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知识的追求层次也是越来越高,可能有人会说我们从小学读到大学已经读了那么多书,但是怎么感觉没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用呢,除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还有一些语文作文功底,要是英语好的同学可能还能用上一些,如果是英语不好的同学们那就更加尴尬了。
通常情况下,除非你是从事某一个专业的教师领域,你学习的一些科目是能够派上用场的,因为你的任务只是为了传播这方面的知识。不过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从事教师行业,可能他们就会更加的能够体会自身墨水是大大的不够。
比如说聊到一些著名企业家的事迹,比如分析一些市场的行情,或者一些什么股票行情啊,甚至谈古论今的时候都会显得比较疲软,当然不缺乏有许多天赋异禀的人,但相对一般人来说,许多人在学校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学校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分数的竞争上面,毕竟用这一点来排名。
笔者认为暂时比较适合我们的现有情况,因为人数太多,不用分数说实话也很难想出其他的方法。众口难调,所以只要能够将大众平衡所学到的东西一定不是具备个性的,我们现在可以仔细想一想,教科书上所教的是不是一般的规律?是不是没有把更加进阶的东西写的很清楚,更加深入的东西是不是需要我们继续去研究?有了各方面的深入研究的人群,所以才造就了分门别类的科目。好,言归正传,不管怎样,笔者认为,用来考试的读书都不算是真正所谓的“读书”。
甚至是读那些我们平时说的“无用”的那些书,可能才是真正的读书,当然,每个人的价值观或多或少都会有差异,反正大家都是想学习的,都是想给自己充电,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但是许多人不一定都有阅读习惯,每次都想自己好好的读书,但是书本与知识就像海洋一样,让大家无从下手,那么笔者在与一些大神交流当中得出一些读书,选书方面的心得与大家做一些分享,或多或少应该都能够帮到大家。
有很多人在一开始选书读的时候,老是会仔细思考自己是需要哪一种类型的书来增加知识,但是往往不尽人意,因为自己一想,哇,真是这个知识也需要,那个知识也需要,想了半天还是放弃吧。还有一些人呢,喜欢将自己首先定义为所谓“高雅”的路线,好像不读一点类似康德,卢梭这一类文字较为干涩难懂的书籍就上不了台面。
但其实呢自己又根本看不懂,然后就希望在人前能够卖弄卖弄自己的文化修养,到头来什么营养也没有吸收到。笔者比较喜欢国学类的文章,经常能听到,“啊,易中天的书你也读啊,那就是给大众看的快餐文化,没什么内涵可言的”。
或者在读论语的时候有人会说,“你居然也看于丹的书,真是太俗了,我都一般直接看原著的”。诸如此类的话我是耳朵也听到起茧了,似乎没有一点所谓的“高雅”进行加持,读书就不能够登上大雅之堂。当然,这是自己的选择。那么我在尊重各位的意愿之下,诚恳的给出一些读书的建议。
首先,先不要去想过去,先想最近的题材,找自己感兴趣的书去读。你可以从你最近看的影视作品出发,比如说你最近在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当然这个好像妹子们特别喜欢看,这么火的题材,所以你可以开始去翻翻它的原著,兴趣这么浓厚,读起来是不是会特别的有感觉,而且你会发现读原著会让你的大脑里浮现出更多的想象空间。那么你在其中也会读到许多名词你不是特别了解,向现在的话跟以前不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百度进行搜索,现在各类的百科里面都会有关联词,你可以尽情的点击,进行延伸,那么你就会发现你要触碰的点越来越多。
笔者以前在找书读的时候,因为在和同学聊天的时候老说到一个侦探很厉害叫做“福尔摩斯”,于是就去买了一本《福尔摩斯探案集》,有趣的是什么,我在看这本书的目录之前的前言,居然是我们的学术超男“易中天”推荐书目之一,在前言上易中天还推荐了《伊索寓言》等书目,那个时候看电视的时候也看过易中天的《品三国》。
于是我又去读《伊索寓言》和《品三国》,那么在看《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时候,发现其中的演绎法实在是太让人着迷了,然后我发现我的推理能力太差了,于是就去找有关逻辑思考方面的书籍,然后就会有一大堆这一类型的书目让人看。
看到《伊索寓言》的时候那么这一题材就会有许多寓言故事,于是我去搜索了许多寓言故事,从此又延伸出了各种成语故事,典故,由此又引申出了很多的中国古典文化,那么按照这样的一个读书逻辑,我们经常就会有一条一条线出来,慢慢的,你就能够构建一个自己的读书体系出来。
那么这并不是读书的全部真谛,而只是开始,一开始我只是告诉你怎么去构建自己的读书体系。因为一开始没有知识构建,所以也谈不上书的选择。但是笔者在这里认为,读书读到后面是形成一种大脑的“筛选机制”,你越来越能够辨别哪一些书对自己有营养,是对自己有益的。
一开始可能我们会非常喜欢读一些趣味性非常强的,故事情节特别明显的一些书目,但是当我们阅读量增加上去,我们形成独立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哇,原来那些以前觉得很干涩枯燥的经典真的是我们必须要去读的书,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其实不太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因为觉得其中的语言较为干涩难懂,没有什么趣味性,相信经过沉淀,可能对各种文化的态度会得到一些改变。
那么我在这里也建议大家,在一开始挑书的时候,一定要找自己看的懂的,可能越通俗越好,因为你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容易的接受其中的信息,会让你的大脑相对更加放松一些,你的兴趣也不容易丧失。
当然有一些人非常的幸运,他们出生在一个家庭教育条件相对不错的家庭,那么受到家庭的影响可能他能够进行从浅到深的阅读训练,然后他们到了成人之后在读许多书的时候就会觉得得心应手,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很多人并没有经过他们这样的阅读训练而直接阅读那一些我们说“进阶”的书,那么岂不是拔苗助长,可能拔了苗也长不出来么?
所以,不要羡慕那些可以读“道德经,康德,卢梭”这一类书的人,你按照一步一个脚印的方式去构建你的知识体系,你也是可以的,是真正的能够从中获得你所需要的营养的,
不仅如此,我们读书的目的,我想大家也要做一个斟酌。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读书并不是娱乐,而是一种修炼,还可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是听大家说读书好,而强迫自己去读的。那么我之前说让大家一定要找有兴趣的东西读,就是想让大家摆脱这个苦海,真正的把读书当成一件不能说享受。
最少也是不讨厌的事情,讲实话,我有的时候在外面的书店里面看到有人专心致志的在看书我都会觉得非常的有崇敬之情,为什么?因为在我们现代这个娱乐项目多的泛滥的社会,他居然还会选择一定的时间静静的在书店,可能他就是抱着闲着无事的心态,但是这种行为,很有可能就会激发出很多想法,在一点一滴中让自己变的更加优秀。
可能有一种他自己都不能够知道的潜意识,就是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当然,也很有可能他最后也没有变得特别强大,但是,最少,他去努力做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去感同身受去理解一下他们,为什么不能也让自己起来呢?而不是去嘲笑他们看的书是否属你们认为的那份“高雅”?
当然,我并不是说大家读书不需要定门槛,因为我们最后都会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读书读到最后,我们慢慢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没有那么的固执,不会那么的冥顽不灵,而是会兼听则明,理智分析。而且还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人类是多么渺小的一个物种,世界之大可能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按照我们的延伸阅读方法,我想慢慢的到后面,你的阅读量会迅速增加,包括你在玩微信刷朋友圈的时候,你都会有选择性的阅读了,慢慢的,还有可能成为一个业余的“学者”了,祝大家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