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冬日周六的下午,天气晴好。透过玻璃窗,过滤掉了寒风,传来了阳光的热度。我斜靠在床上,读到《月亮和六便士》的这一段:
他凝视着墙上的绘画,心中激荡着无法控制的感情。他对于绘画并不怎么内行,但是墙上的这些画却使他感到激动。四面墙上,从地板一直到天花板,展开一幅奇特的、精心绘制的巨画,非常奇妙,也非常神秘。库特拉斯医生几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他心中出现了一种既无法理解、又不能分析的感情。如果能够这样比较的话,出许一个人看到开天辟地之初就是怀着这种欣喜而又畏服的感觉的。这幅画具有压人的气势,它既是肉欲的,又充满无限热情。与此同时它又含着某种令人恐惧的成分,叫人看着心惊肉跳。绘制这幅巨作的人已经深入到大自然的隐秘中,探索到某种既美丽、又可怕的秘密。这个人知道了一般人所不该知道的事物。他画出来的是某种原始的、令人震骇的东西,是不属于人世尘寰的。库特拉斯医生模模糊糊地联想到黑色魔法,既美得惊人,又污秽邪恶。 “上帝啊,这是天才。”
这句话脱口而出,只是说出来以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是在下了一个评语。
后来他的眼睛落在墙角的一张草席上,他走过去,看到了一个肢体残缺、让人不敢正眼看的可怕的东西,那是思特里克兰德。他已经死了。库特拉斯医生运用了极大的意志力,附身看了看这具可怕的尸骸。他突然吓得跳起来,一颗心差点儿跳到嗓子眼儿上。因为他感到身后边有什么东西。回头一看,原来是爱塔。不知道什么时候,爱塔已经站起来,走到他胳臂肘旁边,同他一起俯视着地上的死人。
“老天爷,我的神经一定出了毛病了,”他说,“你可把我吓坏了。”
这个一度曾是活生生的人,现在已经气息全无了。库特拉斯又看了看,便心情沉郁地掉头走开。
“他的眼睛已经瞎了啊。”
“是的。他已经瞎了快一年了。”
我竟浑身颤抖,哭得不能自已!!
主人公那摆脱了世俗与物欲的灵魂,历经艰险磨难,不顾恶疾摧残,最终达到了自己苦苦追寻的目标,把心中所领会了的美创造了出来。这是多么伟大而灿烂!我感受到了人类追寻美与理想的崇高与庄严,感受到了在与平庸的斗争中饱受煎熬的灵魂的痛苦,以及它最终突破束缚、迸发出全部创造力的无比璀璨的光芒!真是虽死犹荣、死而无憾!
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心与他相通。
本书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曾做着一份证券经济人的白领工作,有着喜爱文艺、贤淑的太太,有着两个在私立学校读书的儿女——可谓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然而,他却在40岁的时候绝然与过去的生活决裂,抛下工作和家庭,跑到巴黎的贫民区,去追寻绘画的艺术。从此下半生辗转漂泊,最终落脚在太平洋上远离文明的塔希提岛,却又染上麻风恶疾,在那儿与世隔绝地死去。
“真是一个悲催的疯子!”人们会这样说。
作者毛姆通过这本小说解剖了这个“疯子”的灵魂,把他“这个人”活生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发现,在他疯狂有时甚至是邪恶的行为背后,却是一场与庸常猥琐的人生的悲壮搏斗,是一段追寻超越生命有限性的永恒之美的卓绝旅程,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毛姆在这部作品中,不仅是一个讲故事的小说家,更像一个人性分析师。他夹叙夹议,妙语警句层出不穷,在不动声色间暴露出中产阶级、上流社会之风雅高贵背后的浅薄、庸俗、势利、空虚,让读者体会到这种庸常生活对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桎梏。阅读中常常令我感叹,世上尽有此等智慧而刻薄之人,戳穿各色体面人物的伪装,揭示出种种赤裸裸的人性真相。
故事所发生的年代也颇值得玩味。那是一战前欧洲的黄金时代,中产阶级及上流社会充分享受了时代红利,日子过得实在是舒适、安逸,一切都完美极了。然而在辉煌与完美背后,却隐藏着黑暗与毁灭,心灵敏感的人已经感受到了深重的压抑,感受到了走近的危机。这之后,便是让欧洲一代青年死在战场上的世界大战,便是20世纪战争、危机与革命的风暴。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难道不是一个从精神上感受到了欧洲的危机,并用他自己独特的艺术的方式进行了叛逆和颠覆的先锋吗?而在21世纪的今天,在世界的又一个“黄金时代”越来越明显地走向终结的时候,若是有着一颗敏感的心灵,我们难道不会与思特里克兰德心有戚戚焉吗?
这实在是一本危险的书,因为它引诱着人们的灵魂。那些不得不把自己的梦想禁锢在内心深处、被困在这蝇营狗苟的俗世中的灵魂们,读了这本书,难道不会蠢蠢欲动吗?难道不会想要像思特里克兰德一样抛弃这现实中肮脏、卑下的“六便士”,去追寻夜空中皎洁光明的月亮吗?
是的,在追寻月亮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像思特里克兰德一样颠沛流离、半世蹉跎,最后还不一定能有他那样的身后美名。然而,只要你看穿庸俗生活背后桎梏与虚无的本质,觉悟到:人生的价值不能用世俗的成功来衡量,而在于追寻梦想的过程。那么你就不会后悔,因为你解放了自己的灵魂,成为了追梦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