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场买菜,我是用微信支付,其实明知商家时常存在某些小伎俩,但看破不说破,对于小数点后面的四舍五入算法,我大多时候装痴作傻。
昨天去买东西,碰上较真的主儿。就在我称好付款完毕准备离开之际,听到隔壁摊档传来由低到高的争执之声。
原来,隔壁摊档是卖杂咸的。档主是位年过七旬的阿姨,买主是位六十多岁的阿伯,二位老者因为一块钱争得面红耳赤。
阿姨说,那卖出去的小菜,价钱是九块零七,收取十元无可厚非;而阿伯口袋里面没有七毛,但有五毛,他想支付九块零五,但阿姨不让。最后,旁人刚好路过,给了阿伯二毛钱,总算是平息了一场争吵。但阿伯走开后,摊档阿姨仍骂骂咧咧,说没遇到过这么挑剔的倒霉人。
说实话,以前用现金支付,很多时候如果眼睛没仔细看,店家就算九块二毛,或者九块三毛都会要求买家付十元,而十元一张的人民币,很多拿出手了的买家一般很少要求店家找回几毛钱,我也不例外。而自从用微信支付,那就看心情,如果那刻我心情好,那么店家按照四舍五入也好,按照小数点后不计也可以,说多少我就扫码付多少;碰上店家不和善,就算九块零八,或九块零九,他们再怎么高声嚷嚷十块钱,我也会不厌其烦地点上小数点,然后按照秤上称好显示出来的价钱数字付款。
在我们的常识里,在垃圾桶旁边扒拉的老人,一定是家经济过得拮据的;在市场与卖家斤斤计较的,一定是生活贫穷,囊中羞涩的,可是,谁又在意关心过,许多卖家,特别是临时摊贩,他们的秤杆本来就是不够,还加上积少成多的"四舍五入"的潜规则算法,消费者有多少人都被蒙在鼓里?当然,确实有许多人去市场买菜,为了一日三餐必须精打细算,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做不到日掷千金,但是,买卖双方谁获利较多,是否合法合理,恐怕只有作为同行,才心知肚明,虽然口上不说,一方面,看出当下许多老人面临的窘境,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生意人点滴积金的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