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要听无数的话:家人的叮咛唠叨、师长的谆谆教诲、恋人的甜言蜜语、挚友的逆耳忠言······当然,也少不了旁人的闲言碎语、奉承阿谀、谩骂诋毁。我们听进去了多少?又有多少被我们当成了耳旁风,吹过之后,毫无痕迹?而最让人无奈的,是当时作为听者的我们往往分不清,哪些该听进去,谨记于心,引以自省;哪些该当成耳旁风,饶了别人,放过自己。
小时候,是跟着祖父祖母过的。爷爷倒是话不多,说一句是一句的理儿,但对着我这亲孙女儿却不吝啬言语。爱唠叨的奶奶更不用说,大事小事总要念一念。我小时候很安静,倒也能乖巧地把唠唠叨叨的词句全都听着,落得个祖孙和乐。后来大一些了,“翅膀硬了”,自己的主意就多了,和奶奶没少拌嘴,争的多了吵得勤了,索性有道理没道理的都不愿意听了,竟靠着七分自己的主张、和着三分妥协长大成人了。
长大成人,这是祖父祖母一直盼着的。而我也在这“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越走越远,越走越远。高中去市里上学就已是难得回家,后来到北方上学就更不用说,远离二老的日子,终于能按着自己的喜好习惯生活处事,自觉逍遥自在。
但随着年岁渐长,那些深深浅浅的念叨,却时不时在我耳边回荡,细细咀嚼,就连当时觉得无理的一些话,也体会出其中的道理来了。
受得起宠
感触最深的,应该是祖父常说的“人要受得起宠”。
虽然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但在那个时代的小娃娃里,家里对我也算得上是宠爱有加了。那时候祖父劳作回来,不管多累总要抱一抱我,逗我几句,逗着逗着就把自己给逗得喜笑颜开了。记得五六岁的时候我就跑去打了耳洞,经常是刚戴上耳坠蹦跶几下就不知道掉哪里了,但祖父经常一去镇上就给我买新的回来,自己却是到饭点了也舍不得在饭店吃个饭的。
祖父常说,他宠我是因为我受得起宠、经得起惯,该听的话都会听,该做的事也始终会做好。只有受得起宠,才会有人一直宠着,才会有更多的人宠着。若是一宠就骄、一惯就坏,必然会伤了宠惯你的人,也必然得不到长久的宠爱。
我已不记得当时是怎样一种“受得起宠、经得起惯”,只是对祖父的言论却已深以为然。人这一生,荣辱成败都会经历,事事时时做到宠辱不惊,凡夫俗子也很难做到。但一个人若受不了宠,恃宠而骄,进而行不当之事,便丧失了“得宠”的基础。落马的高官、入狱后过气的明星、恃宠胡闹而被分手的恋人,便都是应了此理。
一个人受宠,必是因他某些优点吸引别人对他好,若是优点不复、缺点丛生,即使是爱他的亲人,也会失望会伤心,因此他也必会失宠。
抬头挺胸
小时候,坐、立、走路都被要求抬头挺胸。有时候走路走的散漫了些,不自觉就有些含胸驼背,这要是被二老看见了,肯定是免不了一顿语重心长的教诲。
一直也知道,事关仪态气质,马虎不得,从小就谨记在心。只是后来,走到了外面的世界,走到了纷杂的社会,不知不觉中却习惯了低着头。面对繁华城市潜意识里的不够自信,不得不应付一些喜欢别人对其俯首躬腰之辈,承受着生命赋予的压力与重担,走着走着,猛然发现,已不复年少时昂首阔步、意气风发的模样,才明白,那一句“要一直保持抬头挺胸”的深意。
知进退,明得失
还有一句至今不敢忘记的话便是“知进退,明得失”。小时候只觉得祖父是在告诫我不可太过执拗、不可得寸进尺、说话做事要学会观察、审时度势。后来才懂得,什么时候该争取,什么时候该退让,得失几何,如何取舍,这是一生的课程。
职场竞争里、爱情婚姻中、人生抉择时,甚至一场亲友间小小的笑闹,哪一样不需要我们懂得进退得失?有多少友谊情感毁损于不知进退的争论吵闹里,有多少大好前程断送在不明得失的失策误判中?知进退不易,明得失亦难。唯有谨记在心,算是一种警醒,边走边学。
小时候当耳旁风听过的多少唠叨,长大后才慢慢悟出其中道理。赞叹老人智慧的同时,更是庆幸自己还有些遵照执行、保持至今的,从中受益多少,也已看的分明:保持眼清目明让我省去了多少麻烦、多看了多少风景;内心有所坚守却牢记一个“和”字,让我有了多少君子之交;小有成就时耳边适时响起的“忌骄傲”,让我从未迷失心智······
小时候的耳旁风如今成了人生的路灯。更重要的,是今后,莫凭好不好听决定要不要听进去,莫因一时无知错判是非,莫借口舌之巧光说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