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单位急匆匆地写好今晚要播的新闻给制作交待好就火速冲向了倬学校,看了下表,还有十几分钟,素馨花班开学以来的第一台童话剧就要开演了。奔跑到剧场,气还没喘匀,演出就开始了。
大屏幕上出现了一片深秋中的乡村景象,音乐声中,郭老师的开场白立刻将我们带进了那个过去了很久的年代。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控制了一下我的情绪,郭老师深情的、饱含故事性的声音已经让我鼻子开始发酸,这么快就进入了状态,也许和我之前已经读过这本曹文轩的《草房子》原著有关吧。
也许,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都是相通的,素馨花的孩子和他们扮演的这些孩子们,在时空上相隔甚远,但是他们却像是在表演他们自己的生活,同样纯真悲悯,同样懵懂真挚,甚至同样调皮任性。身患恶疾的桑桑,在深沉的父爱的陪伴下终于闯过人生的一道关卡,他没有死,这种让人松了一口气的结局并没有损坏作品本身的崇高感,相反它使人油然而生出一种对生命的敬重和眷恋,对世间真情的渴望与珍惜。
杜小康从油麻地的首富红门之家,突然间遭遇了家境的败落,被迫辍学后与父亲远走他乡去做生意,然而命运再次无情地碾碎了他的愿望,这样的人生变故,飞快地推动着少年杜小康成长了,他没有自怨自艾、没有向命运妥协,他勇敢地站了起来,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在杜小康遭遇这些变故中,桑桑和杜小康之间纯洁无私、真挚透明的友谊不光温暖了杜小康,也湿润了我的心和眼睛。
倬扮演了桑桑的父亲桑乔校长,在看他们演出前,我在心里想过好多遍,他会演吗?他演的不会很假吧?他理解这个角色吗?然而,他的表演虽然稚拙,但是仍然让我满意,至少他认真、投入,让人看了不会尴尬,这种感觉也一直贯穿全场,不只是对倬,所有的孩子的表演都让人感动,观看中我数次落泪,孩子们纯真地演绎角色的纯真,我为了剧中的桑桑 杜小康 秃鹤和纸月落泪,也为了台上的孩子们的真挚落泪,当剧终郭老师的声音响起 眼泪再一次涌出。
他们演出的成功,离不开郭老师大量的工作,剧本的改编,帮助孩子们对原著的理解,后期的排练,ppt的制作,这些工作并不是说说这么简单,这其中的繁杂琐碎、劳心劳力,没有坚持的内心和足够的包容忍耐,甚至没有好的身体和坚强的信念,都是无法做到的。老师的这种精神也一定潜移默化传递给了孩子们,以后不管他们再身处哪里,再参加多少次的演出,我想,草房子在落日余晖中闪耀着的那片金黄和温暖一定永远存在于他们的脑海中,他们的心里,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珍贵的共同相伴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