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宋 ·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元丰五年,苏轼到黄州的第三年,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在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苏轼买下了一块田,这天去看,不巧遇到下雨。蓑衣斗笠都在前面,一路淋雨,狼狈不堪。苏轼却不觉得,反而写出了一种哲理,这是生活中有所思考,遇事便触发了。
莫听带有不足挂齿之意,何妨是对同行人的劝告。在一个并不算炎热的天气,一路淋雨无论如何不算是快乐的体验,但是苏轼却能一边哼着歌,一边悠然自得的走。当你对生活的困顿无可奈何的时候,与其心浮气躁怨天尤人,不如坦然接受潇洒面对。
竹杖芒鞋在下雨天也许并不轻快,但是苏轼认为比骑马还好,骑马是做官或赶路,自己不赶路,也只是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官,自然可以悠然一点。
一蓑烟雨,平生如此。让人联想起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有归隐的情怀。江湖的烟雨与自然的烟雨都不必怕。
春风拂面,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怎能不喜悦呢?正是这自然的变化,使得诗人生出了深刻的感触:看看来时走过的泥泞道路,没有了先前的景象了。宦海沉浮,风雨侵袭,怎样才能得到解脱呢?
归去!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江湖烟雨迷蒙,却比仕途的风雨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