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总是抱怨工资太低?
你是不是总是感叹怀才不遇?
你是不是总是埋怨伯乐难觅?
其实有人曾经说过一句话特别有意思:
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一定能看出来。
那么,自诩为才干八斗的人如果迟迟没有得到自己认为配得上的待遇,往往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认知,认为是伯乐都死绝了,或者自己被小人埋没了。然后因此愤然辞职,跳槽去找看得上自己的公司。很多跳槽圣经上有个定律——“跳槽涨薪至少要10%”,很多人不服气的反驳道:
就涨这么点儿我还不如原地不动呢!至少40%起!
凭什么该涨这个价位呢?有人说,我的身价就是如此,那么,自己的身价又该怎么算呢?
你的身价谁说了算?
古代故事里面,经常有人跪在市井旁边树个“卖身为奴”的牌子,说明自己的价钱。那些阔家公子会拿折扇挑起下巴看看长相,让人张嘴看看牙口等等,满意了才会给银子……这其实是说明你的价格不是你随便定的,必须买主满意才可以。
而现在社会,你的身价谁说了算呢?其实最本质的“买主”不是具体的,你跳槽的公司——他们只需持币观望有没有合乎他们要求、带来价值的劳动力承载平台(说人话就是能干活的人),最本质的买主其实是市场。你的身价值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
- 第一,市场肯为你提供的价值和服务付出多少钱。
- 第二,你个人认为多少钱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两者讨价还价以后,得出的是无限接近你真实价值的“价格”。
VIRO模型帮你开价
有人可能会问:
这是废话,我总不能和古代丫鬟一样插标卖首吧!
的确如此,但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平均价位”。管理学家杰恩·巴尼(Jay B. Barney)1991年提出过一个VIRO模型,主要用来针对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企业竞争优势和弱点,但同样可以作为衡量自己市场价格的依据。VIRO模型是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具体包括:
- 价值(value):你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价值。对于销售、生产等岗位费臭明确,很多这类的岗位,有一个大体的价位,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净利润,就能按照比例开出什么价来去计算即可。对于人资、运营等岗位,提供价值较虚,只能参考市场平均水平,通常你以前来自小公司进入大企业,可能开价就低,如果你是从大企业“下嫁”小公司,则比较容易开价。如果你是同行业跃迁,往往因为有熟练的工作经验,而容易涨薪,如果你是转行进入全新领域,不管是转岗还是转行,往往容易涨薪幅度低,甚至降薪。
- ** 稀缺性(rarity)**:你的价值是否稀缺,比如你有一个全国比较难以取得的考试资质,而这个企业正好需要类似的资质人员,你就比较容易开出高价。这也就是很多技术类人员证书的价值所在,比如含金量较高的司法证书、注册会计师、一级建造师、专利代理人,以及很多金融业的国际证书,因为稀缺,所以能开出价格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证书只是敲门砖,如果没有相应的能力,照样卖不出价格来。
- 难以模仿性(inimitability):如果你的能力是“一招鲜”,别人都不会,那么还需要考虑这个别人学会的难度,很多专家之所以能开出高价,正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别人学不会,学不走或者学不好。有的是因为自己的技能,有的是因为自己的资源和人脉,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样的人会比较容易开出高价,反之,所不容易开出高价来。
- 组织(organization)这里说的组织,是指企业或者组织对这个岗位的需求程度和匹配度。当企业发现跳槽的人才和设置的岗位极其匹配,而且工作急需,则往往容易开出高价;反之则需要降低薪水预期。
何时谈薪酬,怎么谈薪酬
很多人想问跳槽的时候什么时候谈薪酬比较好,怎么谈薪资可以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其实从本质上说,薪酬这个东西就是自己价值的体现,需要:
- 在了解VRIO模型的基础上,掌握跳槽公司对职位要求的紧迫程度,以及候选人的质量,如果你的质量高,那么自然薪酬开价就高,反之就把这次跳槽当做演习得了。
- 分析跳槽公司对招聘职位内在的真实需求,了解真正的岗位要求,才能更好的呈现自己的匹配度,才能让HR舍得开价。
- 掌握跳槽公司对职位薪酬的底线是多少,能不能满足你跳槽的基本需求,了解上限是多少,自己如何才能让对方舍得开上限的工资。
这些并不是仅仅靠谈就可以谈出来的,而是自己经过自我定位、了解跳槽企业的需求程度以及信息,经过劳动力市场的博弈把它拿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