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个有钱的朋友交流,发现他居然开心不起来,我问起你为何这么不开心,他说老婆最近又嚷着换房,我说你不是住豪宅了吗,为何还要换,他说邻居都已经住上别墅了。。。。。
欲望这个东西很有趣,他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是两个极端:
快乐和痛苦
满足欲望就是快乐,满足不了就是不爽和痛苦。
之前就思考过,除去我们生存所需的基础资源外,我们其他资源获得的动力其实跟生存是无关的,而是后天形成的非生存欲望,即:
我们现在大部分欲望是人文比较产生的。
比较这件事很有意思,从进化上讲,原来需要比较是因为生存所需的资源太少,为了活下来而形成的一种争夺生存策略,争夺的越多,身体就会形成更强烈的生存安全感,并反馈给你满足和愉悦,于是在漫长的进化中,我们基因形成了这种有利于生存的比较本能。
然而随着物质逐渐丰富起来,大部分人已经不用操心温饱的时候,我们的进化没有赶上我们的后天变化,我们喜欢比较的生存策略依然存在,于是:
原来的比较手段,如今却成为了快乐的目的。我们为了让自己愉悦,就通过各种方式比较产生新的欲望,并因此触发自己满足的情绪。
现实情况却是,资源的争夺和比较一旦脱离了准确的目的后,愉悦情绪的获得就变得不可控。
更或者说,比较越频繁,欲望越大,自己就越难以满足,触发快乐的成本也就越来越少。
这是一个无休止的思维黑洞。
在漫长的比较中,我们的欲望越来越难以满足,每次比较和刺激都会让自己产生新的满足边界,于是就又让自己陷入了新的奋斗征程中。。。
小的时候家里穷,能吃到一口馒头就感觉特别满足,特别幸福。能骑着自行车上学就感觉幸福的像花儿一样。我们再看看如今:
在漫长的刺激过程中,我们如今吃饭没有辣椒,没有各种刺激的佐料,让身体感受不到刺激,那就难以下咽,根本不叫一顿饭。或者说我们今天居然是以刺激而食。
出行也是如此,有车是为了出行方便,但今天也因为比较而变得满足边界更大,买车首要考虑比较的属性,必须是比较胜出的品牌,要不那就难以有脸面。
这些都是比较,都是刺激惹的祸。
在今天,我们的快乐成本已经非常高,我们总是吐槽春晚难看,相声不笑了。也许并不是春晚变了,相声变了,而是自己在不断的内容体验中把快乐的成本变高了。
在不断的比较和刺激中,我们快乐的边界变的更小了,欲望变的更大了,因此就会难满足了。
回到开始,我的有钱朋友这么有钱为何还那么痛苦呢?这都是比较惹的祸。
有的人一定会想,如果我像他那么有钱,我一定会很开心,我想未必。因为你到他的财富阶段,你同样会因为比较和刺激产生新的满足边界,于是也就会陷入新一轮为满足的焦虑中了。
没错,快乐跟财富多少无关,跟自己的欲望边界有关。
学会驾驭自己的比较本能,用后天的自律来对抗先天的比较欲望,才会让自己学会享受当下。少点比较,多点满足,无视刺激,快乐的成本其实可以降到很低,快乐随时油然而生。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