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可能一开始看会觉得有点混乱,有些台词在现代这个时代看起来略显矫情,但是还是要说这确实是一部值得回味的好电影,任何一部有价值的电影都是对人性的求索和追问,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影片中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陈楚生等几位主演所刻画的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都带给人很多思考。今天先讲一下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这个角色带给我们的震撼。
在王敏佳的身上,有我们每个人都会犯的错误,爱慕虚荣。这是人性的弱点,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看起来都没有那位李老师对自己妻子的冷漠,以及李老师妻子的诬陷报复和李想的自私懦弱逃避等这些更有杀伤力。爱慕虚荣这种错误并没有伤害到别人,但是却成为了人们批判她的证据。章子怡所塑造的王敏佳可以说是影片的精彩部分,也是最让人心痛和同情的,特别是看到她被人们群殴的时候,那种揪心的痛和恐怖让我感触很多。
这跟《芳华》里面那些美好的姑娘们对何小萍的排挤,对刘峰态度的颠覆改变,跟现在的网络暴力,明星骂战不是惊人的相似吗?想想如果你是王敏佳,内心会是怎样的绝望,那些曾经在一起嬉笑打闹、和善亲切的同事和一起长大彼此信任的朋友原来可以瞬间变成想要至你于死地的敌人。看到群众同仇敌忾,义愤填庸,对你群起而殴,你不觉得很可怕吗?
王敏佳和李老师妻子的过节跟这些人有什么关系呢?伸张正义可以,惩罚别人谁给他们的权利和勇气?事后他们可能连自己都想不通自己为什么那么愤怒!为什么会有那么残忍过激的言行!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的分析,应该可以作为这种群众行为的一种解释,“群体中的个人仅因人多势众,就会感到有种不可战胜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他感情用事,而他单独一人时肯定会有所收敛。群体无名无姓,因此可以不负责任,当束缚个人行为的责任感完全消失时,人便会肆意妄为”“在群体中,蠢人、白痴和妒忌者不会再感到自己平庸和无能,而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短暂却巨大的力量。”
《芳华》里也有类似的反思,“我们那群可怜虫,十几二十岁,都缺乏做人的看家本领,只有在融为集体,相互借胆迫害一个人的时候,才觉得个人强大一点儿。”
群众发泄完怒火,可以不受良心谴责,不担负任何责任各自散去,但是她却不能,她孤立无援,那个对她冷若冰霜的丈夫更不可能帮她,她也被逼上绝路,最终选择了跳井。人类的愚昧和荒唐并不是只存在于特定历史阶段,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存在。当批判王敏佳的教唆者,事件的相关人李老师的妻子被人群挤出来后,她应该也被吓着了,她本身也并没有这么歹毒,只是一时被气晕了头,她并不想置别人于死地,她没想到事态会发展到她无法掌控的地步。
人们处在群体中,群体的情绪会互相传染,群体的力量增强了人们的行动力,也导致愤怒的人们没有耐心去分析挖掘事情的真相,只想着迫不及待行动。
《乌合之众》里面还有这样一段话“被想象歪曲的东西与真实的事件混为一谈,群体根本就不管客观不客观,他们会把头脑中唤起的形象当作是真的,而这些东西往往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
人是个体,各自占据着独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我们的视线里对于别人的观察总是会存在盲区。当和别人的时间和空间交织重合的时候,我们会看到部分事实,但却不是全部事实,其他部分的事实我们需要靠想象或者听当事人或者别人转述,这就存在一个时间差,而在这个时间差里,误会和不好的结果已经产生了。
就像在邻居和学生的眼中,人们只看到善良亲切的李老师天天被自己的强悍老婆殴打,却看不到屋子里李老师老婆对李老师的爱,看不到李老师对他老婆的精神折磨;就像人们只看到王敏佳承认是自己写的投诉信,但是看不到那是在李想所在的西医工作区两个人一起写的信;就像陈鹏在他的一生中,只留下李想胆小懦弱自私的一面,却不会想到李想有一天也会有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那种善良和勇气。
写这些文字,并不是想让大家一味地批判人性,因为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善良从来没有缺席过。在我们遭遇挫折,深处困窘的时候,也会有很多人像陈鹏那样心甘情愿为你“托底”的人会站出来拉你一把。在我们因为一时糊涂,一时自私,一时胆小懦弱而犯错的时候,也会在内心道德的驱使下用自己的善行去弥补过失。人性善的光芒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发着光!
只是希望人们在更多的时候能够保持理性,尤其是在有些事情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伤害的时候,而我们又并不能确定自己了解全部真相的时候,我们能够三思而后行,这样当我们面对自己的时候,才能少一些痛苦纠结,少一些遗憾和自责。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世事纷杂,只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