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汉武大帝间接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你会相信么?
多米诺骨牌想必您一定听说过:将若干张方形骨牌按顺序放好,然后推倒第一张,其后的骨牌便会相继倒下,没有丝毫反抗的能力。
纵观世界历史,两千年来人类文明的演化实际上就和多米诺骨牌一样,正是因为第一张骨牌的倒下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
而最初推倒这张骨牌的人,是一个名叫刘彻的华夏族人,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汉武大帝”。
你问为什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
历史学家对于刘彻的评价甚高,史学界一致认为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帝”的人物只有两位:一位是康熙,另一位便是汉武帝刘彻。(英文维基百科"the great”君王列表,其中可以被称为"the graet"的华夏历史君王一共有五个: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忽必烈、康熙。习惯上嬴政为“始皇帝”,忽必烈为大汗,而唐太宗因为语言习惯的关系,并没有被冠以“大帝”名号。)
这也不奇怪,刘彻所在的时代,罗马还在共和国时期,刚刚结束布匿战争,羽翼未丰;而贵霜的大月氏在当时只不过是西域的一个普通族群;“欧亚四大帝国”中唯一起势的安息帝国(又名帕提亚帝国)那时候也不过刚刚确立帝制,还没有真正开始开疆拓土;而此时我们的汉朝却正逢盛世,其实力足以冠绝群雄,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世界第一级”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华夏族所在的汉文化圈,也是自刘彻开始才被真正确立下来的。
·
关于刘彻的功绩,诸如“独尊儒术”、“专制改革”等等,有许多相关的历史资料,本文就不再赘述了。而其最大的功绩,毫无疑问,是“北破匈奴”和“开辟丝绸之路”。
小时候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做《影响历史的一百个人》,作者在书中将刘彻放在了第51位。他的排名之所以没有更进一步,是因为那本书的作者认为刘彻主要对汉文化圈的影响多一些,而对于世界历史的贡献却寥寥可数。那时候我确实信以为真了,直到多年以后我又读到了另一本书,书名叫做《上帝之鞭》,这本书主要是围绕着另一个欧洲历史人物来写的,这个人叫阿提拉。
·
阿提拉的名字在西方可谓如雷贯耳,他的降临曾经让日薄西山的罗马帝国体会到了末世的滋味——正是这位来自南俄草原的游牧少年,在继承了父辈的遗志之后,左擎苍右牵黄,带领族人迅速吞并了整个潘诺尼亚(今罗马尼亚、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部分),随后横扫巴尔干,势如破竹,一路攻到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东罗乞和之后,他又因为被西罗马帝国撕毁的一则婚约,一怒之下领兵直击西罗马腹地,兵临“永恒之城”罗马,给了苟延残喘的西罗马帝国最后的一记重击。如果不是因为他那一晚的离奇死亡,阿提拉的游牧骑兵很可能会征服整个欧洲,那么世界历史也许便会就此改写了。
·
在阿提拉死后的二十多年间,西罗马帝国风雨飘摇,不断被蛮族侵蚀,最终在公元476年彻底灭亡,退出了历史舞台(西方史学界将这一年定为古典时期的结束,中世纪的开始)。
·
那么这位”上帝之鞭“阿提拉又和远隔千里而且早他500多年的汉武帝刘彻有什么关系呢?这还要从汉武帝北破匈奴说起,下面请允许我来排一下年表:
西汉元光六年至元朔二年(公元前129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麾下名将卫青将匈奴白羊王部逐出河套地区(今宁夏,内蒙古西南部,陕西北部)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卫青大破匈奴右贤王部(右贤王是仅次于单于和左贤王的三王)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时年17岁,领八百轻骑追击匈奴大部队,斩杀两千余人。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19岁的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今甘肃),逼降匈奴浑邪王,丝绸之路就此打通。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出兵直击单于王庭(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封狼居胥,至此匈奴各部全部被逐出漠南(今内蒙古)。
·
其实汉匈纷争上下一共持续了400多年,之所以将破匈奴的主要功劳归于汉武帝刘彻,是因为在他之前,汉朝对于匈奴一直是持赔款和亲的绥靖态度的,而自他开始,汉朝才真正确立了武力驱逐匈奴的国策。
至此匈奴势力渐微,一蹶不振。面对丁零、乌孙、乌桓以及汉朝的四面夹击,这个叱咤一时的草原帝国从当初的战略进攻转向了战略防御。而在刘彻死后的30年间,匈奴单于数度易主(这有点像罗马帝国的“三世纪危机”),最后分成了五部。
直到东汉初年,匈奴彻底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汉朝,从此开始了汉化;而北匈奴则在四面夹击之下,一路向西迁徙,从今蒙古国境内一直被驱逐至今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又从阿尔泰山被驱逐到了乌孙国(今新疆天山附近),最后被驱逐到了康居国(今哈萨克斯坦境内)。至此,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游牧民族集团匈奴已经被彻底驱离了华夏大地,史称“北匈奴西迁”。
·
在北匈奴西迁的过程中,他们不断抢夺着沿路各部族的领土,其中最有名的一支部族便是前文提到的大月氏,他们被匈奴一路向西挤压,最后定居中亚,几经征伐最后居然建立了与汉朝齐名的“贵霜帝国”。
而大月氏并不是唯一被匈奴挤压生存空间的部族,事实上,北匈奴西迁带来的连锁反应直接引发了欧亚大陆历史上涉及人口最多、地理跨度最大的一次人口迁徙,西方史界称之为“民族大迁徙”。
让我们来看一看当时的中亚格局。
实际上,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有一队匈奴人来到了康居。这队匈奴人通常被称为西匈奴,他们的领袖是郅支单于。
郅支单于,本名呼屠吾斯,西匈奴单于,也有学者将其作为北匈奴的初代单于。公元前44年,郅支受康居国邀请,领兵助其抗击乌孙。在降伏四境之后他突然反戈一击,将康居人赶出了故土,强占了康居国的大片领地。(顺便一提,郅支有一个兄弟叫稽侯狦,五单于分立时期正是稽侯狦率部南下投靠了汉朝,造成了兄弟阋墙的局面。公元前53年,稽侯狦获封南匈奴初代单于,即著名的呼韩邪单于。他有一位美丽的妻子——平沙落雁王昭君。)
·
尽管后来汉朝为了拓展西域势力,曾一度攻入康居,诛杀了郅支单于。但是由于汉光武帝时期南北匈奴的彻底分裂,北匈奴面对鲜卑、东汉和南匈奴的三面夹击,节节败退,因而大批不愿为奴的原北匈奴人通过河西走廊,如潮水般地涌向了西域,涌入了康居,这直接导致了匈奴在中亚的再次崛起。
于是在经历了两百年的征伐之后,这支北匈奴残部已然成为了中亚的霸主,乌孙大宛奄蔡皆臣服于此(乌孙最后甚至都不敢在西部边境屯守,大片土地成了无人区,足见匈奴人的凶悍)。
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其所控制的区域已经无法满足本部的生存需求了。如今摆在北匈奴面前的只有两条路:附庸于汉朝,或者发动侵略战争。鉴于匈奴人与华夏族之间数百年的恩怨,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似乎并不多。
·
今天时候不早了,后面的部分我们改天再聊吧。本系列纯属个人爱好,我尽量做到周更,我随意写您随意看。
此致敬礼,各位晚安!
微博:@怪谈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