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
- 还没选科的家人们避雷历史类!避雷历史类!避雷历史类!
- 不要妄图寻找一个完全没有难点的学科。生物的遗传学,化学的有机化学,政治的经济学和逻辑学,地理的天气系统……等你真正选了之后就会发现它们基本上都很难。
我的选科模式
答主是全文生,坐标广东省,3+1+2的模式,也就是说物理和历史二选一,其实和旧高考文理分科没有太大差距。
选科考虑方向(按重要程度排列)
1.身体条件(身高/视力/是否色盲色弱等)
军警类院校对身高视力有要求,不达标的同学则无需考虑这一项
色盲色弱的同学建议学文科,将来也只能学文科专业。因为大部分理科专业要求色觉正常,而文科类专业留给理科生的名额本来就少,录取的时候竞争压力大,不如选文科。
2.家庭背景/资源
首先考虑你父母从事什么工作,他们能否为你的就业提供支持。这一点文科的同学必须注意,如果想往金融方向发展,确确实实需要人脉。
如果你父母提供的资源是倾向于理工科行业,那么你就算不擅长理科也最好是选理科。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就算TA因为不擅长理科而考不上985或211,依靠家庭背景,在就业方面也可以达到一样的水准。
3.你们省的高考政策
如果你们省文理科分数线相差悬殊(相差几十分甚至上百分的那种),慎重考虑选文。
若有乡村医生/定向医生的招生计划,建议在选科前查清楚选课要求。今年我省定向中医生有面向历史类考生,但是强制选化/生,部分学校护理学专业也要求选化/生。因此我个人建议如果真的不想选物理,至少带上化学或生物,有更多的选择。
4.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 智商
建议参考高一上各次考试的排名。注意是排名,不是分数。
比如你物理考60分,在班级和年级都是中游水平;历史70分,同样也是中游水平。这种情况建议你选物理,因为两科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选物理你将拥有更多的选择。
考虑一下你的数学成绩。到了高三你就会发现,对于大多数文科生而言,大家的文科成绩都差不多,最后只能靠数学拉开差距。并且文科班数学学习氛围肯定没理科班好,如果容易被人影响请慎重考虑选文。
- 情商
智商也许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补上,但情商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有以下情况:天生就很i,不擅长社交,喜欢宅家,甚至对社交产生厌恶,建议不要选文科。
为什么呢?在大学以前,也许社交和人脉没有那么重要,但你有想过将来吗?对于大多数文科专业来说,较强的社交能力是基本要求。
一个i人在文科班真的会显得格格不入。我所遇到的文科生情商都很高,很活跃,我这个重度社恐跟他们对话感觉有点接不住话;包括上了大学,在社团面试的时候,文科专业的同学往往更占优势。当然好处就是,我在我的文科同学身上学会了很多社交技巧。现在靠这些技巧在新的环境(极少有文科生的环境里)收获了很多新朋友,这也许是两年半的文科生涯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5.学校师资
就我这两年半的文科生涯来看,文科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很高。
理科的题目,就算老师讲得不明白,你通过看参考答案、教辅书多少都能琢磨出来一点点。但是文科的题目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即便是选择题这种所谓的“客观题”,你光看解析还不一定能看懂。看了市面上大多数教辅书的解析,最后就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这时候有个讲题水平很高的老师,你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但如果你们学校文科师资很一般,或者说优质师资都向理科班倾斜,还是尽量选理科。
6.后路
避雷冷门选科!历化X,物政地及其冷门,很多学校都没有开班,就算有开也是走班制,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且从今年我市私立学校的复读班招生章程来看,太过冷门的选科是没有开班的,如果要复读就不得不改选科。你需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7.个人理想
为什么把个人理想放在最后呢?但凡你经历过高考的毒打,但凡你填过志愿,你就知道你的理想在现实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比如说你对文史哲感兴趣,想学文史哲专业,但你考虑过就业的问题吗?就算真的能就业,你有考虑过薪资的问题吗?对你来说,文史哲真的可以作为职业吗?还说是让它们成为你的一项调节生活节奏的爱好比较好?
8.科目选择
- 关于是否需要选政治的问题
选政治的好处是赋分后要比原始分高很多;大多数军警校甚至部分学校的法学、思政教育都要求选政治。
但随着新教材改革,政治内容增至7本书,每一本内容都又多又杂,背诵量大。现在又多了本逻辑思维、法律与生活,可谓包罗万象。如果你所选的另外两个学科学习压力本身就很大,慎选政治。
- 关于生物/地理如何选择
我推荐优先选生物。地理这一科主观性太强了,很多选择题(尤其人文地理)非常灵活,几乎没有哪个老师能讲明白地理选择题的通用技巧。我省改高考地理答题的标准十分变态,每个关键词都要精准踩中,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行;而且对答案的每一个点的顺序还有要求。因此我发现很多同学的地理成绩总是忽上忽下,高考翻车概率很高,慎选。
9.大学学习
如果将来有学医的志向,一定、必须要选化学!!!就我和我同学大学学习情况来看,不选化学的后果就是上课全程懵圈,下课又不知道从何补起。所幸我省从24届起规定物化捆绑,以后再也不会有没选化学的医学生深受选课制度的迫害啦!!!
10.个人倾向(仅供参考)
1.尽量选择物理+化学
因为我们这一届以后大多数理科专业都要求物化捆绑。我们同一届的复读生(那些选物理不选化学的)很多都临时改选科。尽量保证自己专业选择范围广。
2.对于物理和历史分数线相差悬殊的省份(相差五十一百分这种)你还是选物理罢!
3.剩下一科选自己最擅长的/选和自己志向对的上号的
对于有学医志向的同学,一般化学生物这两科有化学就够了,生物看你擅不擅长。
全文学习体验(供有选全文的志向的同学参考)
1.各科
历史:历史是我最擅长的科目。高中历史学习内容和初中差不多,题目和初中略有不同。初中历史考的基本上是你背的内容,高中历史几乎不用背。从我身边同学以及我个人成绩来看,历史是政史地三科中最易拿卷面分的科目。
政治:政治算是我擅长的学科,我个人认为学起来并不费劲,且它是政史地三科中主观性最弱的、答案确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地理:我个人不建议大家盲目选地理,除非你的地理真的很拔尖。(理由见上方第8点)
与理科比较:确实,学文科比学理科舒服多了,但是考试的不确定性很大。举个例子,高一学考的时候,我半学期没学化学,只是考前两个月看了一遍基础知识,刷了几套题,冲到了92/100分(A级)。而我认真学了一学期地理,考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只考了78/100分,虽说也是A,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理科确实能给人带来可靠方向感,不像文科那么玄学。
2.班级氛围
不是我黑全文生,实话实说,全文班的学习氛围确实是全校垫底的。
首先,大部分艺术生会选择全文,因此全文班总有那么几个看起来比其他人清闲的,大都是艺术生。艺术生对文化课普遍不够重视,容易带偏班里学习节奏。(在此声明不针对所有艺术生,仅阐述我高中时期的所见所闻。)
其次,就算不是艺术生,真正有在认真学习的屈指可数,见到认真学习的人还喜欢阴阳怪气,学习氛围相当一般。
3.师资
重点高中的主要师资力量基本上都集中在全理班,因此想选全文的同学要做好遇到教学水平很差的老师的心理准备。
而且政史地这三科很考验老师的教学能力。这一点我深有体会。高中期间换过一个历史老师和一个政治老师,换前和换后的体验简直了……尤其是历史,换老师前我只有六七十分的水平,换老师后,我仅仅跟着老师学半个学期就稳定八十以上了。
优秀的老师往往能传授一些高效率的方法,听完真的有醍醐灌顶,突然开窍的感觉。且文科的选择题主观性很强,看教辅也好,自己揣摩也好,是很难得到一个完全正确的解释的,更别说总结成做题规律了,从这个角度看学文科真的很需要一个优秀的老师。
如今网络发达,但你能搜索到的优秀的文科老师显然没有理科多,而且听网红老师的课的学习效果显然不如你们学校老师讲解的效果好。网课是面向全国的,而各省高考评卷标准不同,所以网红老师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这也侧面反映了理科的优势:即使没有身边优秀的老师,通过教辅、网课的讲解也可以弄懂所学知识。
个人经历(再次劝退全文生)
本人选的是全文。至于当时为什么选全文,说起来十分魔幻。
首先,我从小就没真正学会过理科。小学对奥数一窍不通,数学最低考83分(作为一个小学生还低于85分说明水平很一般了)。
初中理科也时好时坏,遇上大考数学就只有90几分(满分120)。物理化学常年85上下,但还好中考前加了把劲,超常发挥上了90。文科成绩比较拔尖,英语、政治、历史都考过满分。
就从我高中以前的水平来看,只能说我的理科相当一般,上高中后我的理科果然被吊打。高一第一学期理科就一直是班级中下游(还是在有努力学习的情况下)。文科嘛,整个高一上都没怎么学,差不多是班级中游水平,也没拔尖到哪去。
我们是高一上结束后立马分科,当时消息有些突然。再加上我实在是对这些怎么也学不会的理科恨之入骨,对自己的文科水平存在一定幻想,于是不顾家人劝阻,力排众议选择了全文——这个专业覆盖范围最少,风险最大的选科。
填高考完填志愿的那几天确实是我有生以来最绝望的时光。一打开专业目录,只有法学财会汉语言,一堆垃圾管理学,还有不知道怎么就业的文史哲类。本来以为可以报中医或一些定向乡村医生,但是这些一般要求要选生物!就算选了生物又如何呢?给文科生留的名额少之又少。思考再三,我还是在家人朋友的建议下报考护理学,这也许为数不多的不限制全文生的医学类专业。然而当时我报的大学也只给文科生留了5个名额,所幸后来踩线进了这所大学。
至于为什么没有复读,一方面是因为我怂,害怕复读后考得比现在还差;另一方面我们市的复读学校很少,最优秀的那所学校还把全文生安排在很偏远的一个校区(可见全文生的地位有多不堪了)。
总之劝各位高中的学弟学妹尽量从实际出发。当然选了就不要犹豫,冲就完事儿!相信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