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看这本书纯属偶然。<br />
我在漫长的等待中下了一个阅读 app 。在推荐中,我看了这本书的「精华版」:把书中最重要的结论和引用摘录出来,删掉推论过程。看了几个章节的梗概,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便找了书来看看。<br />
这本书呢,对我来说,看完了还是很有收获的。它不同于市面上的教导你实践的工具书和教导你理论层面的鸡汤合集,它介于两者之间。面对人生的终极意义,是很难给出一个多数人都能合适的实操方法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方法,不如传授方法论。有了方法论,你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方法。在序章中作者提到,在人生数以万计的人生道路选择中,选择成为一个「学习者」是一条有价值、有意义的道路。这个世界总体上是不断进步的。尤其是当前的时代,我们所接受的信息,比起在我们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总量是要大的。如果一个来自古代的人穿越来到现代,它将很难在这个时代生活,而从现代回到古代的人,则是轻松的多。这就像数学中的集合,现代人接收的信息量集合,要比之前的人大的多。也正是学习的欲望,让和我有差不多想法的人拿起这本书,阅读书中的文字,渴望有所收获。<br />
这本书第二点,它让我很喜欢的一点是,整本书的框架很清晰。整本书分为七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br />
第一个部分,讲述了时间对一个人的意味着什么,对一个学习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时间」对现代人来说是最珍贵的资源。时间就像分数底下的分母,只要还没归零,上面无论什么样的数字,都还有意义。但是分母一旦变成了零,意义被消解了。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说到底便是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所拥有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作者给出的方法论是,郑重的对待时间。何谓郑重?每个人的人生中,或长或短,都曾郑重对待过时间。踏上高考考场的那一刻,第一次和自己喜欢的人约会,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那时候的感受,便是郑重。<br />
为何要郑重?回想那些时刻,会无比郑重,是因为这些时刻只有一次。时间何尝不是这样?线性的时间从来没有给你存档读档的机会。你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独一无二,只有一次的。正因为只有一次,在对待时间上,我们更应该考虑做这件事值不值。值不值判断的依据,便是你投入的时间,和你获得的收益之间的比值。同样量的时间,你用来刷微博朋友圈和用来看书学习技能,两个行为之间的收益是有差距的。刷朋友圈最低程度的收益是「打发时间」,而学习一项技能带来的可能是金钱上的收获或者心理上的愉悦、成就感。<br />
在对待时间上,有长期和短期两个尺度。一些行为可能是短平快的,比如你看一个搞笑短视频,可以立马收获欢乐。但有一些是需要你长期投入的,比如上大学,需要 4 年的时间学习知识和实践,面对「收益」,作者提出,不能只盯着短平快的收益,长期投入在短期来看,不能获得可观的收益,但当它达到一定量时,获得的收益是短平快比不了的。4 年的大学生活,不仅仅是给你带来谋生的技能。只追逐眼前之利,会让人失去很多。<br />
虽然有画大饼的嫌疑,着眼于未来,也就是有用长期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人,能够在时间长河的冲刷下坚持下来。普通人做不到天才一般的超前,但把目光放到三年或者五年后,以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规划,对未来也会少了几分困惑。<br />
在一个人身上,时间是不会割裂的。每一个人的一生,没有存在「重启」的机会。先前的失败或者成功,都会对未来的所作所为造成影响。乔布斯大学时期的字体设计课程在他创业一开始并没有派上用场,但在多年后他设计电脑操作系统时,更优雅的字体成为了操作系统的一大特色。那些看似从没有任何关联的行业转行,并获得巨大成功的人,除了自身的天分,他们之前在旧行业积攒的大量经验和知识,被他们结构化套用在其他领域里,从而比别人更快速的上手。这是科学一直以来的理想:世间万物都是相通的,在万物的背后,有一个理论或者定理能够解释一切。虽然那些天才没有领悟到「万有理论」,但退而求其次,他们领悟到了许多领域存在着大量相通的地方,它们并不是完全割裂的。<br />
当你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在时间线性铁则的束缚下,它是为你未来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打下了微小但重要的基础,还是虚度年华的第一步呢?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虽然有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但并没有认识到对待时间,要郑重。而这本书关于时间的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