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四周集中讨论了宏观经济学的问题,它的核心就是货币的协调作用。
货币的两个基本的作用:
1)帮助我们在交易的过程中,避免对双重偶然性的限制。有了货币,人们就不需要在像物物交换那样,我有的东西必须是你刚好需要的,而你身上的东西又刚好是我需要的。借助货币,人们能更容易方便的达成交易,这样交易量就会大增,因为交易带来的幸福感也会增加。
2)减少在交易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质检成本。你只需要识别货币的真假就可以了,不需要检验真实的货物,也就减少了学习质检的负担。
以下是我一周下来学习“学术的运气”这一小节的笔记摘要:
凯恩斯主义学派看经济周期。简单来说,凯恩斯主义学派是说,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姑且称之为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人们的消费忽然减缓了。人们本来是应该通过价格来调整的,但价格的调整非常迟钝和缓慢,所以就会直接影响到就业和产出,要抵抗经济周期政府就应该有所作为,逆经济周期而行,在人们不愿意消费的时候替人们进行消费。钱从哪来?主要靠政府举债。
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就会政府增发钞票,而凯恩斯主义学派所提出的对付经济周期的措施是没用的,是不会产生明显效果的。因为人们的消费不取决于瞬时的收入,而取决于他们的永久收入预期。
而更进一步的是,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市场跟政府存在一个博弈的行为,市场可以对政府经济政策做出预期,从而使政府的经济从政策失效,政府越管,经济的波动可能会越大。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the theory of real business cycle)。几大学派都分别指出了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本原因:
奥地利学派认为,那是乱印钞票造成的;
凯恩斯学派认为,那是因为人们忽然不消费、总需求不足造成的;
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不仅是因为政府印钞过多引起的,而且认为凯恩斯学派所提出的反经济周期措施是无效的;
理性预期学派更进一步认为,政府对抗经济周期的行动本身可能就增加了经济的波动。
而真实周期理论又进一步,他们甚至认为经济周期本身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政府连管都不需要去管。
不同的学派对经济周期产生的过程,以及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理论。这些不同的理论有时候是互补的,有时候是针锋相对的,但是有意思的是,这些理论的领军人物都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八仙过海,百家争鸣。这就是今天宏观经济学的局面。你也可以有你的看法。
聪明人为什么会彼此不同意。宏观经济学为什么这么困难,为什么使得那么多经济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还仍然彼此不同意的原因。宏观经济学当今取得的一些基本的共识。归纳起来就是三大原因、八大问题、六大共识。
第一,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宏观经济现象涉及的变量太多,而我们研究的宏观经济现象本身,数量还是有限的,特别是到了近代对经济的统计数据才比较健全,人们的研究才比较有依据。
第二,宏观变量本身是一些加总的变量,这些变量之间未必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第三,人会形成预期,会产生于预测。
八大问题
1)经济周期当中存在的波动的根源、震动的来源是什么?
2)人究竟能不能够形成预测?
3)价格能不能够灵活的进行调整?
4)市场结构本身能不能够做出灵活的调整?
5)市场到底存不存在均衡?
6)经济周期持续的时间长还是短?
7)到底是采取相机政策,还是采取规则化的政策来对付经济周期?
8)收入政策到底有效无效?给人们发钱人们会不会把钱花出去?
六大共识
1)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主要靠供应方面的因素。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还是要看它的生产力。
2)短期的经济波动,往往来自于需求方面。
3)在长期里,不可能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率。
4)在长期里,货币增长率决定了通货膨胀率,滥印钞票迟早会造成通货膨胀。
5)政府试图微调经济周期是做不到的。
6)普遍接受“人是有对策的”这一点。
1、沉睡与苏醒:货币流通速度并非一成不变
有些货币是沉睡的,有些是苏醒的,有些是活跃的。问题在于,这些不同情况的货币之间的比例是在变化的。要让银行精准的控制货币的流通量,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单纯印钞不可能从根本解决经济问题
货币是一把尺子,如果这把尺子本身在发生变化,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会有偏差,它对人们的行动就会产生误导。
而问题的微妙这就在于,每当货币这把尺子发生变化的时候,经济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很难判断究竟是自己的相对竞争力发生了变化,市场上的相对需求发生了变化,还是货币这把尺子发生了变化。
我富裕的时候,晚餐吃的是龙虾、牛排和红酒。但我变得贫困以后,放在我餐桌上的不会是半只龙虾、半块牛排和半瓶红酒,而只会是面包、黄油和白开水。其中的含义是,当经济真的发生了变化,我的财富状况真的发生了变化那我就会进行结构性的改变,而不仅仅是量的改变。
而这就还是我们讨论的,货币到底是密还是水的问题,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着眼点,就会有不同的结论。短期而言,货币是蜜,它对经济的局部现象就会发生误导的作用。长期而言,货币还是水,货币还是中性的,单纯靠印钞票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问题。
3、利用微观场景判断宏观经济理论的有效性
宏观的经济现象,研究的是一些加总的变量,加总的变量之间并不一定具有因果关系。这是宏观经济问题之所以困难,经济学家之所以争论不休的原因。
也正因为是这样,宏观经济学家越来越注重所谓的微观基础,也就是在讲到一个宏观经济故事的时候,往往要提供一个现实生活当中的微观场景。如果提出来的经济规律和微观的场景不符的话,这些被提出来的规律可能就有问题。
4、政府花钱总不如私人花钱来得小心
在你看来,凯恩斯学派所主张的反经济周期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和困难?
1)时间滞后:出现问题、确认问题、提出方案、方案评审、实施方案、效果检验、评估效果。这几个重要的环节过后,两三年已经过去了,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当初要解决的问题可能已经面目全非。
2)政府支出排挤私人支出:政府的支出往往用在一些大工程上,这些大型的工程调动的的资源比较集中,他们完场以后比较容易被人们看见,但如果同样一笔钱,由分散的个人支出就不容易被看见。
3)政府是花别人的钱替别人办事,粗心大意,容易浪费。资源使用的效率可能会比较低。
5、货币流通量不完全由政策决定
货币主义主张,把每年的货币增长率当做一个常数写到宪法里去,但我们知道,每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好比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幅度是比较大的。以不变的货币增长率看来适应变化的国家生产总值,以不变应万变这种做法可行吗?为什么?
货币有的时候很活跃,有时候会安静下来,有时候会沉睡。各种因素都会起到作用,它的作用的强度有多大,得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的监控才有可能比较准确的把握。
6、面对失业,政府肯定不会无所作为
针对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理论,你认为面对失业、政府应不应该袖手旁观、无所作为?为什么?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意外冲击无处不在,技术进步和错误的商业决策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失业,失业相当于是人力资源的积压,一定程度上可以迫使劳动者加强学习、培训,跟上知识进步的脚步。
政府如果为了给这些暂时失业的劳动者,创造本来不应该有的岗位,反而会延误了他们知识和技能的进步,长远看来似对资源的浪费。所以政府应该做的,而且一直应该坐做的,是帮助鳏寡孤独者,是使那些没有能力工作的人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维护社会的稳定,政府和市场应该画好边界。
7、宏观经济现象:远看近看又不同
学了这四周的宏观经济学,请你举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既针锋相对,又言之成理的例子。
给人一笔钱,人会不会马上花掉这个问题。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在微观表现上都可以找到依据,所以也都具有合理性。
对月光族而言,如果偶尔得到一笔奖金,他们很可能会花掉,而对于精打细算的人,他们可能会推迟消费。
辩论
我们每一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是否需要关注宏观经济走势?
正方认为,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经济走势,因为宏观经济的格局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影响,不看大局而做个人的决策,很容易迷失方向。
反方认为,我们不需要关注宏观经济走势,每个人做出的决策,都是很小的环境内做出的,宏观经济再好有也一些行业在衰落;宏观经济再差也有一些行业、也有一些个人走向成功。我们只要关注眼前的事,手上的工作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