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一树树果实累累的柿子,自然丰盈地高挂枝头。远目望去,在一树绿意中闪烁着橙黄,于清冷中增添一片暖意,是山乡特有的秋韵。
汉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里记载:“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司马相如一口气数了上林苑中数十种水果,其中就有柿子,可见柿子栽培历史至少在两千年以上。
柿子属于广阔农村,真的不适宜种植在华丽的上林苑,更适合生长在山野乡间。只有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才能敏捷地爬上柿子树,去收获那一树的喜悦。而城里的孩子是惧怕上树的,只能在树下昂起头,眼巴巴地观望他人的收获。园林里的柿子,少人来采摘,经历了冬天的风霖,仍孤独地站立在枝头,偶尔有小鸟来与它作伴,啜食晶莹红透如果冻般的柿肉。
摘柿子时,手能伸到的地方可以自然采摘,再远处就要借助工具了。乡民是智慧的,发明了一种摘柿子的工具,用一根四五米长的竹竿,末端安上一个铁圈,铁圈一侧缝上一个布袋。乡民高高举起工具,让铁圈圈住紧连着果蒂的树枝,往前一推或往后一拉,柿子就脱离枝头掉入布袋了。
柿子泛黄就可以采摘,但要脱去青涩才可以食用。家乡催熟的方法是,在柿子的果蒂下方,插一根沾了石灰的竹签,过了三四天就脱涩熟透了,拿在手上软绵绵的,这就是俗话说的“柿子要挑软的捏”。
吃软柿子是人生一大享受。熟透的柿子,果瓤里满是汁水,那得用嘴啜嗫着吃,半流质的果肉吸进嘴里,比蜂蜜还鲜甜可口,一下沁人心脾。当那果肉与味蕾接触的时候,世间所有的烦恼与纠结,都被这极致的爽滑与甜美打消的灰飞烟灭。
小时候采摘柿子时,总要趁大人不注意,暗藏几个橙黄的柿子,偷埋在稻谷堆里催熟,把“共产”变成“私产”。这种催熟方法较慢,往往要等一个星期以上。偶尔也有露馅的时候,父亲挑稻谷去碾米时,发现了“赃物”,好在没有人赃并获,可以轻松躲过一劫。
柿子熟透不易保鲜,产量高时就要把柿子晒成柿饼。方法是将还有硬度的柿子削去果皮,置于房前屋后晾晒,最终成扁实的柿饼,是小时候常吃的一种零食。经过时间与阳光的洗礼,柿饼表面会结一层薄薄的糖霜,曾经的青涩也转化为韵味悠长的淡甜。这跟我们何其相似,总要经历了一番磨炼,才养得一身好的心性。
中国人对柿子情有独钟,因“柿”谐音“事”,便将喜庆吉祥的内涵融入其中,如“柿柿如意”“心想柿成”。当一树柿子挂满枝头,心里也能生出一股希望,愿人生也能事事如意,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