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青岛地铁1号线发生塌陷事故,造成1名施工人员死亡。同年5月27 日下午 5 时许,由中铁二十局施工的地铁4号线沙子口静沙区间施工段发生坍塌,5 名施工工人不幸遇难。同一项工程,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事故频发,造成多人死亡,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和质疑。
安全事故频发,绝非偶然。由于存在“治病救人”的停工整顿沦为摆设、钢筋和混凝土质量不过关以及相关管理不善等问题,使得工程存在质量和重大安全隐患。这让外界对于青岛地铁真实的安全状况,再次感到担忧。
诚然,地铁事故背后不排除有客观的原因。青岛地形依山傍海,地质条件相对特殊,青岛地铁也承认“青岛地铁工程管控依然存在薄弱环节”。但是,既然明知地质条件会给工程带来挑战,那么,当初在做工程规划、重大风险认识、监测研判以及风险分析时,不应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尽可能做好一切预防和准备措施?既然知道风险的存在,在对地铁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时,难道不应该更透明更严格?
所以,“地质条件”并不是事故发生后,用来脱身的理由。青岛地铁从规划设计到施工,有没有未雨绸缪,显然是需要追问的。尤其是,类似塌陷事故总是以相同情节上演,当地有没有进行地毯式的拉网排查,找出背后“人祸”因素,更是需要扪心自问。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青岛地铁被指“偷工减料”“违法分包” ,就是一个典型例证。施工方举报“偷工减料”之后,青岛地铁也在随后的调查通报中承认,工程存在钢筋布设疏密不均、混凝土垫层厚薄不均的问题。至于“违法分包”的问题 ,总承包方葛洲坝电力表示不存在违法分包问题,只是存在项目管理不善问题,但真实情况与原因未见着手调查与报道。
工程安全人命关天,消除隐患须慎之又慎。因此,对于青岛地铁违规问题和事故频发,相关监管部门不能再熟视无睹,而应切实负起监管责任来,彻查问题线索。与此同时,对于违法违规、敷衍应付以及失职渎职等情况,必须严格追责问责,还遇难者一个公道,真正堵住安全漏洞,让类似悲剧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