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篇。
小学生活怎能缺了小儿书,今天就聊聊它吧。
小学阶段的生活,留下很多深深的烙印,不能忘怀。
小儿书
小儿书又称连环图画、小书等,可能是由于书中人物画的很小,书本体积也小,可以揣进口袋里的原因吧。小书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因为宋朝发明了印刷术,在中国开始普及。它通过连续的图画形式叙述故事、刻画人物,题材广泛,内容多样,老少皆宜。
在我们那个年代,还没有多媒体,小儿书作为文化的一种传播媒介,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它是艺术的一种特殊样式,与那个特定时代联系在一起。如今社会改变了,科技发达,文化传播多样化,多媒体迅速发展,文化形式丰富,小儿书就此衰落消失。
上世纪70年代,人们的娱乐生活相对简单,连环画寓教于乐的方式正好充实了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成为许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重要读物。(以下内容是通过查阅互联网资料,梳理总结而成)
历史渊源
如果追根溯源,连环画的发源地应是古埃及——4000余年前埃及的寺库和陵墓中,曾出现内容连贯的“系列壁画”,据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连环画。此后,法国南部洞穴壁画,以及匈牙利的地毯,都运用一组组图画描绘当时狩猎、战争和庆典的场面。我国宋代以后,小书逐渐发展,连环画的创作者们不仅将各种古典小说、历史、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到了近代也有将电影,戏剧等故事用掇影形式编成连环画。
而漫画类连环画也是先在国外出现,它是在单幅漫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画面产生幽默感和喜剧效果是其关键所在。我国漫画连环画有很长的历史,丰子恺、叶浅予、张乐平、丁聪、张光宇等画家早年都画过。叶浅予的连环漫画以一个平凡小人做主角,用漫画的形式描绘了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他以犀利敏锐的笔法揭示了大都会市民生活的家庭境况、思想和行为,被称作“三十年代的上海世相图”,代表作有《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等。张乐平的连环漫画《三毛》系列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宜,三毛是个贫穷、正直的孩子,他倔强的性格深入人心,在普通民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1980年前后,其《三毛流浪记》、《三毛迎结放》等作品得以再版。他的作品采取国画加铁线双钩的素描法画,布局黑白相间,疏密适当。尤其是三毛大脑袋上三根毛的特征性细节描写,真乃神来之笔。
由于当时从事这项工作的几乎都是国内顶尖的一流画家,所以创造了中国连环画史上无以伦比的艺术高峰。
1978年后,中国建设开始全面恢复,连环画也迎来了又一个繁荣期。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这期间连环画题材更为广泛,各国文学改编的连环画层出不穷。在形式上除了小人书经久不衰,许多16开的连环画书籍也大量出现,彩色画幅的作品有些也十分精美,收入对于创作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1985年后,影视媒体的飞速发展丰富了民众的娱乐生活,外国漫画、动画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小人书已经不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娱乐方式,连环画市场逐渐被影视媒体所抢占,鼎盛时期结束,小开本的连环画不再出版,小儿书彻底没落。
到了九十年代初,人们屡次要重创连环画的辉煌,但时过境迁,小人书已难以与多媒体抗衡,而且从事连环画的画家实力也今非昔比,要想恢复昔日辉煌已不可能,所以那一时期的小人书已成绝响,乃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九十年代,小儿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越来越像“文物”,但作为收藏品开始升温。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已经成为继字画、瓷器、邮票、古玩之后的第五类热门收藏品,无论从艺术价值,史料价值,还是应用价值上来说都很有收藏意义。
例如,1999年武汉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套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四册装连环画《山乡巨变》就从当初定价的0.94元飙升至4900元成交。
我们看过的小儿书
70年代,小孩子对小人书都有着特殊的感情。我的第一套小儿书,是爸爸朋友送的,因他家孩子已长大,不再看小儿书了。那套小人书很厚,用绳子穿成一摞,小儿书很旧,不知道已经转过多少手,其中几本已残缺不全,但它仍然成为我的钟爱,可以说爱不释手。我一遍又一遍的看,通过图画想象着故事,残缺不全的图页都被我虚构,情景我脑海里活动起来。
刚开始我认字不多,就磨着父母给讲,父母不在时,就连蒙带猜小儿书图画下面的字,别说还真记住不少字认识了不少字,还能把字与词及语境联系起来,可能对我语文成绩的提高有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班里很多同学都喜欢买小人书,谁有了新的小人书都喜欢拿到班里炫耀一番,大家会互相交换着看。
但这样看书不过瘾,小儿书不够多。
怎么办,去书摊看。
当时阿吉拉在铁四中大门北侧有一个小儿书摊,那里的小儿书可真多啊,数不胜数,各种类型都有,多的让我眼花缭乱,恨不得全搬到我的家中,慢慢看。
为看小儿书,我经常一放学就跑到四中门前,蹲在摊边挑书看。
记得当时看小人书,是一分钱一本。
但是我没钱啊,不敢和家长要,那只能从嘴里省。每次妈妈给我买早点(油旋7分钱一个)或夏天买冰棍(三分钱一根)的钱,我就把饿肚子省下来的钱,去看小儿书,一分钱(还是二分钱)租上一本书,坐在摊前的小板凳上美美地看半天。
那时能看到的小儿书,多数为64开版面,构图多采用传统的下文上图的形式,后来受到有声电影的影响,开始描摹舞台场面和故事,在画面人物口部冒气处,添加人物对白的“口白”出现。
小儿书的内容大多以打仗、古典名著、历史文化、样板戏等为题 材,像《铁道游击队》、《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封神榜》、《岳飞传》、 《杨家将》、《西厢记》、《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海港》、《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雷锋》、《李双双》、《小二黑结婚》、《渡江侦察记》、《鸡毛信》、《白毛女》、《木兰参军》、《太平天国》、《攻克柏林》、《孔夫子》、《离开莫斯科的日子》、《甲午风云》、《永不消失的电波》、《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新儿女英雄传》、《封神榜》、《寓言故事》、《列宁和炉匠》、《济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桃花扇》,《白娘子与许仙》、《火焰山》、《黄继光》,《孟姜女》、《桃花扇》、《牛郎织女》、《杜十娘》、《秋翁遇仙记》,还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等等,作品内容百花齐放,绘画风格精彩纷呈,很受人们的喜爱。这一时期除了连环画以外,还出现了《地道战》、《地雷战》等一批电影连环画。
而这些现在都已经成了回忆。人生如梦!
连环画要想再度发展,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目前连环画发行量最大的国家是日本,他们发行的连环画不仅仅是单纯针对少年儿童的“小儿书”,它拥有各种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广泛读者群。我曾看到很多中国青年还看日本连环画呢。日本是根据读者不同的需要,推出了五花八门的连环画,如“老人连环画”、“动漫连环画”、“育儿连环画”及地铁中阅读的连环画。在南亚的一些国家,连环画被作为宣传宪法的工具,原因是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文盲,而连环画人人都能看懂。
我国的小儿书,现在已脱离读者进入了收藏领域,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小儿书有人收藏但没人读,是个古董。它在拍卖场上拍的价格再高,也没用,只能给收藏者带来可观利润,却不能给光大人民带来快乐,真希望小儿书再度辉煌,成为大众喜爱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