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物的区别是能否安排自己的生活,动物的生活完全依赖于环境和基因,虽然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也会受到自己遭遇的环境包括语言形式等的限制,但人却能在此基础上从诸多可能性上进行选择(有时候是创造),这是人的自由,也正是这一点区别了人与动物。也正是因为这种自由,也就有必要思考“什么是好的生活”?动物们的行为无所谓好坏,一切都是基因控制下的生存,而人类的自由可以有极为丰富的选择,道德的或不道德的,这就进入了伦理学。
伦理学就是要研究什么是好的生活。这就落到了行动上,即选择怎样的行为才属于好的生活。这里绕不开的一个问题是:人的自由能达到怎样的程度,能否做到完全的不受束缚的自由?
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行为本身进行剖析,一部分来自命令,也就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作为工人就得做工,作为农民就得种地,作为老师就得教书等等;另一部分来自任性,比如你喜欢钓鱼,有时间就去钓;比如你喜欢吃鱼,经常会买鱼吃;比如你喜欢喝凉水,哪怕是冬天……第三类行为来自习惯,接受命令不得不做也好,自己任性为所欲为也罢,时间久了,即使没有人命令,即使不再喜欢,但仍自然而然的做某些事,这就是习惯,这一点在心理学上分析为对安全感的追求,原来熟悉的事物会让人很安心。
这样一分析,似乎不自由的命令和自由的任性是揉合在一起的,人虽然有自由,但也不得不做一些源自他人命令的事情。当然有些人认为完成这些命令也是自由的结果,因为做这些事情是人内在的需要,也就是为了生活为了获得工资,或者为了获得认可等,表面上是被动行为,实际上是主动而为。但有一点是明晰的,那就是这些所做的事情本身不是自己喜欢的,比如打扫卫生,排除极个别的清洁工就是喜欢之外,绝大多数人不喜欢这件事,为了谋生而已。
站在人的行为的角度分析,人的自由不是行动的全部。
这就尤显得自由的重要,也许这才是真正自己的本色,虽然这个本色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毕竟来自自己生命内在的自愿。自由的行动与被动的行为,在人的感情上,区别很大,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伦理学就是研究如何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自由的应用问题,以及怎样的选择才导向好的生活?
问题又来了,什么是好的生活?
好的生活应该源于理智。那什么是理智?理智是不是“利己主义”?这个似乎不需要多说,肯定不是。这种仅仅为生物性的和外在声望的“欲望”的背后,只是为了更好活着,而不触及人的本质。人的本性是啥?
这些问题哲学家们讨论得最多。孔子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孟子则言尽心知性知命;王阳明大言致良知;这是儒家思想。佛道两家不太谈具体的内容,只是谈达致人性的方法。外国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更如佛道两家,专注于思辨本身,对内容涉猎不多,但康德则独树一帜,其“道德律”是对人性内容探究的核心结论。这就与中国的儒家有了很好的会通,指向人心之善。所有的道德也就顺此开出。由此,哲学与伦理学就有了共同的部分,就是探究人之为人该当何为?
行善就是好的生活。但不要狭隘的把善理解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之类,凡是不侵害他人或者社会利益的行为都是善的。比如知识分子研究学问,他不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仅仅是处于热爱或者责任(其他人的需要)而辛勤工作,甚至可以为了自己能成名成家而努力,这就是善。当然,过分的为了自己的名誉而工作,很可能不会成名成家。那些有大成就者,多数是源于生命深处的热爱,而且天赋很好,故能开花结果。
从广义的角度而言,一切人都是“为己”,但有理智的人,符合人本性的人,是源于为己,哪怕是实现自己的热爱也是为己,但客观上有益于他人,不会伤害他人,这就是行善,这样的生活就是好的生活。
要达致这样的生活,还有一项就是得有强烈的实现愿望的意志,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坚韧的把事情做下去,乃至最后的成功。这需要天赋,也需要努力。没有天赋,比如智商70,虽然意识到什么是善也知道该怎么行善,但仍然做不成什么。也许有人说智商不高可以不懈努力啊!说到努力,仍然与能力有关,这个能力包括智力和心理品质,智力前面说了,心理品质仍然很重要,很多心理特点是生理性的,比如焦虑、强迫、偏执、敌对等,貌似心理问题,其实是生理问题,这些直接干扰着事业的完成。在智力和心理品质都没问题的情况下,一个人是不可能不努力的,因为努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且还会不断的取得阶段成果,不断的滋养信心和兴趣。当然,也可以通过理智来练习和调整不足的智力和心理问题,但站在终点上看,能走的路是很有限的。这也就是真正的成功者,真正的活出人性来的,少之又少。或者被欲望控制,或者为先天不足所限制。
伦理学,哲学等,是人类的思想朝向,也可以说是人类最优秀的思想。不要因为达到的人少而否定其本质性,也不要自己达不到而否定别人的能力。正是这些少数人的创造,带领着人类不断的向前,不断的朝向美好。
即使是普通人,只要守住人性的底线,不害人,且不断的朝向美好,这就是好的生活,哪怕取得不了卓越的成就。这样的生活让人心安,不会沉浸在悔恨中。
这样,哲学家们,伦理学家们为我们提出的一些生活原则就有了价值,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这些是儒家的思想,儒家对生活的指导最实在,也最高远。
《伦理学的邀请》([西班牙]费尔南多•萨瓦特尔)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