有橡树的地方一定有大型动物,所以我和破烂每人标配了一根桃木棍子,不知道野猪认不认得这打狗棒,只能时不时高喊几声,以壮声威。
这个好像就是橡树,求达人百科。
不紧不慢回到了山脚下,漫天的灰尘,宣告着,远离凡尘只是暂时的,远行的游子飘得再远也得重回人间。
附上这次徒步的路线
下面是详细数据
-----------记5.12登阳曲小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