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态度(1/2)

《态度》--- 吴军

目录:

序言:态度决定命运

第一章:人生哲学

第二章:洞察世界

第三章:对待金钱

第四章:人际关系

第五章:有效学习

第六章:做人做事

备注:

201902-态度(2-1)

201902-态度(2-2)


序言:态度决定命运

人类的进步,从一万年前开始陡然加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字的出现使得知识和经验可以更快、更准确地传递。特别是父母将自己的学识和生活经验传递给后代,这让几乎每一代人都可以轻松地超越上一代人,文明从此开始。因此,从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角度看,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是必需的,否则我们就和用生命试错的其他物种没有太大区别。

试错成本要低,效率要高;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前后两代之间只能通过基因传承信息。一只被蝮蛇咬死的老鼠的基因就中断了,而具有躲避蝮蛇基因的老鼠则将这种信息传递下去。这种不断试错,以生命为代价的信息获取方式的效率实在太低。事实上,7000万年前,人类和老鼠拥有共同的祖先。在接下来的6500万年里,人类这种哺乳动物在自然界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直到500万年前(那时人类和黑猩猩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在人的身上叉头框P2(Fox P2)基因发生了明显变化,这让人类拥有了语言能力。后来,现代智人的这一支在语言能力方面进化得特别快。从此,人类经验和知识的传承可以通过语言快速完成。今天的人,不需要被蝮蛇咬,就知道远离这种有斑纹的褐色爬行动物,甚至会远离它们出没的水边草丛。因此,如果我们不能从前辈那里学习有益的经验,而是凡事都靠自己试错、摸索,那么我们的进步无疑会比同龄人慢。

经验和知识的传承可以通过语言快速完成,如果你沟通能力差后果将会怎样?

出于最有效地学习和成长的目的,年轻人有必要从上一代人那里接受经验,汲取养分。然而,代沟是永远存在的,不仅今天如此,其实在过去也有代沟,将来还会有,糟糕的沟通(比如不恰当的管束)只能适得其反。因此,如何和子女进行有益且有效的交流是一个大问题。在年轻时,阅读古今中外一些智者(包括曾国藩、傅雷、J.P.摩根、苏霍姆林斯基等)的家书,让我获益匪浅。当时,虽然我略有逆反情绪,但我比较平静地接受了这些智者在家书中讲述的道理以及讲述方式。

由于写邮件时容易做到心平气和,写出的文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她们更容易接受我所写的建议,而不是我说的。

年轻人最重要的功课:以最有效地方式进行学习和成长,学习经验,汲取养分;

注意:作者从前人哪里学习的不只是道理,还有讲述方式;

我平时和女儿们交流的内容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她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她们希望得到一些建议,比如第一次工作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另一类是我觉得她们最终会面对的一些问题,我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和她们谈一谈。我给孩子的建议,一小部分源于我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大部分则是转述其他人,特别是我心目中的那些智者的观点。

内容:已经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后终究会遇到的问题;

在和子女沟通时,我有三个心得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明确子女不是家长的私有财物,而是上天给父母带来的最好的礼物,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需要尊重。有了这个前提,就能够平等地进行沟通。坦率地说,我对中国文化中一些强调长辈为大的思想持否定看法。这种倚老卖老的态度,是两代人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的主要原因。

毛泽东主席在61年前对年轻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1〕。类似地,富兰克林和杰斐逊则一直强调要相信年轻人,相信未来。”

明确了孩子是未来的社会栋梁、精英和领导者,而不是当下的领导者,我们就不会用老人的观点禁锢年轻人的思想,而是给他们提供参考意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最糟糕的教育莫过于用上一代人落伍的想法教育这一代人,让他们去领导下一代。

第二,虽然子女和自己在基因上有传承关系,但是不要将自己这辈子没有实现的愿望转嫁给子女,特别是要求他们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在子女面前,榜样的力量远远大于说教。自己以什么态度对待事物,对待他人,子女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习。很多人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其实,家长应该不断精进,以此影响孩子。如果父母一味要求孩子,自己的做法却相反,结果可想而知。事实上,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缺乏教养的父母,因为他们的言行“培养”了熊孩子。我非常赞同撒切尔夫人的一段话: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在撒切尔夫人这段话之前,我想再加上一句,“注意你的态度,因为它能影响你的想法”,这也是本书起名为《态度》的原因。从某种角度讲,孩子的命运在父母向孩子发脾气,并且传递给他们坏习惯时,就已经决定了。

“第三,同一件事,对不同人来说,给予的建议常常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没有绝对好和不好的建议,只有适合和不适合的。”

“第四,沟通需要是双向的,很多时候,倾听孩子的想法比发表意见更重要。在一些问题上,孩子的想法不仅很合理,而且能够给长辈带来很多启发。我在和孩子们沟通的过程中,也在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想法。

最糟糕的教育莫过于用上一代人落伍的想法教育这一代人,让他们去领导下一代。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缺乏教养的父母,因为他们的言行“培养”了熊孩子。其实,家长应该不断精进,以此影响孩子。

这个序言 可以作为一个经典的写作模板来学习,它结构清晰、合理、信息量丰富,很有参考价值;

每一段都有一个表述的主题,并且有针对性的论证;


第一章:人生哲学(未完)

第1封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对快乐的认知:

1,快乐来自人自然天性的释放。

2,相比自然环境,人的环境可能更重要。一个人身处社会,总需要一些朋友。过去没有今天的各种社交活动,但是我们同龄人之间的互动往来比今天频繁得多。孤独的人是很难快乐的。

3,一个人内心豁达、心胸宽广,自然容易快乐。世界上的贤哲都要修心,在这个过程中,快乐自然就会从心里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当一个人在外面承担的义务很重,权势地位很高时,就更需要提高内心的修养,这样才能保持快乐。

我自认为还是一个充满快乐的人。我除了有一个乐观的天性,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做得还算好。

第一,不断地接受教育,与时俱进。学习,获得新知,了解世界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因此,我一直提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第二,有理想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人无理想,就会厌倦当前的生活,快乐也就无从谈起;有理想却不采取行动,不去做,又会失望、苦闷。

第三,与人相处共事,尽可能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和谐少争,无争是不可能的,做到少争还是有可能的。在一个集体中,不要妄自尊大、看轻他人,这样就容易与人相处,减少矛盾,自然也就容易得到快乐。

第四,看透人生。你现在还太年轻,不能体会这一点,也不需要体会。人最终必须看透很多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体会这一点。

你是怎么对自己的快乐负责的?


第2封信:幸福的来源

对幸福的认知:

先从比特纳的这本书说起,他的几个观点很有道理。

首先,幸福是一种感受,并非是钱可以衡量的。当然,这种感受也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和一个人生活的环境相吻合的。

哥斯达黎加人超乎常人的幸福感,来自生活本身的轻松、愉快,它不需要多少钱。如果一个人认同这样的想法并且生活在那个环境中,他就会感到幸福。相反,在新加坡,通过努力挣到很多钱的人感觉自己很幸福,因为那个国度崇尚这种价值观。

比特纳的另一个观点我也赞同,就是幸福需要基本保障。

我不会为你将来的生计发愁,不过依然要提醒你,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给自己留一笔应急的积蓄,以便让你做事没有后顾之忧。

我自己对象幸福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其一,生命通过基因传承而延续,大部分研究幸福学的学者都认为这是幸福感最根本的来源之一,它远比暂时的男欢女爱、财富和虚荣更让人类具有长久的幸福感。人和其他任何物种一样,都担负着传承基因的使命,因此当人们看到自己的生命可以通过基因一代代延续时,会不自觉地展开会心的微笑。

不过,这种幸福任何动物都有,人终究还有高于其他动物的追求,那就是人的存在和行为可以给世界留下烙印或者创造快乐。当我们得知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世界带来或多或少的正面影响时,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其二,人生是一条河。一条河的水量由它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三个因素决定。一个人的影响力也是如此。有些人当下的影响力非常大,受他影响的人很多,但是未必长远。有些人则如同一条很长的河,影响力绵长持久; ...... 我比较喜欢后一种人,因为时代越久远,那种蜿蜒的长河会持续下去,不会断流。莫扎特便是如此,虽然他已经去世两个多世纪了,但是今天他依然吸引世界各国的人游览其故乡萨尔茨堡。

美国的富豪之所以会向大学、医院和其他慈善机构捐款。。。因为通过向大学和医院捐款,他们能看到自己的钱在宽度、深度和长度上更多地影响未来。“给总比拿要快乐得多”———苏联文豪高尔基

欧文说,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如果做一件事背离了这个初衷,我们就需要审视自己了。

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你的幸福是什么?

要给世界留下点儿美好东西的信念。


第3封信:如何拥有抵制诱惑的定力

实际上,很多商业活动就是在规则内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因此,我虽然不制止你玩游戏,但是一直提醒你不能多玩,以免对其他该花时间的事情失去兴趣。

但是从统计上看,沉迷电子游戏的人,绝大多数在学业上和工作上都不如其他同龄人,很多人甚至从此丧失了工作热情和能力,靠父母养活。在中国,这些人被称为“啃老族”。

电子游戏是有诱惑力的,这就如同很多其他事情有诱惑力一样,但是摆脱诱惑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种能力,也可以把它看成一种品行。

抵御诱惑最根本的方法是有一个长远的大目标。这个目标要有意义,让你愿意为之努力。

那么第二个能让你摆脱像玩电子游戏那样上瘾的事情的方法就是做一些有成就感、有回报的事情。

虽然有了长远目标之后,人可能会时不时打退堂鼓,但是我希望你对实现任何长远目标能够养成一个做事习惯——用平和的心态,日积月累圆满地实现目标。

另外,你将来可能会遇到比电子游戏更大的诱惑。在那些对你无益的诱惑面前,你需要定力,而这些则可以从你淡忘电子游戏开始。

树立一个长远、有意义、有成就感、有回报、愿意为之努力的大目标。


第4封信:成功是成功之母

1,孩子是不是真的对钢琴不感兴趣;

小时候喜欢看音乐演出,歌剧;长大了喜欢看大师演出歌剧,音乐鉴赏能力也有所提高;所以感兴趣,有天赋;

2,想放弃的原因;

首先,你觉得练琴,特别是练习基本功确实有点儿枯燥。

其次,很多东西的进步是容易看见的,比如学习计算机,几乎每个月你都能发现自己的本事在长,然而钢琴的进步则相对缓慢,你练习了一个月,也未必能感觉到明显的进步。对于大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每天看到进步,或者每天得到奖励,才更有动力做一件事。如果不能马上看到结果,人们通常会失去耐心。不仅你有这种感受,我过去也有,几乎每个人都有。

显然,你遇到了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困难。这时候你有两个选择,一是回避这种困难,二是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能否克服这个困难。一群年纪相仿的人在小时候没有太大差距,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分化。

3,不应该放弃的原因;

人只有成功过一次,才更容易成功第二次、第三次,因此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一群年纪相仿的人在小时候没有太大差距,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分化。

反思:怎么发现子女身上的优点和兴趣?


第5封信:最好是更好的敌人:

如果晚上从教室走路回宿舍,最好有朋友同行,而且最好逆行,这样别人走在你的对面,你看得见。

但是双方都希望自己的诉求全部得到满足,最后的结果却是什么诉求都满足不了。我不知道之后发生在校园的几十起重大枪击案是否会让当时那些投了反对票的议员有点儿罪恶感。

做事不怕慢就怕停;完美主义者的事情永远开始不了,更完不成;最终在等待和扯皮中,让时间白白流逝;

团体或个体都值得借鉴反思;

完美主义者的事情永远开始不了,更完不成;


第6封信:好习惯成就一生(未完)

什么决定命运:

基因;习惯(挨了一巴掌的反应,决定命运);

很多时候,我们从小养成的很多习惯,最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欧洲和日本是指望不上了,世界的发展只能指望美国和中国。如果我们相信时代的安排,在这两个国家之间做点儿事情就会事半功倍。汉语不好的华裔,实际上就放弃了50%的机会。

我说,是寒门还是豪门,与出贵子这件事无关。生于豪门的人,有很多人他们自己也努力,利用家族的财富和其他资源做出了一番事业。但是,也有不少豪门只出纨绔子弟和平庸后代。

在美国,如果一个族裔自己不争取权益,孩子书读得再好,和其他族裔相比,依然没有机会,申请大学的时候依然会受歧视。

对于女生,影响你的命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将来的丈夫或者伴侣。巴菲特说,女人要嫁给一个比自己优秀的人,因为如果嫁给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将来一辈子都是麻烦。他的话未必完全正确,但细想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经济条件类似的家庭,孩子最后的命运相差会很大?如撒切尔夫人所说,从做每一件小事开始,慢慢形成习惯,习惯塑造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

很多事情,要从做每一件事开始养成好习惯,培养好性格,结交好人,这样命运女神就会垂青你。

女人要嫁给一个比自己优秀的人,因为如果嫁给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将来一辈子都是麻烦。


第二章:洞察世界

第7封信:决策时格局要大:

一个人格局的大小,是指在空间范围内,能否看到大机会,能否做一件影响范围更大、影响力更大的事。

我希望你能从大处着眼,在境界上超过同龄人,而不仅仅是技能比他们高;

格局的大小决定了成就的顶点。

很多时候亚裔家长一直在纠结孩子上名校有没有用,坦率来说,如果格局提升不上去,上了也没用,还达不到谷歌员工的平均水平。谷歌的人均年产值为125万美元,苹果和脸谱网的人均年产值则高达160万美元。

人在选择做什么事、不做什么事方面,格局要大。如果开始做一件事,就要尽可能往最好的目标努力,境界要高。所谓境界,你可以理解为目光能看多远。如果我能够看到三年后的事情,你只能看到一年后的,那么我的境界就比你高。

格局要大,境界要高。


第8封信:做事时境界一定要高

我那天讲到了一个人格局的大小,是指在空间范围内,能否看到大机会,能否做一件影响范围更大、影响力更大的事。

商鞅说:“我是怕如果他真是一个境界特别高、有大志向的人,我一开始就说那些低层面的事情,就把他看低了。”

但是,人一旦习惯获得短期利益,境界就高不起来了,可能永远不会追求更高的境界了。

他们都懂得要通过妥协谈判解决新大陆长久生存发展的问题,而不能靠武力解决问题。至于拿破仑,则值得多说两句。拿破仑一生花的精力最多,最引以为傲的是他的《拿破仑法典》,而不是哪一场战役的胜利。

虽然拿破仑在军事上的胜利在1815年就终结了,但是整个19世纪,欧洲依然是在拿破仑的影响下度过的。当拿破仑自己总结一生的成就时,最为自豪的就是这部法典。他在临终前,不无感慨地说:“我一生40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拿破仑的成就在于,他在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确立一个资本主义的现代国家上,而不只是军功和征服,或者说他追求的是帝道而不是霸道。

我有很多时候想离开大学去挣钱,但是那样的话,我的学术水平就达不到世界一流水平,因此我两次辞职回到大学全心读书,并且在很多次周围的人因为受到各种诱惑半途离开学校之后,还能坚持把学业完成。

今天回过头来看,人追求多高的境界,最后就会得到多好的结果。在你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总会有很多短期诱惑。很多时候,那些诱惑显得如此美妙,你周围的人会渐渐放弃目标,接受它们。这就是考验人的定力的时候。人的境界高一点儿,多关注长远,少盯着眼前,才能走得更远。

别人是看低你了还是看高你了,是你自己的境界决定的!


第9封信:生活是具体的

德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生活是具体的。

这两派人在媒体上永远在争吵,以至于政策的制定者永远是为了选票去投票,而非真正致力于改善我们的环境。

严谨量化;

慢慢体会;

德国人的严谨;


第10封信:教育改变命运

上好大学是接受好的教育的方法,甚至是捷径,但不是目的。

今天,很多人说美国的社会分层,下层人想进入上层很困难,这其实是教育不足造成的。事实上,下层人并不比上层人笨,如果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并且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日后的表现和其他人就不会有多大差别。到了普鲁士崛起时,德国的教育家威廉·冯·洪堡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大众的教育体系,主要强调技能教育。

之前,我们在收音机里听到关于KIPP(知识就是力量计划)的介绍,这是一个帮助底层家庭孩子接受教育的计划,它让来自底层家庭、加入这个计划的孩子一早就到学校读书。。。这些孩子将来上大学的比例和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上大学的比例差不多,并且只需要一代人就可以摆脱贫困。

你的那些同学学习都很认真,成绩也很好,他们的哥哥、姐姐大多考上美国最好的大学,因为家长也把教育的重要性传递给了他们。。。很多人的家里已经不缺钱了,但是他们依然有主动学习的动力,这说明认识到教育的益处是动力的来源。今天你如果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专业人士,都需要足够多的训练,仅靠聪明早已经不够。最基础的训练就是学校教育,这些教育,不仅包括学习课程,也包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合作。

可见即使在看似靠力气生存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育也是成为专业人士的必经之路。

这些人都有两个共同点:第一,敢于冒险,并且在大家还不敢冒险时通过冒险赚到了钱;第二,受教育水平都不高,绝大部分人仅仅中学毕业,个别的甚至中学都没毕业。因此,他们在有了钱之后,没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相比之下,大学教授的后代超越前辈的则很多,因为他们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懂得教育的重要性。。。看看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父母,他们很多也是学者,即使他们的子女不能获得诺贝尔奖,很多也是著名学者。相比之下,父母是著名企业家,子女也能成为著名企业家的,并不多见。中国的名臣曾国藩对后代说,依靠财富和官位是很难保证家族兴盛的,唯有教育可以,因此他希望后代不求做大官,而要多读书。

盖茨和扎克伯格情况类似,他们确实有过人之处,没有大学毕业就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不过,大家对他们的理解存在两个错误。首先,他们至少都上了哈佛,这一点绝大部分年轻人都做不到,而且他们都有过人的技术专长。其次,他们都是在找到了赚钱方法之后,才退学的,而不是在退学以后开始创业的。

至于乔布斯,他仅仅是因为不忍花父母的钱才没有读大学。如果他来自一个相对富有的家庭,他或许会读完大学。

不要仅仅为了成绩而读书,更不要为了进入一个好学校而读书,而要为了让自己能够真正立足于社会,并且能够成为有用之人而读书。

教育的意义:

为了让自己能够真正立足于社会,并且能够成为有用之人而读书。

国家的崛起,与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息息相关;底层家庭的孩子,如果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一代就能摆脱贫困;

线性增长,效率太低!


第11封信:好运气背后是三倍的努力

从背运中走出来,并且抓住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好运气。其中的秘诀非常简单,用美国将军范佛里特的话说,就是5倍的投入(军事术语——范佛里特弹药量)。。。范佛里特将军聪明的地方在于,他比其他人更多地估计了困难,留出足够的余地。这样,幸运的天平才偏向了他那一边。。。直到今天,我在做事情前,都是先假设自己将遇到比别人更坏的运气。也正因为如此,我的准备通常比别人充足,从外界来看,我才有些好运气。

不过,这些人后来的表现都证明自己是名副其实的优秀青年。虽然他们未必能够再次获得第一名,但是大部分都在美国最好的大学,诸如普林斯顿或者加州理工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事业有成。因此,人的成长是自己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你要知道,当你每迈出一步时,你要在享受这种自己决定事情的自由的同时,接受可能因为经验不足导致的坏结果。对任何人来说,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任何尝试都会伴随失败。但是聪明的人不会让同样的失败重复出现,因为他们会不断地从失败中学习,而且也只有从失败中不断学习,人才能变得成熟。

我是这样想的,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富有同情心且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会互相交流,了解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

最后,孩子,请你记住,我还是那句老话,人生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好人。

如何迎接挑战:5倍的投入,不断地学习,抓住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好运气。

聪明、求知欲强、富有同情心且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了解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


第12封信:更重要的是做个好人

我非常赞赏这句话:“It's nice to be great, yet it's great to be nice”(成功固然不错,但更重要的是做个好人)。如果一定要在成功和友善之间做出选择,我宁愿你选择友善。

谷歌非常独特的一点就是不作恶。这对于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来讲,是非常难得的。谷歌讲不作恶,一些人觉得怎么可能。事实上,那些怀疑它的人因为自己内心黑暗,于是不相信世界上存在光明。有一些人很早就加入了谷歌,但是因为无法做到友善和合作,最后在公司里待不下去,只好离开,他们因此丧失了获得财富自由的机会。如果能力欠缺,最不济就是贡献为零。如果品行有问题,将给团队带来巨大的灾难。一家公司如此,一个人也是一样,相比能力,品行更重要。这一点,我希望你一辈子记住。

能力不行,还可以继续努力,一次不行就两次。品行不端正,路走邪了,一辈子都没有希望。大部分人都乐于助人,但是没有人愿意冒着损害自己利益的风险帮助那些品行有问题的人。如果你们的成绩不好,我通常不很在意,如果你们的成绩不好却不汇报,我会像完全变了一个人,极为严厉,因为这涉及品行。

我们这些谷歌早期的同事讨论过很多次,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才算教育好了。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自己有教养,对他人友善,对世界有爱心。至于能否成功,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信心,就不必担心好人在这个世界缺乏发展机会。

只要能做到这4点,就是好孩子:

诚实,守信用;

勤勉,自律,谦虚;

友善,随和,也就是英语里所说的nice;

正直,公正。

It's nice to be great, yet it's great to be nice !



第三章:对待金钱

第13封信:面对贫穷,你可以选择沉沦或奋起

贫穷是一把双刃剑,既会给人动力,也会让人沉沦。

杰弗逊:“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真理,所有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这是一个多么美好而崇高的理想。然而,由于国家和家庭的原因,每个孩子生来并不平等。

你今天如果见到穷孩子表现出的对物质的某些贪婪,不要太责怪他们。我自己也曾经非常贫穷,但贫穷不是错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穷就觉得那是因为他们不努力。事实上,穷人常常更有动力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

小时候,我们校园周围都是农村,那里的孩子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冬天也没有棉衣穿。更可怜的是,他们一年四季都光着脚。如果有一双草鞋,就算他们的奢侈品了。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上学,因为他们需要放牛,帮助家里做农活,贴补家用; 长大后,为了保证自己不再回到那种贫困的生活,即使我后来生活富裕了,依然不敢松懈,也不会像赌徒那样投机。

虽然每个人走的道路有差别,进步的速度有快有慢,但是大家都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经济状况的原动力。

在中国,靠自己改变经济地位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情,吃福利既不可能,也为大家所不齿。

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可以使更多的人富裕起来,当这个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后,它也就变得更安全了;

穷人常常更有动力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


第14封信:承认自己“贫穷”,才能真正“富有”

贫穷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让人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又让人颓废不能自拔,以至于大家说小时候穷,一辈子穷。那么是什么让它成为激励人的力量,又是什么让它成为一种终身的诅咒呢?

人的天性是不安于现状,穷则思变,变则通达,因此贫穷可以成为一种动力。我那一代人就是为了改变自身经济状况而奋发努力的。

一个人要摆脱贫穷,需要在主流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发展,但是穷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常常会遭受别人的白眼甚至被欺负。久而久之,他们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很多人又回到自己习惯的穷苦环境。我经常讲人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这个道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其实很难办到,因为人有很多弱点,比如调整自尊心,自己的物质越缺少,心理就越脆弱。在中国有一个词叫作“玻璃心”,就是讲一些人的心理特别脆弱,稍微一被批评就伤了自尊心。

贫家子弟,怕别人说他穷。类似地,越是学得不好的孩子,越怕别人说他笨。这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特点。于是,很多穷人最后还是选择与穷人为伍,成绩差的孩子还是选择扎堆一起玩儿。久而久之,那些人就无法摆脱原属阶层了。对于穷人和弱者,有时候你越保护,越照顾,反而会给他们贴上弱势的标签,把他们禁锢在原来的社会地位上。

其实,有很多不怕被人嘲笑的穷人。虽然他们也曾经被人瞧不起,但是总有一种要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欲望。虽然他们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但是没有失去奋发向上的动力。这种例子其实并不少见,而他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打碎自己的“玻璃心”。通常,如果人有信仰,就比较容易做到这一点,因为有信仰的人通常比较宽宏大量,对自己和他人都是如此。

所罗门说,“智慧是不分贫富的,贫穷是神对人的考验,是人生必经的一个过程”。

人的心理能否接受自己不如别人,在可能会被别人嘲笑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努力往前走,直到改变自己的状态,就是一个考验了,这和走出贫困差不多,你一辈子会在很多时候感受到自己的“贫穷”,这时你是否还愿意融入一个更“富有”、更高层次的环境,就决定了你是否能够不断进步。很多人的进步到30多岁就停止了,只有很少的人一直能够坚持到老年。永远要承认自己的贫穷,不用担心别人的白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富有起来。

做任何事情,谁都不是天生就能做好,做不好事情被人嘲笑是难免的。不能指望别人永远给你留情面,只有自己把事情做好,才是为自己保留情面唯一可行的方法。希望你把各种挫折和匮乏作为自己的动力。

有勇气面对现实,有勇气摆脱玻璃心,有勇气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第15封信:不乱花钱,也不乱省钱

我工作挣钱之后,也从来不吝惜花钱。当然,我也从不乱花钱。如果能够通过花钱更好地解决问题,我的那些钱向来是很大方地就花出去了。实际上,绝大部分时候,我花出去的钱,最终会数倍地返回来。因此,希望你能够不为钱所惑,能从大处着眼,能比我更有见识。

要会花钱;


第16封信:运用财富时要从大处着眼

巴菲特说,钱是为了让你做想做的事,而不是为了让你无所事事。。。一个人有了财富,能否善用财富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格局又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有了钱,很多人做的无非是重复他人做过的事,那些事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更有意义的显然是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完成这些事除了要有钱,还要有脑子,有持久力。

在历史上,相比徐霞客,对了解中国地理和经济文化更有贡献的旅行者是一位德国人,他叫李希霍芬。李希霍芬最大的贡献还是对中国的考察,他一共到过中国7次,我们今天说的“丝绸之路”,就是他提出来的。“芬诞辰100周年时,他的学生发表了一篇纪念文章,他用“热爱中国并且是关于中国地质知识的奠基人、永垂不朽的学者”概括了李希霍芬这位旅行者的贡献。

当人实现了财富自由,应该利用财富做一点儿其他人没有做或者做不到的事。。。无论是谷歌、苹果,还是特斯拉,如果它们不做那些事,依然有人做,只是公司名称不同,做事方式不同而已。当然,谷歌和特斯拉善用财富,为人类做了很多事。有一些事,虽然有意义,但是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收益,如果某个人不做,在很长的时间里也不会有人做。

在运用财富这件事上希望你能从大处着眼。

大处着眼,有意义的事;


第17封信:懂得钱的用途,还要有赚钱的本领

J.P.摩根说:“任意让‘小钱’从身边溜走的人,一定留不住‘大钱’。你如果将来想赚“大钱”,就需要现在从“小钱”赚起。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理所应当的东西,一切都需要通过劳动来换。奶奶和姥姥给你的钱,是她们的劳动所得。如果你将来想有更多的钱,以便过更好的生活,就需要付出更多。

金钱有两个用途。

一是用来作为媒介,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通过投资赚更多的钱,或者用它支持一项事业来改变我们的世界。无论哪一种,这种花销都是有意义的。二是用于享受生活,这方面的一些花销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无节制,不能无度。这个度,最关键的是量入为出。你如果想得到什么,就需要先挣钱,再花钱,这个次序不能颠倒。这不仅仅是为了让你免于将来负债,而且会给你一生努力做事的动力——要想获得,先要给予。”

曾几何时,这个国家(美国)崇尚一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走向成功,再回馈社会的精神。在美国国父的那代人中,很多人都是如此,比如我经常提到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以及詹姆斯·威尔逊等人。后来的金融界巨子J.P.摩根也是如此,他从一个三餐不继的家庭走出来,经过努力,变成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投资人和富豪。但是,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美德正在这个大陆渐渐消失,取代它的是一种非常可怕的、透支未来的花钱哲学。很多经济学家甚至为这种寅吃卯粮的行为寻找所谓的理论依据,而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和美国,都有不负责任的第三方贷款机构为那些没钱还想要享受的人提供贷款,当然都是高利贷。接受这种贷款的人,通常是还不上的,于是只能借新债还旧债,直到破产,从此一生陷入困境。因此,先挣钱,再花钱,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J.P.摩根说:“得到一个真正的朋友不容易,而想要失去一个朋友却非常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是借钱给他。”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一旦有了借钱花的习惯,就渐渐丧失了自己努力挣钱的动力。这如同一个人如果靠药物刺激获得快感,很快就会上瘾,任何原本能让他获得快感的事情都无法让他提起精神。习惯借钱的人,最终的结果是在某个时刻还不上钱,抑或不打算还了,友谊也就从此中断。

美国从几十年前开始出现一个很糟糕的趋势,就是堂而皇之地鼓吹借钱花,透支未来。事实上,这么做的人最终破产了事,而鼓吹这种理论并且做这些人生意的人,自己却很少这么做。这就如同大毒枭自己不吸毒一样。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透支未来的人,会让好朋友离自己而去,因为他们害怕你透支到他们头上。一个花钱如流水的人并不会结交更多挚友。即使你把钱花到他们身上,也只会招来一些臭味相投的酒肉朋友。

其次,人要有钱,但不能守财。。。如果你将来有钱了,我希望你把它用到正道上,让它对社会产生正向效果。为此,你需要具备利用钱做有意义的事的能力。。。因此,善于用钱做好事,不仅需要一个意愿,还需要一种能力。培养这种能力就应该从你现在好好学习,在学校里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开始。

牢记:先挣钱,再花钱的原则,而挣钱不妨从“小钱”开始。有了钱又能善于用钱,这需要能力,仅仅有善心是不够的。

空谈向善和空谈理想是一样没有意义的,要有能力把它变成一种现实。


第18封信:第一次投资的建议

从长远来讲,因为通货膨胀,存款是要贬值的,但投资股市可以赚钱,因为可以收获经济增长的红利。

首先,在哪家银行(或者中间商)开账号其实不太重要,你可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选择一个对你来讲比较方便的银行,既能很方便地在网上操作,又在当地有一个分支机构,以便于万一遇到电话和上网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够去现场解决。

第二,买卖股票的交易费用要低。不要小看这点儿交易费用,它会严重影响你的投资结果。通常,像你这样的学生,每次买卖的股票不会太多,比如一次一万美元左右。如果交易费高达几十美元,每年交易一两次,这就可能吃掉你的利润的1/10。我通常推荐给大家的证券商是富达基金,它每次买卖股票只收取5美元的费用。

“第三,服务要好。我指的是要有人接电话,如果客服电话根本打不通,那么这种银行不能选,哪怕成本再低。这是因为:当你要和客服打交道解决一些上网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省点儿时间;万一遇到经济危机,股市暴跌,你能打电话下指令卖出股票。在遇到类似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或者2008年金融危机的情况时,所有人都在出逃,那时上网交易常常无法完成,网站甚至会瘫痪。这时,能通过打电话把钱拿出来是很重要的。2008年底,大部分银行和券商的网站都瘫痪了,但是高盛提供了电话服务,因此我打电话给他们完成了交易。

其次,我谈谈如何投资。对所有人来讲,我给的基本建议有以下4条。

第一,永远不要觉得自己能够打败市场。也就是说,不要觉得自己的表现会比指数基金更好。世界上永远不缺聪明人,那些基金的管理者都是绝顶聪明的人,无一例外地相信自己管理的基金的回报率能比市场指数高,但事实恰恰相反。每年70%的基金的表现都不如标准普尔500指数,而在5~10年的时间里,80%的基金的表现要比市场差。也正因为如此,巴菲特在他的遗嘱中写明,他的遗产(捐赠之外),绝大多数要购买标准普尔500指数,可见他对这个指数的推崇。

至于为什么专业的投资人反而赢不过市场,你可以自己分析。我给你的一个提示是,任何试图打败市场的人,不是在挑战市场上的其他玩家,而是在挑战市场的有效性,也就是挑战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则。

准普尔500指数,而在5~10年的时间里,80%的基金的表现要比市场差。也正因为如此,巴菲特在他的遗嘱中写明,他的遗产(捐赠之外),绝大多数要购买标准普尔500指数,可见他对这个指数的推崇。

至于为什么专业的投资人反而赢不过市场,你可以自己分析。我给你的一个提示是,任何试图打败市场的人,不是在挑战市场上的其他玩家,而是在挑战市场的有效性,也就是挑战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则。

因此,对于99%的个人投资者来讲,最好的投资就是大量购买标准普尔500指数,巴菲特也认可这个原则。

第二,对市场要有信心。股市会涨会跌,有时还会跌一大半,但是从有记载的历史来看,它依然是最好的投资方式。

虽然巴菲特今天被尊为股神,但是客观地讲,他最成功之处在于他永远相信股市在较长的时间里是往上走的。

第三,虽然股市在下跌后总会涨回来,但是单一股票未必。

历史上,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回报差不多,虽然经历了跌宕起伏,但趋势是向上走的。

世界只有不死的商业,没有不死的公司。在2000年股价到达顶点的英特尔和思科,今天的股价不足当年的1/4,而且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回到当时的峰值了。也就是说,投资单一的股票,即使遇到明星公司,也未必能长期赚钱。

第四,时间是你的朋友,而时机不是。这是《漫步华尔街》的作者、著名经济学家马尔基尔讲的。我经常和你说,耐心是成功的第一条要素,耐心在股市投资上也很重要。

聪明的投资人永远在股市上投资,而不是试图投机挑选最低点和最高点。因此,走出坏运气的关键是耐心,让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

基于上述4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投指数基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买卖和普通股票一样,非常容易。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当傻子,做到股市涨也买,跌也买。

最后,我想和你说的是,一旦买了股票,就不要天天盯着价格,这样会患得患失。股市每年会涨10%,或者跌5%,这些涨跌不会平摊到每一天,每天的波动相对而言要大得多,涨跌2%~3%是非常正常的。事实上,天天操作股票的人,都是在向股市送钱。只有耐得住性子的人,才能赚钱。对于你这样的年轻人,有的是时间等待股市上涨,因此买完股票,就别问涨跌了。

投资股市可以赚钱,因为可以收获经济增长的红利。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能够打败市场。对市场要有信心。虽然股市在下跌后总会涨回来,但是单一股票未必。时间是你的朋友,而时机不是。

买完股票,就别问涨跌了。


第19封信一生永远不要碰的三条红线

很多时候,你周围有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的运气。在投资方面,千万不要听普通人的建议,因为大众在股市上是亏钱的。

我专门向他们请教了在巴菲特午餐会上和巴菲特聊天的细节。在他们讨论的内容中,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这两点,希望你能记住一辈子:第一,不要进行过于冒险,会导致灭顶之灾的投资;第二,不要进行自己不懂的投资。对于这两点,我解释一下。

什么是过于冒险,会导致灭顶之灾的投资呢?巴菲特讲了两种——做空股票和使用杠杆投资。

所谓做空股票,是和人们通常买卖股票方式相反的一种操作。通常人们在股价低的时候买入股票,在股价上涨后卖掉股票套利,这叫作做多股票。如果反过来,在股价高的时候,将自己的资金抵押出去,借得股票后先卖掉,期望股票下跌时能够买入平仓,这就叫作做空股票。做空股票相比做多股票有两个巨大的风险。

第一,如果股票没有按照预期下跌,而是上涨了,那么做空股票的损失从理论上讲无穷大,可以让你倾家荡产。相比之下,做多股票即便跌到零,也不过是损失100%。”“但,做空股票的收益有限,但是风险无限大。”

第二,对于做空者来讲更糟糕的是,由于经济是发展的,股票上涨是常态,因此亏钱也就变成常态。

使用杠杆投资,就是把你的资产抵押进去,借钱买股票。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如果股市涨了1%,而你额外加了一倍的杠杆,你的收益就是2%。如果下跌,你的损失也会放大一倍。我在上次的信中和你说,自从出现股市到目前为止,股市指数不论如何下跌,都会涨回来,因此你只要投资整个股市,而不是投资单只股票,就不必担心短期账面上的损失。如果你使用了杠杆,情况就不同了。假如你使用了两倍的杠杆,股市下跌50%,你就没有机会了。这种情况被称为被抹平(wipe off),我有时开玩笑地把这种情况叫作“见外婆”。可见,在投资中,严于律己和恪守原则比聪明与专业知识更重要。”

为什么不能做自己不懂的投资呢?一方面,这是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胜算微乎其微。巴菲特从来不投资自己看不懂的公司,以及自己看不懂的金融产品。巴菲特因此失去了很多非常赚钱的投资机会,但是这没有妨碍他获得超高回报,因为他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另一方面,你看不懂的投资里面常常有很多陷阱。。。事实上,大道至简,如果有人刻意把简单的道理搞复杂,你就要对他们有所防范了。这条原则,我希望你不仅在投资时需要知道,也要把它贯彻到生活和工作中。

人通常不会在一开始就做自己不懂的事,但是当一个人在一些领域获得一点儿成功时,就会觉得自己无所不懂,无所不能,然后做很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最后一败涂地。

除此之外,我再给你一条投资建议,那就是永远不要眼红别人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投资机会,或者说投机机会,不要因此乱了自己的方寸。我周围总是有人和我说:“如果我当初买比特币,今天能赚100倍了。”我告诉他们,这种说法毫无意义。这种事遇上了,就如同中彩,是运气,遇不上,也不必在意,因为人生的机会还有很多。很多人看到别人在很便宜的时候买了点儿股票或者其他什么东西赚了钱,总想着自己也能捡到便宜,这就如同中国人说的守株待兔。事实上,通常怀着这种心态想赚钱的人,买来的都是垃圾,而不是什么便宜货。退一万步讲,即使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了股票,恐怕在涨一倍或者三五倍时就会卖掉。当初百度公司上市时,我拿到了很少的配额,相当于每股只花相当于每股只花了不到三美元〔2〕,但是,我在每股十几美元的时候全部出手了,今天每股的价格是200多美元。即便我这样有耐心和定力的人,尚且不能保证拿着便宜货直到利益最大化,何况那些投机者呢?因此,投资永远不要试图把握所谓的时间点,那是投机。即使投机者遇到一两次好运气,也难以改变一生的命运。事实上,美国中了千万美元以上乐透大奖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在10年内又变成了赤贫。不要被那些所谓的失去了的投机机会乱了方寸,这是我给你的第三条建议。

第一,不要进行过于冒险,会导致灭顶之灾的投资;

第二,不要进行自己不懂的投资。

第三:永远不要眼红别人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投资机会,或者说投机机会,不要因此乱了自己的方寸。


第20封信 我的金钱观:

如何理财是技术层面的事情,不着急讲。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如何看待钱,即金钱观。

对于钱的态度,我比较赞同中国文豪鲁迅先生观点,那就是人要生存,要温饱,要发展。鲁迅先生这样解释这三个层次的意思:所谓生存,并不是勉强度日,也就是说要过得体面些;所谓温饱,并不需要奢侈,做到衣食无忧即可;所谓发展,也不是像很多富豪那样放纵,而是说在物质上能够做到适当享受。

我和哈佛、耶鲁的一些教授,以及后来比较有成就的毕业生聊过,上这样的大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们给我的比较一致的回答是,能做一些对社会比较有影响力的事,而不是以挣钱多少来衡量。换句话说,在美国,衡量精英的标准不是钱和学历,而是影响力。

对于温饱不是问题的人来说,在年轻的时候能够懂得把钱看得淡一点儿,是有必要的。总的来讲,华裔的个人主义基因比较强,相比之下,欧美人甚至印度人,反而非常讲求团队合作。

对钱的执着让很多华裔学者走不到学术金字塔的顶尖,更不用说成为有影响力的社会公众人物了。在这方面,我不希望你也被钱绑架,不能静下心来做一些更能发挥自己特长的事。

美国人愿意捐钱有三个原因:

一是宗教原因,过去基督教一直有奉献的传统,比如洛克菲勒在没有发财前一直把自己收入的大约5%捐出去,甚至在他还是一个小学徒时就开始了。今天的摩门教依然严格遵循十一奉献的规矩。

二是不希望钱成为后代不工作、不上进的理由。美国富人大量捐钱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反垄断和进步运动时期开始的。那一代美国人,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富裕起来的人大多数是白手起家的第一代富豪,他们有良好的事业追求和生活习惯。但是,他们的第二代和今天中国的富二代差不多,很多成为社会的废人。这些富豪,比如洛克菲勒、卡内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钱是为了让孩子做喜欢的事,而不是为了炫富和无所事事,因此,他们将大部分财富捐了出去,这给所有人带了一个好头。美国有一大批慈善基金会是在那个时期建立的。

三是希望钱能够作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今天一些人捐款,其实是有附加条件的,甚至有一些政治性附加条件。这些条件通常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一种理想,或者为了一个族裔、群体的利益。比如很多人在大学里设立一些奖学金,就是希望能够保障一些族裔达到录取要求,让没有钱上学的人实现上学的愿望。

因此,我觉得上哈佛、耶鲁或者MIT这样学校的目的,首先不是学习赚钱技能,而是学习如何成为精英,以便将来有钱了反哺社会。事实上,中国过去很多士绅也是如此,懂得要自己掏钱给家乡修桥铺路,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在名牌大学学习,眼界不在于看不看钱,挣不挣钱,而在于能否看透钱,认清钱仅仅是媒介这种性质,这比挣钱本身更重要。不少华裔学生从哈佛毕业,满足于做一个电脑工程师、华尔街的股票交易员,或者一个家庭医生,挣的钱或许不少,但是从社会影响力来讲,依然没有摆脱穷人的心态。美国不少私立名校并不情愿招华裔学生,因为那些人毕业,对学校的声誉和利益没有太多帮助。

懂得钱的用途,当然还需要有挣钱的本领,否则上面讲的理想都是空谈。能挣到大钱的关键在于要捡西瓜,不要捡芝麻,一个西瓜的重量抵得上200万粒芝麻。。。雅虎公司在它规模最大的时候,几乎涉足了互联网所有的领域,提供的服务多得不得了,数都数不过来,但是没有一个是世界第一,很多服务流量和赢利能力非常有限,都是一些小芝麻。最后加起来,还不如谷歌一个广告产品的收入高。”

我常常和你讲,人要大气,就是这个道理,千万不要为一些蝇头小利动脑筋。我经常看到身边一些人有如下行为,都属于捡芝麻,比如:

为了拿免费的东西打破头;

为了省一两元的打车钱,在路上多走10分钟;

为了抢几元钱的红包,三五分钟一直盯着微信;

为了挣几百元的外快,上班偷偷干私活;

为了在黑色星期五抢东西不睡觉;

为了一点儿折扣跑5家店,或者在网上比价两个小时。

怎样才能捡到西瓜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一块百达翡丽手表能卖10万美元,还经常缺货,而中国生产的一块石英表只需要几十美元。

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朗道把物理学家分为5个等级,第一级最高,第五级最低,每一级之间能力和贡献相差10倍。。。在所有的物理学家中,朗道给出了一个零级大师,就是爱因斯坦。朗道所列等级的最核心思想是,人和人的差距,能力和能力的差距,是数量级的差别,而不是通常人们想象的差一点点。

其实,任何专业人士,根据能力贡献,都可以仿照朗道的方法分成5个等级,比如对于工程师,我是这么分的:

第五级:能独立解决问题,完成工程工作;

第四级:能指导和带领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响力的工作;

第三级:能独立设计和实现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第二级:能设计和实现别人不能做出的产品,也就是说他的地位很难被取代;

第一级:开创一个产业。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能力水平上晋升一级,不仅贡献多10倍,所做的事情的影响力,包括自己的收入也常常多10倍。做5件5级的事,花的时间可能比做一件三级的事要多,但是收益和影响只有后者的5%。因此,捡西瓜的关键在于能够让自己承担高级别的任务。

在MIT这样的学校里,仅仅学到谋生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学习具备超过同龄人的能力,做更有影响力的事。如果你有幸有多余的钱,要懂得将它们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金钱观/金钱的用途和意义:

1,钱是物质的媒介;

2,做一些对社会比较有影响力的事;

上最优秀的大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首先不是学习赚钱技能,而是学习如何成为精英,以便将来有钱了反哺社会。

3,挣到大钱的关键在于要捡西瓜,不要捡芝麻;捡西瓜的关键在于 发挥自己所长,能够让自己承担高级别的任务。


第四章人际关系

第21封信 论友情:交友时不要怕吃小亏

大学交友:有可交往的对象,有时间,这两件事凑齐,恐怕只在大学里有这样的机会。。。从时间来看,年轻人在一起生活学习4年,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他人在性格特点上的每一个细节。更重要的是,大家彼此是坦诚的,这样彼此才有机会感受对方的内心,这一点在工作中是做不到的,在工作中,更多是业务上的关系,难免有点儿功利。但是大学却不同,同学的功利心不会太强,彼此愿意相互照应,这是出于年轻人的善意和天然的交友欲望。。。在中国有句话,一起抄过作业的同学的感情可以和一起上战场打过仗的战友的感情一样好,因此,错过在大学交友这个机会非常可惜。

一旦走出校门,大部分人在“你的”和“我的”之间就分得特别清楚。

在这样彼此客气的环境中,人是很难深交的。

而在工作中总有上下级的关系,即使是平级关系,也有先来后到一说。我们知道,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倾心交往。在中国有句话,一起抄过作业的同学的感情可以和一起上战场打过仗的战友的感情一样好,因此,错过在大学交友这个机会非常可惜。

人为什么需要一些挚友、一生的朋友?因为我们做事情总需要别人的帮助。在今天的社会里,很难一个人做成大事。因此,如果你在大学里遇到值得交往一辈子的朋友,需要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对待他们。

在位时上门的朋友赶都赶不走,一旦退休没了权力,连一个一同打高尔夫球的人都找不到。对于这种现象,你也不必奇怪,因为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是人的本能,只要不刻意伤害我们,就不必太在意。

中国有句老话,一个好汉三个帮。伙伴的选择,对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家人、亲戚的圈子基本上是无法改变的,能自己决定和选择的只有朋友。好朋友是巨大的财富,而那些表面上恭维你,却在背后伤害你的人(中国话叫作损友)则是巨大的负资产。至于如何避免损友,每个人都需要吃几次亏才能有所防范。我自己并不擅长考察一个人的动机,因此我的做法就是坚决止损。具体来讲,我平时都先假设人是正直、善良、诚信的。当然,我有很大的可能会上当,不过没关系,我只会上一次当,因为我从不给人第二次机会。。。当然,我的这个做法是从中国一位特别有智慧的名臣曾国藩那里学到的,他对于那些荒唐的亲戚坚决不来往。

在大学阶段广泛交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万一上当,损失也不会太大。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商界,交友不慎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如果要摔跟头,宁可早点儿摔。

最后,我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交友时一定要真诚、大方和宽容。不要怕自己吃小亏,对别人的一些小毛病要容忍。毕竟人无完人,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缺点就否定整个人。

好友是财富,损友是负资产;

交友时一定要真诚、大方和宽容。

及时止损,不与荒诞的人来往;



第22封信 论爱情:合适的人会让你看到和得到全世界

为什么会有爱情呢?当然,今天科学家已经发现人类会分泌爱情物质,就是多巴胺、苯基乙胺、内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它们会让男女愿意相处,并且对合适的人产生爱情。这些是爱情的生理基础,但是人还有超越生理的精神需求,这就是我今天想谈的第一个话题。

话说当年古希腊的贤哲在雅典的奥林匹斯山上论道,谈论爱情的本质,为什么会有爱情。他们当然不懂生理和化学,因此谈论的大部分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当时的大学问家阿里斯托芬用了这样一个寓言来解释爱情。

从前,人类有四只手、四条腿,强大无比。人类长着前后相反的两个面孔,每个面孔都有眼睛,能前后同时观看,因此什么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这些超凡的能力,都让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忐忑不安。于是,众神之王的宙斯决定把人一分为二,他用一根发丝就像切鸡蛋那样把人从中间分开,这样每个人都只是原来的一半,只有两只手、两条腿,以及一个面孔。但是,被分开的两个人都想努力抱住对方,结合成原来的一个人,这种欲望就是爱情。

我觉得阿里斯托芬道出了爱情的很多本质性的东西。

第一,没有爱情的人是有缺陷的,没有经历真正爱情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因为这样的人都是“半个人”。。。实际上,男人看世界和女人看世界是不同的。梦馨的历史老师说,要想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我们需要读三种历史——胜利者写的历史,失败者写的历史,女人写的历史。

第二,如果两个合适的人能够一起相处,他们形成的合力一定是1+1>2的,这也是我从不认为谈恋爱会耽误学习的原因。阿里斯托芬也从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为什么爱情的力量如此强大,因为情侣都有合二为一的冲动。当两个人同时感受到这种冲动时,他们会感到倍加幸福,因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既然最后结合到一起的男女原本是一个人,那么还原成一个人的过程需要找到自己合适的对象。。。一个非常优秀的女性,她说读名校的好处,就是容易找到合适的人。虽然这种想法有点儿功利,但是也有道理。趁着现在周围有很多优秀的人,花些时间在男女之情上是必要的。

至于什么人合适,哪些人不合适,这是非常主观的,因此在这方面你要基于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我对你的选择和做法是不会有任何评论的,或许你的妈妈会给你一些建议。但是她顶多也不过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而已,没有任何左右你的想法的意思。如果你有幸遇到合适的人,恭喜你。如果你在感情上遇到什么挫折,也要尽力自己走出困境。虽然寻找合适的对象带有很多主观性,但是任何人在寻找时,其实很难摆脱环境的影响,包括思想、道德、文化、价值体系等。同样是一个人,他生活在波士顿还是加州,或者中国,不知不觉地就会用不同的标准考量人。

东方一些有识之士对爱情的看法。周国平是中国当代一位颇有思想的学者,也是作家。他翻译了尼采的一些书,我是通过他了解尼采的。周国平也写了一些颇有哲理性的散文,其中有一篇是这样写的:

人一出生,其实就是在往死亡的道路上走,所有的人都排着队慢慢往前走,道路的尽头就是人生的终点。这样的场景有点让人感到凄凉。这时,有些男女开口了,他们说反正都是要往前走,要走到那个地方,这中间我们说说话,玩耍玩耍,做做游戏吧。很多人觉得讲得有道理,便响应起来,于是整个队伍就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周国平先生的眼里,人生就是这样一条单行的不归路。在这个过程中,男女之间的交往、爱情、婚姻,使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了,否则这个世界就是死寂一般。在我看来,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浪漫的爱情,就是冰冷、毫无生机的。浪漫的爱情使生活有了意义,人不再是一个个走向死亡的个体,而被赋予了炽热的生命。

讲完阿里斯托芬和周国平的看法,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作为一个男人的看法。

首先,男女是有别的,也正是这个区别,吸引着彼此。对于女人来讲,应该展示出自己柔美、温柔和端庄的一面。虽然很多男人说自己不看重对方的外表,但其实这是男人的谎言,几乎每个男人都看重外表,至少在刚接触时。因此,得体大方的穿着,适当的打扮还是需要的。你在购买衣物时,不用太考虑省钱,买一些让人赏心悦目,又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的服装非常有必要。没有男人会喜欢穿着太随意的女人,就如同女人不喜欢邋里邋遢的男人一样。

当两个异性彼此喜欢时,会分泌苯基乙胺和多巴胺。苯基乙胺给人触电的感觉,一见钟情便是这么产生的。多巴胺是一种让人上瘾的物质,让人感觉爱情特别美好。但是,外表的吸引只能维持3~6个月,因此长时间愉快地相处显然仅靠外表是不够的。事实上,当一个男人天天和一个天仙般的女人相处时,半年后也会出现审美疲劳。所幸的是,恋爱中的男女还会分泌内啡肽,它是一种让人感到舒服平和的物质,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很多人说,婚姻就是找一个伴儿,过一种舒服的日子,这种舒服就和内啡肽有关。

两个人要维持在一起舒服的日子,除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最重要的是彼此有内在的美德可以吸引对方。你颇有才情,兴趣广泛,也还算会生活,这些我都不担心。你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凡事太强势。据我观察,很多从名校毕业的人都有这个特点。这也很好理解,大家过去做事都很顺利,取得了很多人没有取得的成功,在有分歧时,自己常常是正确的一方,久而久之就容易变得强势。但是要记住,有时示弱并非真的软弱,水比石头软,却能穿石。内心真正强大的人不会在乎表面的软弱,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柔弱些,未尝不是一种优点。


“其次,好男人和对你好的男人是两回事。对你来讲,对你好而你又看得上的人才是最有意义的。很多人在你不熟悉的时候,出于一种礼貌,表现还不错,但是只有进一步了解,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那些还不错的人和真正对你好的人是两回事。要找到后一种人,需要彼此有比较多的生活交集。


“另外,人是会变的,因此,今天对你好未必等于长期对你好。人在刚开始热恋的时候觉得对方就是全世界,为对方摘星星、摘月亮都愿意。但是,过了几天,冷静下来就像变了一个人。这倒不是因为谁有心欺骗对方,而是因为爱情激素让很多人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而且愿意为对方做所有的事。我从不觉得白马王子之类的说法有道理,这更像热恋中的人的自我吹嘘和相互吹嘘,就如同靠运气买了一只上涨的股票就自吹为股神一般。真正长久的爱情需要两个人一起培育。罗曼·罗兰说,爱情是一朵精纯的花,即使呵护也可能伤害它,可见它多么娇脆。当两个人遇到矛盾和问题的时候,能否有效解决那些矛盾和问题,是维持长久爱情的基本能力。


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合适呢?我觉得,一个合适的人会让你看到和得到全世界,而一个不合适的人会让你失去全世界。一些年轻人说:“为了你,我整个世界都可以不要,我可以牺牲一切。”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不是花言巧语,就是犯傻。好的爱情应该是因为对方,自己得到了全世界。想想阿里斯托芬的寓言,爱情能够给我们带来好处,而不是坏处。


第23封信团结大多数人

美国一些大学的学生有些“洁癖”——对那些夸夸其谈、不愿意做事的人不齿,对那些只愿意一个人做事,不愿意合作的人反感。在MIT等学校的学生身上,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然而,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我希望她能够体会这一点,能够包容各种各样的人,和平相处,并且善用每个人的长处。

锻炼领导力:第一是组织和工作能力,一件事交给你,你能否将它分解,组织大家完成。第二是团结大多数人,让每个人能够各尽其才,发挥作用。

我们可以根据能力,以及管理的难易程度,把世界上的人分成4种。第一种人和我们关系非常好,做事总能配合我们,而且能力很强。这种人,我们非常放心。第二种人具有第一种人的特点,但能力有限,这种人我最后再谈。第三种人有做事的能力,但他们未必是你的朋友,你们很难相处融洽。如果他是你的下属,未必会听话。如果他是你的上司,未必对你很公平。这种人非常多,这是我要谈的重点。第四种人在上面两个维度都有些问题,他们和我们的交集通常不多,也就不必太在意。因此,在为人处世方面,我们需要比较留意的是第二种人和第三种人。

我过去和你谈过要提防小人,其实真正的小人并不多。但是很多人在生活中,把不是自己朋友的人都排斥在外,这就有问题了。毕竟如果我们想做成一些事,需要各种有能力的人帮助。世界上有很多人,他们既聪明,又能干,却未必让我们喜欢。对于他们,我们要有一个非常公允的态度,不能因为他们和我们不同,或者有某些缺陷,就否认他们的能力,进而否认他们的贡献。

塔列朗这样的人,按照中国过去的标准判断,是所谓的能吏,就是办事能力很强,道德未必高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人对我们来说就像塔列朗一样。他们不可能和我们非常亲近,但是当我们和他们利益一致时,他们是很好的伙伴,他们专业能力强,而且忠于职守。即便在很多观点上和我们不一致,也能尽职尽责地把事情做好。你今后在工作中的同事,可能很多是属于塔列朗这样的人。和他们处好关系,是能够完成一项伟大事业的前提条件。

很多人对人对事的判断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符合自己喜好的人,无论他们做什么都觉得好;不符合自己喜好的人,无论他们做什么都要挑毛病。这种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好。大部分人对我们来说不会有恶意,而我们也不能有洁癖,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并且善用他们的长处。在工作中,最蠢的办法就是把塔列朗这样的人推到我们的对立面。事实上,只要大家能设定一个共同目标,把彼此的利益绑在一起,遇到矛盾,对事不对人,就能团结大多数人,把我们的事情做好。

在中国的职场上,任人唯亲不仅是一个很坏的习惯,而且经常给大家带来灾难。亚洲很多企业都维持不过一代人的时间,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创始人只相信自己的孩子和亲信,以致对他们的错误故意视而不见,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相比之下,美国的企业能够让职业经理人发挥自己的能力,反而能做到基业长青。

说这些,是想提醒你对人不要有洁癖,非自己的同类就不接受。等离开学校后,你会发现很多人和自己不一样,争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是你将来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你将来有幸成为一个领导,对同事,对下属,千万不能有洁癖,要注意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不能有洁癖,团结大多数人,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第24封信 远离势利小人

小人具有这样一些特质:

第一,小人都不是笨人,甚至还很聪明。

第二,小人会让别人(包括自己的主人和上级)觉得他们对自己特别好,但是最终人们倒霉都会倒霉在这些看似很好的小人身上。

第三,小人最终的目的是自己的利益,为此他们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

第四,小人不同于那些直接损害我们利益的恶棍,在绝大部分时候,小人都是以朋友的形式出现的。人们在最后吃大亏之前,常常会把小人误以为是挚友,因为小人常常能把人服侍得很舒服。

如何识别和防范小人呢?

第一条就是自己要戒除贪欲。我们的贪欲让小人能够乘虚而入。

如果不是楚平王贪图美色,也不至于让费无极得逞,最后搞得骨肉分离,国家覆灭。因为我们有贪欲,所以遇到那些无缘无故对我们特别好的人,就会失去警惕。相反,那些直接对我们使坏的人,反而容易被发现,容易防范。

根据经验和教训,我总结了三点体会:

第一,善良的人会从你的最大利益上对你好,而小人,因为有自己非常自私的目的,他们利用你的一个(或者几个)弱点,让你获得一些局部的小利益,但是从长远来讲,却会损害你的最大的、最根本的利益。”

第二,看待一个人,不要只看他对你如何,还要看他对待周围的人如何。回到费无极,他看似对楚平王好,但是在对太子和伍奢父子上却暴露出小人的嘴脸。

第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看一个人周围都是些什么人,就能从侧面了解这个人。如果一个人周围都是一些高尚的人,他们自己也通常是君子。如果他们周围都是些道德沦丧的人,他们也一定好不到哪儿去。

戒除贪欲,不贪小便宜;

听其言,观其行,观其同类;


第25封信 达到沟通目的才算有效沟通

通信要以确信对方真正接收到了你传达的信息和信息的含义,才算结束。

既然沟通要以对方了解你的意思为目的,那么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就需要在你和对方共同认知的基础上讨论那些问题,或者说,要用对方能听得懂,马上理解的语言进行讨论。。。如果你和外国人讲一个道理,最好的方法就是举他们熟悉的例子,而不是自己知道,他们不知道的例子。

与人沟通,切忌啰唆。很多人认为,自己讲的越多,对方接收的信息也越多。其实,如果废话太多,对方根本搞不清你要说什么,沟通的效果为零。。。任何好的沟通,需要清楚对方是谁,用什么样的一两句话能够让对方理解你的意图。

诺伊斯几句话就道出了即将来到的信息时代的商业特点——值钱的不是材料,而是上面的知识附加值。

说话要看对象。同样的道理,对不同的人说,要用不同的说法。每次别人请我做报告时,我总是要问问听众是谁,了解他们有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以便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的说法。

与人有效沟通,重点不在于证明自己正确,而在于达到沟通的目的。很多人善于辩论,当时似乎讲得对方无话可说,甚至接受了他们的观点,但是事后别人一想,觉得好像被忽悠了,反而产生了很大的逆反心理。这种看似成功的沟通,其实是彻底的失败。。。在说服别人方面,花言巧语和雄辩的口才,永远比不过确定的事实。

概括一下其实就4句话。

第一,有效的沟通要以对方的确认为准,不要以为话说出去了,别人就一定接收了你传递的信息。

第二,要以对方听得懂的话来沟通,切忌卖弄自己的知识,把简单的问题讲复杂了。

第三,沟通要简洁,切中要害。为了做到这一点,要对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话。

第四,善辩不等于好的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而非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

以对方的确认收到为准;考虑到受众的知识背景;切忌啰唆;切忌卖弄口才;


第26封信 如何体面地拒绝别人

我给你的第一个建议是,如果能帮别人,就应该帮,但是如果很为难,就不要勉强,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对方你帮不了忙,这样他们会赶快想别的办法。如果办不到,就千万不要轻易许诺,拒绝别人并不丢什么面子,答应了不去做,或者做不到,才丢面子。

每次别人请我帮忙,我通常会先把对方的请求分成4类,然后大致按照下面的原则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

第一,能力不及,不能帮上忙,直接在第一时间委婉拒绝。第一时间告诉对方的原因,我刚才已经讲了。

第二,能帮上忙,但是却不想帮,因为自己的代价太大。如果不想帮,就不要勉强自己,但也要及早通知对方;

第三,不论多困难都愿意帮,而且极有可能办成。这时,就答应对方,然后就全力去做。

我一般在答应帮这样忙之前,会做一个简单的判断,这件事能否做成。我判断的原则是,如果做成这件事的难度是X,而我的能力和面子有3X,我就答应下来。为什么需要这么高的保险系数呢?因为办事时,可能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我们本以为自己能做到,最后发现能力不及,这时再告诉对方办砸了,不仅害人,而且有损和对方的交情。一旦答应下来,就全力去做,通常是能做成的。帮人不在于次数多,而在于成功率要高。

第四,虽然愿意帮,有可能帮上,也可能帮不上。这时,要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对方,千万不要轻易许诺,不要拍胸脯。

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实际情况告诉对方,表示自己会全力帮忙,但是可能性不大,让他早做准备。

在和人交往上,真诚是最重要的。只要守住这一点,大家并不会怪你讲话耿直。相反,老是耍小心眼儿,既想让人感谢你,又不想花大力气,既想在别人面前显得无所不能,又没有能力办成对方要求的事,这样的做法违背我们做人的原则。

接下来,在帮助别人方面,切忌做下面这4件事。

第一,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吹牛皮。有时,这不是丢面子,而是害自己。

第二,对于做不到的事情,提出给人廉价的补偿。我在谷歌遇到一些人对托他们帮忙找工作的人说:“我们公司没有合适的职位。这样吧,我还认识微软的人,我帮你把简历转给他们吧。”其实谁都不傻,这种敷衍了事的做法大家一眼就看穿了。如果你帮不了忙,直说无妨,不用因为不好意思而替别人做主。

第三,帮忙别指望回报。你的面子是一个常量,用一次就少一次,用完了,要很长时间才能攒起来。因此如果觉得帮别人忙太勉强,要用掉太多的面子,帮不帮要先想清楚。很多人帮完别人,总觉得自己用了很多面子,对方又没有感谢自己,心里不平。如果是这样,这种忙宁可不帮。

第四,帮违反原则的忙。善良是一个人性格里极好的一面,然而善良并不等于不辨是非,善良不等于没原则。比如有人找你抄作业,或者让你帮忙写论文,这种事永远不能做。人要学会坚持原则,这样才不会被坏人利用,也不会给自己惹麻烦。

学会说不;


第五章 有效学习

第27封信 上帝喜欢笨人

你的数学考试卷子,发现有不少所谓粗心的错误,而出错的原因其实不应该简单以不小心(或者粗心)来解释,来搪塞,而是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你其实没有理解透彻一些基本概念,二是因为你做题的方法有点儿问题,喜欢跳步骤,这样会导致出错。。。我认为在做数学题时,按部就班的笨办法常常是好办法。。。在做其他事情时,也永远不要投机取巧。记住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上帝喜欢笨人。

到目前为止,我的运气还算不错,一直算是顺风顺水,这个运气是从哪里来的呢?主要因为我承认自己比较笨,而所幸的是上帝喜欢笨人。

“上帝为什么喜欢笨人呢?原因很简单,上帝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人。这其实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对自己的能力和本领有正确的认识。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觉得自己总是对的,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做到,那么无意中就会认为自己高上帝一等。事实通常是,人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以致不断犯错而不自知,而错误带来的结果,就是各种惩罚,包括很差的考试成绩。反过来,如果觉得上帝比自己聪明,自己不过是在上帝划定的范围内做事,这样看起来自己显得比较笨,但是,事实上由于自己兢兢业业,诚惶诚恐,比别人花了更多的时间,同时避免了很多导致失败的意外,反而可能会取得一个好结果。也就是说,得到了上帝的垂青。具体到考试上,老老实实写步骤,就是承认自己没有上帝聪明,一方面避免了很多错误,另一方面有错误也容易发现,最后反而取得好成绩。

上帝喜欢笨人的第二个原因是:笨人不懂得打擦边球,不懂得把利益最大化,因此凡事要留很大的余量,而当发生一些意外情况时,那些余量就会起作用。你经常会在机场看到有些人在安检口请求前面排队的人和工作人员让他们先进去,因为他们的登机口很快就要关闭了。或许大家出于同情让他们进去了,这样从表面来看他们节省了时间,但是经常占这种边际的便宜(打擦边球),早晚有一天会误了飞机,误一次飞机的损失,恐怕占几十次便宜都补不回来。我们每次出门上学,都多留三五分钟。我常常和你讲,最后5分钟不是你的,是上帝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即使遇到很坏的交通情况,你也能准时到学校。这就是笨人获得的运气。

当笨人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有更多的朋友。你可能注意到了,在争取我们该得到的一些权益时,我是不会让步的,但是在很多“小钱”方面,我比较随意,甚至很少讨价还价。或许是因为如此,大家很愿意和我交往。。。但是在做生意时,我发现生意场上从来就不缺乏所谓的聪明人,但是大家想尽办法,绞尽脑汁,也未必能做成生意,做不成生意自然不可能挣钱。倒是有些傻傻的人,经常有生意可以做。后来我想,这个道理也很简单。比如我问你:“你是喜欢和聪明人做生意,还是和傻子做生意呢?”你恐怕会告诉我是后者,因为你觉得傻子的钱好挣。如果很多人都这么想,那么笨人做成生意的机会就多了。从那以后,我恪守一个原则,不论对方挣多少钱,我只挣自己那一份就好,不要贪图对方的任何一点儿利益。这样一来,生意就能持久。。。通常,别人觉得你老实,就很放心地和你做朋友,觉得你太聪明了,就会害怕和你来往。

此外,我还有一个宿命的想法,上帝给每个人的福祉是一个常数,在一个方面要求过多,就会影响其他方面的福气。迈克·马尔库拉是最早投资苹果公司的人,并且担任过苹果的董事会主席。他曾经占到苹果股份的30%以上,如果他将这些股份留到今天,大约是2000亿美元,他就是全世界的首富了。但是,他很早就将该公司的股票卖了,一共赚了10亿美元。这当然也不算少,但只是今天价值的1%左右。大家都说他亏了,可他却说,我现在活得好好的,乔布斯虽然精明,赚的更多,却已经死了。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聪明人。但是很多时候,聪明人做事情未必做得过笨人。我想是因为聪明人总想以一己之力做事,而笨人只好祈求上帝眷顾。事实上,上帝也确实喜欢眷顾笨人。

上帝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人;

笨人更努力;笨人机会更多;

对自己的能力和本领有正确的认识。



唯恐暴露才华不足的卑怯的畏惧,和厌恶钻研刻苦的惰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话说上回,光头厨师拒绝了前台小姐姐的贿赂,少了很多银子,心里郁闷。 1.一分钟讲一个故事 饭店要转型升级,需要给新...
    陈叹号阅读 355评论 1 1
  •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一坏宝贝一阅读 911评论 0 2
  • 深夜23:23我开始清醒,明明加班到九点多的时候困得要死,怎么就突然清醒了呢? 或许这就是回光返照?? 没毕业之前...
    Healer_sw阅读 212评论 0 0
  • 有人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
    胖哒媃阅读 48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