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的媒体焦点都在聚焦新冠肺炎,抗疫期间无数的专家、一线医护人员、基层管理执行人员,兢兢业业的工作奉献,是媒体塑造的典型式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是真的让我钦佩和动容。
切换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视角。
方舱医院里跳起广场舞的小姐妹们,在防护服上画满了可可爱爱小图画的护士们,这些生活在低谷里乐观的民众们,他们的人生态度也是真的让我佩服。
无论身处何境遇,乐观的人们总是能把日子过得蒸汽腾腾,生机盎然。为什么我却时常陷入无力?
明明相比起来,我很年轻、很健康,有收入又没有经济负担,我的人生没有纵深的低谷,也许那些过往的不如意只不过是一些小沟小壑。
但是很奇怪,我就是时常热血却又日常很丧,循环往复地陷入到“打鸡血-失望-调整心态-再打鸡血”,这种一轮又一轮的刺激之中,逐渐把日子过成了麻木。
我也想把日子过得热热闹闹、蒸汽腾腾;抑或是把日子过得平平淡淡、窝窝囊囊。稳定在这两种生活状态中的任何一种,我觉得都挺好的。
但我就是很奇怪,总是过在这两种状态的中间,热血了一阵子之后遭遇一个挫折,退回到无趣的生活;然后深觉颓废之后,收拾心情,又回到激情的生活,再迎接下一个打击。
有时候,我深深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受虐倾向,深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荼毒。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是不是我这种状态的原因,就像我剖析自己那样,是因为我想要的太多却能力不足?
01 每个人都有变好的欲望
我回想了下最近比较火爆的APP,Keep、知乎都大受追捧,用户激增。细细想来,这种APP都是反人性的,没有人喜欢肌肉酸痛、满脑子被灌知识点。
但是这些反人性的APP确实是越做越好了,这样想来只有一个原因了,每个人都有想要变得更好的欲望。
不论我们想要变好的目的为何,是为了升级技能、增强职场竞争力,还是身材迷人、增强婚恋竞争力。选择去做,我认为这都是一个追求回报的过程。
就像我们在被领导画了大饼,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样,我们需要的,其实是积极的正向反馈。
我大汗淋漓、肌肉酸胀了3个月,肉眼可见的变得健康有线条,会充满自信。
我埋头在一个问题上钻研了半年之久,终于有了新的想法付诸生产或者是有了新的实验进展,也会成就感满满。
正向反馈,真的是一种正向的刺激和力量,让人信心满满,越变越好。
但是,很多时候,职场上的大饼是真的挺小。我眼见着十个十分卖力的人兢兢业业,最终三个人瓜分了整张饼,剩下的七个人连饼渣都没得到,甚至不知道这张饼到底是麻辣的还是酱香的。
画饼的人永远在画,也永远都有人真的吃到了饼,但是没闻到饼香的七个人,不会永远是这七个人了。资源,从来不是公平的。
这就像是同样的训练强度和饮食规律,3个月的运动锻炼,有的人就肉眼可见的身形变美好,有的人就是变得更壮了(以女性视角来看)。基因,从来也是不公平的。
也像是同样的埋头苦干半年,有人就实验成功了,有人就毫无成果。运气,从来也是不公平的。
每个人都有变好的欲望,但现实就是,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如愿。不如愿的人也未必不努力。
我想知道的是不如愿的人,在对比之下,还能保持住初心吗?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换一个角度,尝试过的自己比没尝试前的自己,要丰富了,我也赞同这种观点,但是我现在怀疑这种自我麻痹的药效是多久。
无解,希望努力的人都能被善待吧。
02 Flag少立,易倒
多数人都希望有闪耀的生命,希望做屠龙的少年。看到别人色彩斑斓的人生故事,难免不会心动。
立下决心,我也想做这个,我也要达成那个,立下很多人生目标。
这也是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网红店的原因,大概就是跟风的氛围使然。
打卡网红店的成本很低,会让人轻轻松松地获得满足感,get到一种“看!我也去过了”的成就感。
但是很多时候,立下的一些flag,可不是花2个小时跑一趟,再花1个小时排个队就能轻轻松松达成的。
在生活中,很少有人佛系到毫不攀比。
我也是这样,看到别人备考雅思,我也天天学习英语;看到别人考各种证书,我也去考各种证书;看到别人上山下海,我也想看遍世界。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立下了很多flag,5年计划、1年计划、月计划,甚至周计划,都曾经有过。实现了一些,但倒了更多。
后来,我分析了一下,倒了的flag,都不是我热爱的,只是单纯虚荣地看到别人完成我也不能落下,其实回想一下最开始立下这个flag的时候,心里就是排斥的。
现在我想开了,如果当初立这个flag的时候,毫无原始冲动和向往,满心排斥,那就不如干脆不立,立了又倒,就像是小孩子玩“尿炕精”,纯属闲的。
刘震云说过一句话:其实人生本来是没有胜负的,但是如果你有了胜负欲,那你就输了,因为一定在某一方面,有某一个人,比你强一些,你就会特别挫败。
所以,干嘛要自己找不自在。累不累啊。
我祝各位: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怎么舒服怎么来吧。
还是要相信:生活是可以蒸汽腾腾起来的。